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汤治疗中风病探析❋

2021-03-28 21:44陈岱宜武曼丽孙景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刘完素羌活火热

陈岱宜, 华 荣, 武曼丽, 孙景波△

(1.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 510504;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州 510120)

三化汤首见于《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第十》,原文中记载:“若乎中脏者,则大便多秘涩,宜以三化汤通其滞。”刘完素基于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创新认识创立此方。对三化汤证形成病因病机的记载,主要集中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第十》及《素问玄机病原式·火类》两篇中,历代医籍中亦有散见。本文从三化汤入手,就其病机的形成、效验机理及对金元明清医家的影响探讨如下。

1 刘完素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由外因转至内因

关于中风病的病机, 唐宋以前主以“外风”, 以“内虚邪中”立论[1]。诚如《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其人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中藏经·风中有五生死论》:“风之厥,皆由四时不从之气”[2],《金匮要略》:“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脉微而数,中风使然”。随着外邪逐渐入侵“络”“经”“腑”,中风病情逐步加重,指明中风病的主要病机为脉络空虚,外邪入中。《诸病源候论》指出:“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中风论》认为:“风为天地浩荡之气……人或中邪风”[4],《济生方·中风论治》提出中风为“邪气乘虚而入”[5]。

随着金元时期内伤学说兴起,以刘完素为代表的医家对中风一病风从何来提出了新的思考。刘完素根据《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著作对中风病因病机的描述及自身临床实践,创新性地在《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中提出:“中风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甚而卒中之也,非外中于风尔” “凡人风病,多因热甚”[6],提出中风之病是由内热所致,把时人对中风由外而感的认识转变为由内而生。在张仲景相关理论的启发下,其将中风“中络”“中经”“中腑”“中脏”由外向内发展,归结为中脏和中腑两大类。认为中腑者“面加五色有表证,脉浮弦而恶风恶寒,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后,或中身之前,或中身之侧”且“多著四肢”“其治多易”;中脏者“唇吻不收,舌不转而失音,鼻不闻香臭,耳聋而眼瞀,大小便秘结”且“多滞九窍”“其治多难”[7]。

《素问玄机原病式》提出中风为阳热怫郁之证。对于神机,热气怫郁令心神昏冒,使筋骨不用,令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深究之,乃火热郁结于里令气机失于通降,反道上冲心神而致;对于四肢百骸,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提出中风乃“以热为本,以风为标”[7]。热甚生风,风邪常客于肌肤骨髓,“若感之浅者留于肌肤;感之深者达于骨髓”[7],其机理在于风邪壅滞不同部位之肌肤经脉,令气机郁结,使气血不能宣通,肢体活动能力丧失,出现“但僵仆”“偏枯”“半身汗出”等症。

在刘完素风由内而来的学术思想影响下,此后各家学说虽各有侧重,但普遍具有“内风致病”的内核。李东垣认为中风非外风所致,而是本气自病,多在气不足的中老年人中发作,常通过内治法(和脏腑通经络)治中风,“中血脉则口眼斜……中腑则肢节痿废,中脏则性命危急”,提出中血脉、中腑、中脏的中风病三分法[8]。其中的“中血脉”与现代脉络学说有一脉相通之意。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若血脉柔和通畅,血养脑神,则脑脉通畅、神志清晰;血脉相传,壅塞不通,若脑脉痹阻则脉络瘀塞,契合现代医学中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堵塞诱导脑组织缺血损伤的中风病病理变化[9]。朱丹溪主张中风的发生与血虚有痰相关:“中风大率血虚有痰”,并将中风与气候地理环境相联系。对刘完素之火热致风论中热的来源加以自己的理解,认为“东南之人,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热生风,热由痰湿而生。且宗刘完素之法提出三阴不足易偏枯半身不遂,三阳有余易肢体痿软无力[10]。

1.2 热甚气郁,痰热腑实为中风病急性发作的关键

刘完素认为,中风病之发作与火热之邪密切相关。《素问玄机原病式》曰:“暴病暴死,火性疾速故也。[6]”中风急性发作当属火热之性使然,风本于热,热甚令风起,火热甚在中风急性期发挥着关键作用。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所述:“中风偏枯者……兼于火热,则卒暴僵仆。[7]”

