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洛河西地区长8致密油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

2021-03-29 02:09魏笑笑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20期

摘 要:综合洛河西地区岩心资料、测试分析、测井等资料开展测井二次解释,对志丹洛河西地区长8致密油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81油层单井平均夹层数、单井平均夹层厚度、单井夹层平均厚度均高于长82油层,但夹层频率和密度均低于长82油层;渗透率变异参数、突进系数、级差和均质系数表现为强非均质性;长81~长82油层层间隔层以小于5m为主,长81油层砂厚、砂地比均大于长82油层;长81油层孔隙度主要分布于6%~8%,平均为7.2%,渗透率主要分布于0.20~0.50mD,平均为0.42mD。长82油层孔隙度主要分布于6%~8%,平均为7.3%。渗透率主要分布于0.20~0.40mD,平均为0.47mD。

关键词:非均质性;长8储层;致密油;洛河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资源丰富[1-3],志丹油田洛河西地区距离盆地生烃中心近,烃源岩厚度大,具有较大资源潜力。前人针对该区常规储层沉积微相类型、砂体成因及展布、成藏特征等开展过研究,但对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近几年加强延长组下组合勘探,针对非常规致密油储层研究力度不够。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是油藏描述和储层评价的重要内容[4-5]。在勘探开发相对成熟区域可以根据资料丰富程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来对区域进行周期性评价。在勘探有利区或新层位发现区必须打破固有思维,认为常规手段研究意义不大,我们要通过这些手段对储层有定性或定量的认识,可以创新手段,但绝不能忽略基础工作对新层位发现区的重要性。本区长8致密油储层近三年試油连续获得突破,可做为下一步资源接替层位,针对长8致密油储层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特征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很有必要。

1、概况

洛河西地区位于志丹县西部,工区面积约124.3km2。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的中部,整体构造形态简单,为西倾单斜。研究区主要开发目的层为长61、长62油层亚组。为实现资源有序接替,近年来针对延长组下组合勘探力度不断加强,勘探领域已由常规、特低孔特低渗转向了非常规致密油、页岩油。

2、层内非均质性特征

层内非均质性是指单砂体(层)内垂向上储层性质的变化,影响着单砂层内的水淹厚度和波及系数,包括层内垂向上渗透率的差异程度、高渗透层段位置、渗透率韵律及非均质性、层内不连续薄夹层的分布等。本次研究分析统计了层内夹层的分布特征和层内渗透率的非均质参数。

2.1层内夹层的分布特征

层内夹层是指位于单砂层内部的相对低渗透层或非渗透性层,本区多为物性夹层和泥质夹层,对地下流体运移起着阻挡或隔绝作用。通过统计长8致密油储层层内夹层的分布特征,单井平均夹层数显示长81油层较长82油层夹层发育,夹层频率和密度显示长82油层的非均质性比长81油层强。本区长8油层试油效果显示,在夹层密度小于0.4时,试油井大多出油或达到工业油流。

2.2层内渗透率非均质参数

本次研究分析统计了长81、长82油层渗透率非均质参数,包括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和均质系数。结果显示长81和长82油层均为强非均质性,单砂层在纵向上的渗透性能变化大。

3、层间非均质性特征

层间非均质性反映的是垂向上多油层之间的非均质性特征的变化,既包括不同环境下垂向上砂体交互出现的规律性,也包括隔层的发育和分布规律。通过对洛河西地区长8致密油储层砂地比统计,结果显示长81油层单井平均砂岩厚度、单井平均砂岩层数、单砂层平均厚度和砂地比值均大于长82油层。

隔层是隔挡垂向上两个砂体、控制流体在上下砂体间的渗流状态、对流体运动起隔挡作用的不渗透层。本次也统计了长81和长82油层的层间隔层厚度,长81~长82油层层间隔层厚度为0.85~27.43m,平均值为6.24m,厚度小于5m的隔层占57.38%,厚度在5~10m的占21.31%,隔层分布稳定性较差。总体上,洛河西地区长81~长82油层层间隔层普遍发育。

4、平面非均质性特征

本次通过统计测井二次解释的各井点的物性数据,来研究洛河西地区长8致密油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特征。长81油层孔隙度介于4.4%~9.2%,主要分布在6%~8%,平均孔隙度为7.2%,渗透率介于0.12~2.33mD,主要分布在0.20~0.50mD,平均渗透率为0.42mD。长82油层孔隙度介于4.1%~10.4%,主要分布在6%~8%,平均值为7.3%。渗透率介于0.11~2.23mD,主要分布在0.20~0.40mD,平均值为0.47mD。总体上,在砂体发育部位储层物性较好,砂体不发育部位物性可能较差。

5、结论

1)志丹油田洛河西地区长8致密油储层层内夹层发育,渗透率非均质参数也表明长8致密油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强。

2)研究区内长81油层砂体较长82发育,砂体反复叠置性更明显层内夹层显示非均质性强。

3)研究区长8油层组的两个油层砂岩孔隙度、渗透率平面分布变化大,沿砂体发育部位孔渗较好,反之则差,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强。

参考文献

[1]杨华,李士祥,刘显阳.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页岩油特征及资源潜力[J].石油学报,2013,34(01):1-11.

[2]贾承造,郑民,张永峰.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与勘探开发前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39(02):129-136.

[3]贾承造,邹才能,李建忠,等.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资源前景[J].石油学报,2012,33(03):343-350.

[4]谢青,王建民,时圣彪.鄂尔多斯盆地太阳湾油区长2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5,27(04):61-67.

[5]许宏龙,刘建,龚刘凭,等.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综述[J].中外能源,2015,20(08):41-45.

作者简介:

魏笑笑(1994-),陕西渭南,汉族,硕士,研究方向: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现从事非常规石油勘探科研工作;邮箱:136664992@qq.com;邮编:7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