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企业”新属性

2021-03-28 02:23
经理人 2021年1期
关键词:社会企业归属感相关者

短短几年,“社会企业”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将兼顾营收及尊重、支持环境和利益相关者作为自身的使命,到现在已将这种新颖的想法转变成商业现实。加速“社会企业”发展的动力也在持续地推动社会转变,变得更为关注赋权以及倡导雇佣关系。

以下三大转变代表了一系列全新的特性,描绘了真正成为“社会企业”意味着什么:

使命:组织不再空谈使命,而是将其价值嵌入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潜能:设计和构建一个组织,能够让人类在机械化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发挥独有思考力、创造力和行动力;

展望:鼓励和拥抱未来,组织要不仅局限于对现状的优化,还要追求對未来价值的创造。

使命:个性化中的归属感

科技创造了一切都可以个性化的世界,然而人类仍然渴望集体归属感。79%的受访者表示“在工作环境中营造归属感”对组织未来12个月–18个月的成功来说是重要或至关重要的。思考一下,如果个性化不是制造分歧,而是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将各种独特、互补的能力汇聚起来,那么个性化是否就变成了一种力量源泉?要做到这一点,组织需要用工作中共同的使命(Purpose)将员工相互联系起来,提升员工个体的力量。

能够使员工发挥各自优势为同一个目标服务的组织,会得益于这种多样性并取得更好的绩效。有帮助组织将个性特点转换为集体价值的三种方式:通过员工成就感培养归属感;通过深思熟虑的工作设计来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基于对人们态度和价值观的充分理解来制定劳动力策略。

潜能:在企业重塑中建立安全感

科技创造了人们不断重塑自我的需求,然而人类仍然渴望一种安全感。53%的受访者表示,在未来三年内,他们所在的组织有一半以上的员工需要改变现有的技能和能力。如果重塑不再被视为一种威胁,是否可以成为在持续变化的环境中寻求安全感的有效手段?要做到这一点,组织需要利用重塑来提升员工在工作中获得长期成功的潜能(potential)。

一个能够通过重塑帮助员工找到安全感的组织,可以凭借拥抱良性变革的能力获得优势。组织能够有效利用变革的三个领域是:将人工智能(AI)整合到工作团队和超级团队中;通过科技实现知识管理转型;以及培养和投资弹性劳动力。

展望:勇于面对不确定性

科技让人们感到一切都会改变,然而人类仍然渴望一种确定性可以支持他们勇敢前行。许多组织对自己驾驭快速变化能力持不确定的态度:90%的受访者表示对组织实现大规模快速变革的需求不断加速,这对他们在未来十年的成功至关重要;但只有55%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组织已经达到了组织变革的规模和速度要求。如果不确定性并不会导致犹豫不前,是否可以带来全新的可能性:通过果断的行动来转变未来的机会?要做到这一点,组织需要将不确定性转化为一种更为知情的展望(perspective),以此来帮助他们自信地驾驭未来的工作。

那些将不确定性视为机遇而不是威胁的组织,已经采取果断行动开始塑造未来。为了构建一个兼顾所有利益相关者良性发展的未来,各组织应当在这三个领域大胆向前:薪酬,采取“以人为本”的原则可以帮助组织应对新挑战;劳动力治理策略,提出和回答新的问题,可以帮助引导更好的战略决策;道德与未来工作模式,组织应当审视自己的行为在道德层面的潜在影响,以保障他们在愈加透明化的世界中保有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社会企业归属感相关者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路径分析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国有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