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锦屏县油茶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2021-03-30 00:25黄江吴雪
西部林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锦屏县低产油茶

黄江,吴雪

(凯里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为常绿小乔木,属于茶科,又被称之为白花茶、茶油树以及茶子树等。可用其种子进行榨油,其油具有丰富的营养,贮藏方便,是一种比较优质的食用油。茶油还能用在工业上,比如防锈油、润滑油等。茶饼不仅是肥料,也是农药,能够对稻田害虫进行防治。油茶作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的一个树种,也是我国所特有的一个树种,其种植历史在2 000年以上[1]。锦屏县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土地总面积1 596 k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 187.18 km2,森林覆盖率71.16%。因为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青山似锦、秀丽如屏,因此得名锦屏。锦屏县是贵州省比较重要的一个林业县,又被称之为“青石之乡”“舞龙之乡”“杉木之乡”以及“水电之乡”[2]。

1 锦屏县油茶发展现状

1.1 种植现状

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锦屏县对油茶进行大量种植,到1962年油茶面积已经有1.17×104hm2,产油量最高达到92.5×104kg,新化、龙池一带又被称之为“油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油茶林开始承包到户,出现诸多问题如油茶林老化、管理粗放、经营分散、砍伐面积大、油茶林面积锐减,单位面积产量减少和经济效益降低,从而使林农发展油茶的积极性明显下降。锦屏县的油茶林面积在1992年仅有3 864 hm2,不到30年前的1/3。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政府部门对油茶产业的重视度提高,原来油茶林地开始逐渐恢复。但是因为长时间采用粗放经营的模式,油茶林的经济效益还是明显低下。为了改变油茶生产现状,锦屏县林业科技推广站从2002年开始对油茶新技术和新品种进行推广,并且将低产林油茶改造技术运用在欧阳、新化等乡镇,2018年锦屏县完成油茶基地3 800 hm2的建设任务,其中新造油茶林680 hm2,油茶低产林改造2 000 hm2,幼林提质增效1 120 hm2;2019年锦屏县发展高效油茶基地5 567 hm2,其中3 330 hm2为新造油茶林,2 237 hm2为油茶低产改造林,预计到2021年实现全县高效油茶林产业基地面积13 330 hm2,待全部进入生产期,年产茶籽12 000 t,折产油达4 000 t以上,年综合产值达4.3×108元以上,将有力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

1.2 科技推广现状

相关科学技术的运用推广,不仅可以确保油茶品质,还能使油茶产量提高。锦屏县从2002年开始对37 hm2低产油茶林实施了技术改造,其中“高接换冠”的多油低产林有1 hm2。通过对综合技术措施进行运用,包括疏伐、垦复、防治病虫害以及施肥等,经过3 a改造后,油茶林单产平均增收茶籽580 kg/hm2,按照茶籽100 kg能够生产茶油30 kg的公式进行计算,每公顷油茶平均增加174 kg。在新化乡的欧阳村和新化所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推广,虽然实施面积不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锦屏县的油茶产业发展[3-4]。

1.3 良种选育与引进现状

在种植油茶期间,良种化油茶是保障油茶丰收和稳产的基本前提之一。湖南、广西等省区已经有40多年的良种油茶选育工作,培育了大量的油茶优良单株和家系。一直以来,锦屏县因为不重视油茶生产,没有及时开展油茶良种选育工作。但是近年来,锦屏县林业推广站为了推动油茶生产发展,在对低产油茶林进行改造时,引进了诸多优良品种如‘羊古老430号’‘宁达7810号’‘伍美25号’‘美新1号’‘五建2号’‘茶陵430号’‘茶陵166号’‘湘林30号’‘湘林210号’以及‘湘林27号’等,并且了解和掌握各种油茶良种繁育技术,从而促进了油茶的产业化发展。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业发展规划缺乏

锦屏县在发展油茶产业前期,因为缺乏规划,林业部门和农户的长远利益得不到保障,不利于壮大油茶产业,并且油茶生产和产业发展呈现出无目的性、盲目性的特点。同时,也不能对全县的油茶资源优势进行充分挖掘,无法形成相应的规模,也不利于农民的增收[5]。

2.2 缺乏对资源的正确认识

锦屏县作为贵州省的一个重点林业县,政府各部门和林农比较重视木材生产,但对油茶产业重视程度不高,使油茶林面积减少,从而直接影响油茶生产。同时,群众缺乏林地保护意识,不能正确认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加上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低下,从而阻碍了油茶产业的发展。