但诱导中风发病之火由何而来?《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指明内火的汇积与膏粱厚味最为相关。中风病本质是膏粱之疾,过食膏粱厚味易酿生痰浊,滋生火热。《素问玄机原病式》提出:“所谓肥人,多中风者”,中风病好发于肥胖之人,体胖之人痰湿内盛,易有“腠理致密而多郁滞,气血难以通利”的生理病理特点,当“阳热又重而郁结”,易致卒中。而对于不易中风的体瘦之人而言,其人腠理疏通,仅当体内阳气突然亢盛,气机有升无降令气机郁结时,才可导致中风的发生,即“瘦人反中风者,由暴然阳热太甚而郁结不通故也”。不难发现,中风的发生热甚令气机郁闭最为关键,但究其来源与发展与痰热腑实颇具关联。

痰热腑实证是以腹胀、便秘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痰热腑实源于中风后气机逆乱、中焦痰热内蕴令气机升降失常、腑实不通[11]。在中风病累积及发生过程中,痰热和腑实两者并存,既为中风之因又为中风之果。嗜食肥甘厚味多化生痰热,易致气机内滞,令腐熟困于胃肠之腑,促成痰热腑实之象,为中风的发生累积了先决条件。当糟粕于肠中聚满,一则下行之道被遏,二则内生火热之势上冲,可致“热甚则腠理闭密而郁结也”,诱导中风的发生。其中,玄府是人体气液运行之要道,在中风发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玄府者,无物不有……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也”[6]。痰热腑实逐渐壮大火势,当里热盛、腠理郁结,玄府气机闭,可出现二便不利、腑气不通,令痰热腑实之象不断加重。中风的发生与痰热腑实相关,其核心病机为火热盛令气机郁闭,三化汤证病因病机的形成常强调气机闭,此时为二便皆不利,而非仅有便秘腑实之症。

2 三化汤组成特色及治疗中风病的机理

中风病为内热生风,其发病以火热令气机闭塞最为关键,且与痰热腑实相关,治当祛风通络,通腑泻热,令三焦气机复畅。调畅气机升降是中风病治疗的总则[12]。方药选用三化汤以治“中风外有六经形证……内有便溺之阻格”之证,本方由大黄、枳实、厚朴、羌活4药等分组成,具有祛风通腑泻热、调气机之效。《医学问对》中“三化汤即小承气加羌活”[13],指明本方是在小承气汤基础上加羌活而成。

2.1 巧用羌活以解风邪阻络之标

刘完素深知内热怫郁常令风生,而风邪易客于肌表经脉之理,故在三化汤中巧用羌活这一祛风之表药。羌活为辛香之品,具有解表、祛风、通经络的作用。《雷公炮制药性解》:“羌活气清属阳,善行气分,舒而不敛,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可发表邪”[14],《本草汇言》:“羌活功能条达肢体,通畅血脉,攻彻邪气……性行而不止,故上行于头,下行于足,遍达肢体,以清气分之邪也 ”[15]。羌活辛香性温,可治一切风并气,在中风病治疗过程中表八风贼邪,令经络气机通利。《伤寒兼证析义》阐述了三化汤方中羌活妙用之处:“中风是里热生风,木邪弃土,故攻里必兼袪风热,如三化汤中用羌活之义”[16]。风因火热而发,风热互炽,三化汤取羌活解风邪阻络之标,令祛邪风攻里热并行,疏导气机,标本兼治。《医方考》指出三化汤“用羌活者,不忘乎风也”[17],三化汤不忘内生之邪风令肌肤脉络气血不通,取羌活辛散善行之性,治风以通经络。

