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方拾珍

2021-03-28 12:19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方剂学外邪验方

【专栏主持】 刘洋,男,教授,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中医药大学图文信息中心主任,《中国民间疗法》编委。刘洋教授在《审查征集验方》基础上,编著《近代秘验方精编——审查征集验方》[1]。

【本期主题】 中风

精选验方(五)

大秦艽汤

主治:治中风痰厥、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语言微涩等症。

组成:秦艽、生石膏各一钱,川芎、全当归、白茯苓、大生地、九熟地、炒白芍、川羌活、川独活、白术各六分,防风、黄芩各七分,香白芷、北细辛各五分,甘草三分。

用法:(加)水二盅,煎(为)一盅,温服。

【加减法】如遇天阴,加生姜七片。心下痞满,加枳实一钱。此系秋冬之药,如春夏再加知母一钱,煎服。

【审查意见[2]】卒中之后,半身不遂,语言微涩,肢体麻木,亦有虚实之分。虚者,宜“资寿解语汤”,补精液以求灌注,实者豁痰流络,开发壅塞,即为本方之适应。方以“四物(汤)”补血液,羌、活、秦、防开发壅滞,膏、芩清热,辛、芷疏络,治本。此方尚少祛痰之品,宜加竹沥、姜汁、远志等药。

又:凡痛风、半身不遂、麻木等症,用羌、防、辛、芷一派风药之类,与平时感冒作祛风外出之理不同。盖风药,俱有挥发性,能兴奋周身之细胞,开发壅塞之气血。故佐于活血补血药中,效力甚大。而治痛风及本症,舍此亦别无良法之可言。服数贴后,木而朽者,转而为麻;麻而养者,反而为痛,是气血活动之兆。若无转机现状,为气血已死,神经已朽。体工无恢复之能力,斯病亦无治愈之希望。

【专家解读】 中风之中经络者多系正气不足在先,络脉空虚,外邪易乘虚入中。由于素体禀赋有阴阳气血之偏颇,外邪伤中也有兼夹寒热之不同,故外邪中络之中风证的治疗组方除予以散邪通络中药外,常配伍益气养血扶正、温阳散寒或清泄郁热之品。大秦艽汤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主治外风中络之络阻郁热证。方中秦艽祛风清热,通经活络;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祛风散邪通络;石膏、黄芩清泄郁热;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熟地黄、生地黄、炒白芍、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诸药相合,具有疏风散邪、清热通络、调补气血之功。本方宜于治疗风邪中络、郁滞化热之证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语言微涩、苔黄或舌红、脉数等症者。方中配伍并无化痰药味,功效当不涉化痰,故著录中谓其主治“中风痰厥”似有不妥。本方可与古方小续命汤(《备急千金要方》)对看,二方皆主治外邪中络证,均有祛风散邪通络的功效,但在配伍上则有益气养血、祛风清热与温阳益气、祛风散寒之侧重,二方所主病证在病机上则有气血不足夹热和阳气不足夹寒之不同。

【解读专家】 谢鸣,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授;曾任国家重点方剂学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主任委员及荣誉主任委员,先后撰写方剂学专著和主编全国统编《方剂学》教材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临证46年,精究辨证,博采众方,制方严谨,用药灵巧,在内、妇科的中医药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尤其擅长疑难杂病的治疗,多起沉疴顽疾,有“妙手回春”之誉。

交流信箱:zgmjlf2017@163.com

猜你喜欢
方剂学外邪验方
《中药学》与《方剂学》教材课程体系比较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验方拾珍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经验方治疗急慢性咳嗽理论初探
甘肃:三个“验方”筑健康屏障
如何提高学生方剂学的学习兴趣
杜鹃花验方
针对中职院校针推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