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三周”文化融入域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03-29 01:37金晶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2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文化

金晶

摘 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等方法开展研究,深入挖掘益阳“三周”文化的内涵和资源;在原有研究、宣传“三周”文化的基础上,把“三周”文化科学融入域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给“三周”文化提供新的土壤,提升“三周”文化的传播力和品牌力,同时给高校思政教育增加新的内容,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教育模式,对增强高校学生地域优秀文化认同感和域内高校文化育人实效性,最大限度凝聚筑路圆梦的磅礴伟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周”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1益阳“三周”文化的内涵

历史学家周谷城、文艺理论家周扬和作家周立波都是湖南益阳人,并称“三周”,他们生活于同一时代,中国现当代史上独特的“三周”现象的形成,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化史。邹理、姚时珍编写《百年周立波》研究周立波的生平与创作,感受周立波的人品高尚及其作品的久远价值与魅力,对于传承人文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评论家们的评价:永远的周立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首道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毕生扎根人民中——怀念周立波同志》,认为周立波“始终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热情歌颂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立波同志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事业倾注了满腔心血,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是我国人民宝贵的文学财富。“胡光凡著《周立波评传》,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分析评论作家作品,对周立波的生命历程、文化性格、文艺思想、文学道路、创作成就及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尽可能作出比较深入、全面、客观、公正的介绍和评价,展现一个来自人民、具有鲜明独特的精神个性的大作家活生生的真实的性格形象、人格魅力和生命光辉。邹理撰写《周立波年谱》,展示周立波的生平经历、创作道路、个性心理、时代环境,揭示周立波的崇高精神风貌和辉煌成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蒋祖烜认为要“学习周立波同志讴歌时代、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情怀。学习周立波同志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扎根乡土的作风。学习周立波同志师者匠心、学者平心、长者仁心的胸怀。“邢战国的认为周谷城《中国通史》蕴含显著的马克思主义因素和非马克思主义因素,两者和谐相处,共同彰显出独特的思想底蕴和学术魅力。任洋认为周谷城美学思想是一种源于生活的真实而有价值的情感。莫志斌研究周谷城对湖湘文化人文精神的践履中,周谷城在其学术研究中均有充分体现历代湘人"心忧天下"、献身国家的爱国情操,"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兼收并蓄和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勇于任事、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吴敏评价周扬的作品是“新的人民的文艺”。 刘锋杰认为周扬的思想变化,为突破思想禁区做出了重要贡献。罗扬在《周扬与曲艺》中写道,创造革命的大众文学,来迅速地组织和鼓动大众,引导大众到新的文艺生活,使劳苦大众一步一步地接近真正的、伟大的艺术。

“三周”的家乡湖南益阳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宣传工作,得到了湖南省委以及益阳市委等领导同志的关注和支持。成立 “三周研究会”成立及出刊《三周研究》,为系统研究“三周”文化提供了平台。益阳市委、市政府设立“三周文艺奖”,旨在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和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恢复“三周”故居原貌,丰富“三周”故居史料,扩大“三周”故居影响,建设益阳三周文化广场,深耕益阳红色文化沃土,全力推进红色文旅产业发展。

2益阳“三周”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益阳“三周”文化内容丰富、意蕴深厚,能够在聚焦精准思政、贯彻"三全育人"思想、落实十大育人行动上发挥重要作用,将益阳“三周”文化融入域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会增强课程育人成效、拓展育人平台以及推进文化育人深度。研究“三周”文化如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发掘湖湘文化的丰富内涵,更好地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吸收革命文化传统,发展先进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高校学生增强地域优秀文化认同感,最大限度凝聚筑路圆梦的磅礴伟力具有重要意义。

益阳“三周”文化如何融入域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对于益阳地区的高校而言,应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确理解益阳“三周”文化的内涵及其时代性,寻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 “三周”文化相关的文化发展契合点,让“三周”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真正具有发生力、教育力和传播力。把“三周”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从内容强化和创新方法入手,以深入浅出、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三周”文化价值观念,我们才能让青年学生扣好走向社会的第一粒扣子,树牢与时代主题同向同行的人生目标,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2.1深入挖掘益阳“三周”文化资源。坚持正确导向,充分依托好、运用好和发挥好“三周”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三周”文化精神的内涵,深入探索“三周”文化资源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利用微电影、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传播“三周”文化的,通过相关途径来丰富网络的内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信息资源,让“三周”文化能够真正走进校园,融入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当中,有效增强域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2.2科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新形势下的本土“三周”文化与思想政治融合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本土文化与课程教育的教学优势,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更丰富。根据地域实际、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来灵活选取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教师在对本土“三周”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实践中深入详细地为学生进行地域文化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哲学思想、文學内涵、民俗、饮食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地域文化的熏陶,并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成長过程中的养分。建立地方特色的思政课,让青年学生能够乐有所学、学有所得,并把对“三周”文化的认同转化为服务地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达到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的。

2.3提升益阳“三周”文化品牌力和传播力。将“三周”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体现学校的专业特点和地方文化特色性。建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如增添“三周”文化的主题栏目等,让“三周”文化在域内高校当中活起来,为建设“三周”文化品牌提供物质保障。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建立推动 “三周”文化深入人心的工作队伍,有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教师言传身教与学生组织传播相结合,做大做强“三周”文化品牌。树立,学习和掌握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特色专业和职业技能。

2.4增强益阳“三周”文化育人实效性。域内高校将“三周”文化教育与社会实际相契合,通过社会实践践行“三周”文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例如探访“三周”故居、采访后人等,根据学生思想动态灵活选择,在回顾历史的同时能够亲身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的浓郁文化气息,升华个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学校与政府等相关平台合作渠道,营造良好的“三周”文化学习氛围。 根据学生实际需求适度调整育人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依托“山乡巨变第一村”—清溪村打造的周立波故居、农耕文化体验园、山乡巨变展览馆、乡土文学研学基地和清溪剧院等文化景点,形成的以“绿色”“红色”“古色”为主题的清溪文化旅游品牌资源,开展第二课堂现场教学,同时将“三周”文化与学雷锋活动、志愿者活动、主题班会等结合,进一步提升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周立波年谱》[M].上海人民出版社,邹理,2020

[2]百年周立波[M].湖南教育出版社,姚时珍,2008

[3]周立波评传[M].湖南文艺出版社,胡光凡著,2018

[4]蒋祖烜.学习周立波 讴歌新时代[N].中国艺术报,2018-11-26(003).

[5]龙昌黄.周立波文学的人民性与艺术风格[N].文艺报,2020-02-17(002).

[6]杨景交,岳凯华.“文学”与“生活”的契合——从《周立波文艺讲稿》看周立波的文艺思想及创作[J].城市学刊,2019,40(03):93-98.

[7]耿娴.周立波:永遠和人民同甘苦[N].学习时报,2019-05-17(004).

[8]周谷城全集[J].学术月刊,2019,51(02):2.

[9]周谷城传[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莫志斌著, 1997

[10]毛泽东与周扬[M].人民出版社,盛夏, 2011

[11]忆周扬[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王蒙,袁鹰主编,1998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1年度益阳市社科研究课题《益阳“三周”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文化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谁远谁近?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