2.2 活用小承气之通腑泻热以祛风邪

刘完素活用古方,意以通腑泻热之法求内风之治。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提出:“若乎中脏者,则大便多秘涩,宜以三化汤通其滞”[7],采小承气汤中大黄、枳实、厚朴三药合用治腑气不通之意,釜底抽薪断热源,热去风自灭。《医方考》提出:“大黄、厚朴、枳实,小承气汤也。上焦满,治以厚朴;中焦满,破以枳实;下焦实,夺以大黄”[17]。三化汤以通泻之法祛积滞,浊热之邪降则内风除。腑气不通火热生,在玄府气机的中介作用下,令中风二便不通。三化汤方中大黄行通腑泻实之效,枳实具有消滞除痞之功,厚朴兼理气除满之能,三药共用引热、风邪从下行则腑气畅通。历代医家深启三化通腑泻内热之意,广泛运用此方治疗中风病二便不通之证。如《医门法律》有曰:“攻里,三化汤”[18],当出现四肢不举阳明实证时,内理致密,内风邪气居于体内不易散去,令体内正气运行受阻,无法正常周转流动,此时宜以三化汤治疗。本方运用泻法,令中焦过多之阳气消耗,清热通腑,令热清风息。《医学心悟》又曰:“若大便闭结腹满胀闷,火热极盛者,以三化汤攻之”[19],热极闭可生风,风火相搏,当“热闭极甚”“胸满便结”时宜以三化汤,运用攻下之法以治其生成之风。中风为热极生风之证,三化汤治疗中风含承气通腑泻热之意,即通腑泻热之法可驱肠胃积滞,使邪热失去凭借,热去风自消,此应中风病急性期常伴有高热、昏迷、抽搐的特点,以通腑泻热之法清热醒脑开窍,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恢复大脑功能[20]。

2.3 全方重在调畅气机

从表解风邪阻络,又治里泻热令邪风除,三化汤令标本兼治,其要在于调畅气机,虽治在里其图在表[21]。《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言:“若乎中脏者,则大便多秘涩,宜以三化汤通其滞,表里证已定,别无他变,故以大药和治之”[7],其中大药为辛散解表之品,在治表里同病时,三化汤强调羌活解表祛风的作用,攻里实令气机复畅,佐以治风宣脉之品,以达“安脏腑而和营卫”之功,其祛风通络之效取决于气机通畅,若气机郁闭、散邪通经之力难以施行。方中大黄、枳实、厚朴、羌活4药等分,依据用药比例可知其通内之力强于解表之力,以大黄、枳实、厚朴三者通里为主,令脏腑逆乱气机复顺,玄府通利,不仅排解二便,而且借气机复畅之机行通达肌表经脉之力。“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攻里使内热浊邪滋生之邪风消散,亦解邪风所致肌表经脉之患。治表里同病,本方主泻内辅疏外,抓调畅气机之要令安内攘外之法相辅相成,殊为神妙。

三化汤取小承气之意下行通导,另加入羌活上行解表通络,一升一降,互相制约,既防止攻下太过之弊,又令清气循脉上行脑窍,贯通气机,以更好地统率四肢百脉。三化汤虽有取小承气之意,但更重调畅气机。刘完素对此叙述极简,未言明本方之证型,但依据三化汤“内有便溺阻格”而非仅有大便不通的主治描述以方测证,测得其为治疗中风病气机不畅之主方。三化汤表里交治,宣上导下,其华重在调畅气机。其调气作用与活用小承气汤并改变其剂量用法相关,一则减少大黄用量,加大枳实、厚朴比例,意在轻下以增强理气之效;二则强调“微利即止”,微利去里实,以透达气机阻滞之郁热,非仅为通下,更重于疏导玄府气机;三则在小承气基础上加入升发清阳之风药,既保留攻下之能又削减泻下之力,与“攻”不同,更长于贯通气机。《增补内经拾遗》有曰:“三者,风、滞、痰也。化,变化以清散之也”[22],《医方考》云:“三焦之气无所阻塞,而复其传化之职矣,故曰三化。[17]”三化汤以羌活化风,大黄厚朴化滞,枳实化痰,三者同化令风、滞、痰之邪散,发生三焦气机通畅之变化。

3 后世影响及现代研究与应用

三化汤论治中风病,饱含以通利之法治中风表里同病、气机不畅之思想。金元明清医家多宗其法,沿袭刘完素应用三化汤治疗中风病的理论及方法,并对其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解读与补充,不断深化其应用。

3.1 三化汤以通利之法治中风表里同病

“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治之,内有便溺之阻格,复以三化汤下之”,刘完素提出三化汤可治外有六经形证未解、内有二便闭结的中风病。此后三化汤治中风病的记载并不少见,如《丹溪心法》将三化汤记载在中风第一用方中,提出“风中腑者,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发其表,如兼中脏,则大便多秘涩,宜以三化汤通其滞”[10],又如《景岳全书》将三化汤载于论外备用方中,认为“三化汤之属,但可以散风寒攻实热”[23]。对于三化汤适用于中风病里闭证,历代医籍常有所论。如《医学三字经》所述:“闭者宜开……开其里,三化汤是也”[24]。三化汤治中风病及二便阻隔之症状,历代医籍常有所载。如《名医类案》中所载:“(中风)入脏则内有便溺之阻……重则三化汤通其壅塞”[25],又如《徐灵胎医学全书》所曰:“如有便溺阻隔,宜三化汤通利之”[26]。三化汤深谙续命汤内外并治之思想,但将其重心转移到治内以疏外上,以通利之法解中风病外证未解,二便不通之证。