2.3 推广优良品种面积小

因为锦屏县各种历史原因,加上对油茶良种的推广和选育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使良种推广和选育工作比较滞后,导致优良种苗繁育基地缺乏,没有充足的良种储备。在锦屏县的现有油茶林之中,其栽培品种以普通油茶为主,还有一些其他的栽培品种如‘红花油茶’‘越南油茶’‘小果油茶’‘白花南山茶’‘腾冲红花油茶’以及‘广宁红花油茶’等。因为优良油茶种苗供应不足,大多数区域的油茶种苗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情况,再加上品种不纯、良种匮乏,从而出油率和产量较低。同时,林农由于缺乏相关种植技术,在进行种植时,容易发生病虫害,使油茶产量降低。一些林农,甚至每亩地收获的茶籽不足30 kg,其收入低于千元,这也是影响林农种植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油茶种植方面,锦屏县以散户为主,种植户主要对自家的油茶林进行管理,集约化程度较低,没有较大的种植规模,不能统一进行管理,这也是阻碍全县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 对策与建议

(1)建立培育苗木基地 在油茶种植中,要对油茶优良无性系和新品种进行引进,对县级油茶良种繁育采穗圃和繁育基地进行建设,对油茶良种壮苗和优良接穗进行培育。全县在统一规划下,把好各个环节的质量关,如育苗、选育以及引进良种等,为发展全县油茶产业提供优质的穗条和苗木。同时,在对油茶新技术和新品种进行推广时,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如科技示范、开办培训班以及科技下乡等,重视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工作。在对油茶良种进行推广时,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此外,通过抚育更新、高接换冠、良种补植等方式更新和改造油茶低产林,使锦屏县现有油茶林的质量和产量得以恢复,从而使农户的经济效益增加[6]。

(2)加大科技投入 林农在种植油茶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应该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提供科学技术,加强传统耕作方式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为了使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得到解决,当地政府应该加强技术培训,组织油茶种植户对相关知识和种植技术进行学习,使种植水平提高。同时,对于油茶种植比较密集的区域,通过实施高产种植的典型形式,带动当地农户发展,充分调动油茶种植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主动与科研机构合作,建设油茶种植试验和示范基地,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油茶种植和加工相关的技术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油茶产业发展中充分运用水肥一体化、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可以对发展油茶产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锦屏县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油茶林地资源,发展油茶产业时,应该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的基本原则,以维持现有经营规模为基本前提,在全面分析国内外油茶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科学定位全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方向,加快良种化进程,使油茶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加快油茶丰产林地建设,对低产林改造进行全面推进,使综合开发利用力度增强,打造油茶名牌名品和龙头加工企业,从而促进油茶产业高效益、高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

(4)完善机制、制定优惠政策 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各种有利时机,各级政府,尤其是各级林业部门,可将发展油茶产业作为林业部门的一项工作,使政府的指导和协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对油茶产业进行发展时,应该将“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标准作为基本依据,通过加快经营体制改革,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使投资环境得到改善,鼓励和支持油茶林的有偿流转,并且利用多种途径如股份合作、拍卖以及租赁等来引进外资,融入民间资本,实现投入渠道的多元化,逐步实现油茶产业的规模化生产。同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丰富和完善激励机制。通过加强各类市场主体建设,增加投资者对油茶产业的信心。加强外来投资和本地资本的结合,实现技术、资金以及资源的统一,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和无效投入。

(5)推动多元化开发 引导和鼓励多种形式开发油茶林,通过多方融资、多元化管理,使资金投入、管理程序不当等问题得以解决。通常情况下,可以从以下2方面进行:(1)运用多种管理方式开展油茶林建设。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为基本前提,鼓励广大农户通过入股林地、企业投资开发以及利润分成等方式,建设油茶原料林,并且给予种植高产油茶的农户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扶持。农户通过向龙头加工企业销售茶果,实现利益共享。(2)运用项目捆绑的方法,实现资金优化整合。将多个在农村地区开展的项目,如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建设、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以及扶持绿色食品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多部门、多渠道以及多种形式,优化资金和管理,从而加快油茶项目建设[7]。

(6)重视生态效益 在对宜林荒地、荒山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新造高产油茶林,还应该不断更新和改造低产油茶林,减少对其他林地的占用,避免对森林资源造成毁坏。不能将现有的生态公益林毁掉对油茶林进行新造,也不能在具有重要生态区位和较好植被状况的林地上发展油茶林。同时,对低山丘陵地区的雨雪冰冻灾害损毁林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灌丛地以及宜林荒山等进行充分利用,也可以运用河道沿岸、道路两侧以及房屋前后等闲置土地,新造油茶林。充分利用油茶林地资源,不仅可以使油茶林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充分发挥,还能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村整体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锦屏县低产油茶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锦屏县林区养羊配套生产技术的应用效果
晚秋黄梨低产果园改造技术
成龄低产梨园改造丰产栽培技术
适龄不结果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