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2021-03-28 12:19贾正常郭雄伟路义鹏耿金凤赵俊俊李丽珍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11期
关键词:磷脂酶脂蛋白颈动脉

乔 晓,贾正常,赵 静,郭雄伟,路义鹏,耿金凤,赵俊俊,韩 宇,李丽珍

(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030800)

缺血性脑卒中可因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动脉栓塞、灌注不足、栓子清除率下降、心房颤动等因素导致颅内动脉循环障碍,脑细胞处于缺血缺氧状态,继而造成神经功能缺损[1]。缺血性脑卒中一般起病急,进展快,预后欠佳,且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2],给社会、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对临床医师来说,如何能通过化验指标进一步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预后尤为重要。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作为炎性指标,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笔者查阅文献得知,Lp-PLA2联合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胱抑素C(CysC)等指标共同影响着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预后,现综述如下。

1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生物学特性

Lp-PLA2作为一种血管炎性反应的特异指标,是在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参与下,形成的一种非钙离子依赖性的磷脂酶,其与LDL结合后可在血管壁上沉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目前临床普遍认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生、进展和预后的主要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因此临床可以利用Lp-PLA2指标,有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预后。

2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缺血性脑卒中

马涛等[3]通过收集临床病例分析发现,Lp-PLA2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影响,且其值越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能越高,而颈动脉膜的厚度越高,越容易形成颈动脉斑块,因此可将Lp-PLA2作为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嵇朋等[4]通过收集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的资料,发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血清Lp-PLA2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其不稳定性呈正相关。钱剑宁[5]研究也发现血清Lp-PLA2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形成,同时其水平增高可加重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方圆等[6]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发现预后不良患者Lp-PLA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的患者,得出Lp-PLA2值越高则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越差的结论。综上可知,血清中Lp-PLA2可影响动脉内中膜的厚度及斑块的不稳定性,继而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影响,尤其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同时也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

3 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缺血性脑卒中

LDL可促进血管内皮炎性反应,可在血管壁内与Lp-PLA2结合,抑制TLR2及TLR4诱导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炎症细胞因子,继而抑制脂蛋白及相关抗原的免疫反应,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趋于不稳定及颅内动脉堵塞,形成缺血性脑卒中[7]。杜敏[8]发现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与LDL有关,预后良好的患者LDL值较低,LDL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析及预后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林婉媚等[9]对5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观察组)与50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对照,收集血清LDL及Lp-PLA2化验结果,观察组组中血清LDL较高、Lp-PLA2含量也高,且均高于对照组,且ROC曲线分析显示,LDL联合Lp-PLA2可提高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准确性,从而提供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准确率。因此结合上述文献研究得出,LDL及Lp-PLA2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预后均有影响,且两项指标联合应用对临床指导意义更大。

4 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缺血性脑卒中

研究表明,Hcy的升高,一方面可与LDL结合直接损伤血管壁,另一方面自身可产生大量的氧化自由基加速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引起血管痉挛,最终导致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改变[10]。Hcy值越高,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其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越重,生活质量越差[11]。

李绍持[12]收集10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50例健康者的Hcy、Lp-PLA2数据,通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Lp-PLA2>196ng/mL和Hcy>17μmol/L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cy、Lp-PLA2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 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缺血性脑卒中

Lp-PLA2介导的因子,如hs-CRP等,可通过刺激巨噬细胞,增加脂质的沉积,加速内皮细胞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不稳定斑块的增加,继而导致斑块破裂,缺血性脑卒中发生。hs-CRP在正常人中表达水平低,而在机体处于疾病急性期的时明显升高。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Lp-PLA2、hs-CRP水平较高,且Lp-PLA2、hs-CRP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也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高危因素,二者联合检测更能为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提供依据[13]。

6 血清胱抑素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缺血性脑卒中

CysC是一种非糖基化的碱性蛋白,对血管壁组织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平衡有重要的影响,其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许廷斌等[14]研究发现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ysC、Lp-PLA2水平较高,Cys-C、Lp-PLA2均可作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可参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破裂,继而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因此,CysC、Lp-PLA2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预后的观察指标[15],但仍需要大量临床数据支持。

综合分析,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预后因素较多,而临床上单凭利用Lp-PLA2诊疗缺血性脑卒中有点单薄,且敏感度及特异度不高。Lp-PLA2联合LDL、Hcy、hs-CRP、CysC水平对观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进展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磷脂酶脂蛋白颈动脉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测定的临床意义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