3.2 三化汤的用法用量

刘完素对三化汤的用法用量做了规定:“右锉如麻豆大。每服三两,水三升,煎至一升半,终日服之,以微利为度。”“锉如麻豆大”乃煮散法之雏形,以节约药材,令药力尽出。“终日服之”观察药后病情变化,若“微利”则停止服用。此后,各医家每论及此方时对本方用法用量多有论述,如清·何梦瑶[27]辑《医碥》:“厚朴(姜制)、大黄、枳实、羌活各等分,每服三两,水三升,煎至一升半,终日服,以微利则止。”对于三化汤的使用,历代各医家均强调“微利即止”,防其利下太过损伤正气,且谨守刘完素重在调气非仅攻下的初衷。

3.3 三化汤治疗中风病当慎用于虚证

刘完素告诫世人脾胃虚弱之人不可滥用三化汤。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四肢之气血禀受于脾胃。若滥用三化汤可致脾气不足甚则脾气下陷,使脾无法为胃行其津液,令水谷精微运行不到四肢。后世医家在古籍中对三化汤的禁忌进行了强调与补充,提出要慎重使用三化汤,不可轻用于非坚实之形证中。如《玉机微义》载:“非内实者不可”[28],《医门法律》亦载:“此乃攻里之峻剂,非坚实之体,不可轻服”“土实之证十不见一,非审谛无忒,未可尝试也”[18]。滥用三化汤可致中风加重。他亦指出“奈何今人每开窍以出其风,究竟窍空而风愈炽,长此安穷也哉”[18]。三化汤为息风之方,若脏腑未见积滞应慎用此方,否则易使风热炽盛加重中风病病情,即三化汤为实证用方,不可轻用于虚证中。

4 典型病案

李某某,男,65岁,2020年2月21日初诊:患者素体肥胖,嗜食膏粱厚味。2天前于家中突然昏倒,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外院查头颅CT示左侧大脑额颞叶多发急性脑梗死,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降脂,丁苯酞注射液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等综合治疗,但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刻诊患者神志不清,谵语,腹胀便秘,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滑,辨证属中风二便不通之证。拟方:三化汤加减:大黄15 g,枳实10 g,厚朴10 g,羌活15 g,菊花10 g,石菖蒲10 g,胆南星20 g,水煎服,6 h 1次。病人服药后排大便1次,小便微利,腹胀症状改善,神识渐清。效不改方,调整用药去大黄加路路通20 g、葛根30 g,1周后患者神志清,右侧肢体麻木乏力症状逐渐改善,其他腹部不适症状均消失。

按语:患者素体肥胖为痰湿体质;嗜食肥甘厚腻则易酿生痰浊,滋生火热;痰热阻滞,胃肠气机失降成腑实,影响气血运行布达。火不得泻令气机郁闭,风痰热互结,故出现神志不清、大便秘结、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须治之以祛风通腑泻热,令气血通利,投之以三化汤加减,使腑气初通,气机自得斡旋升降,加疏风通经之力,使内外相合。三化汤治疗中风病,开启了以通下法解气机闭塞之法门,与单纯通腑立方法度不同[29],其效验机理有三:一则从病本身出发,解风邪阻络之标,改善中风病相关症状;二则从中风病相关病机入手,以通腑泻热之意,清内热以祛风;三则尤以调畅气机为关键环节,利用三化汤宣通玄府气机,使气顺经络通、腑气通、郁闭自通。

猜你喜欢
刘完素羌活火热
云南宽叶羌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应用前景探讨
严谨治学勇闯新路
刘完素治湿别论*
请注意,这些新规8月“火热上线”
羌活
柱层析用硅胶对羌活中主要成分的影响
野生药材羌活驯化高效育苗探析
“高尚先生”刘完素
“火热”的水世界
刘完素“玄府学说”与中医眼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