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发展研究综述与国内建设实践探索

2021-03-30 08:07汤蕙溶黄泽绵孙妍许达志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年1期
关键词:智慧建设发展

汤蕙溶,黄泽绵,孙妍,许达志

(1.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经管学院;2.湖南文理学院经管学院)

1 智慧城市概念及发展特征

智慧城市有着狭隘和广泛的概念界定。狭义上的智慧城市是指基于物联网,通过物化、互联和智能的方式使城市的各项功能相互协调。以智能技术的高度整合,智能产业的高端发展,智能服务和便利的城市发展新模式。狭义智慧城市的本质是通过更彻底的感知,更广泛的联系,更集中、深入的计算,为城市肌理植入智慧基因。广义上的智慧城市是指以“发展科学化,管理效率化,社会和谐化,生活美好化”作为一个目标,基于自上而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系统,使整个城市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感知。广义智慧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形式的认知、学习、成长、创新、决策、监管能力和行为意识。

基于大数据基础的智慧城市具有更复杂的概念定义。智慧城市由最初的数字城市发展而来,存在于网络空间中,是物质城市现实生活的数字表示。智慧城市基于数字城市的框架,通过无处不在的传感器网络将其连接到真实的城市,将大量数据存储,计算,分析和决策交给云计算平台。在智慧城市阶段,根据决策结果的分析、各种设施的自动化,数字城市和物质城市可以通过物联网有机地整合,形成虚拟和现实的综合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它将自动且实时地感知现实世界中人与物的各种状态和变化。云计算中心将处理大量复杂的计算和控制,为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互动等提供各种智能服务,从而创造出绿色低碳、公共资源最优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简而言之,智慧城市以数字城市为基础,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工具处理大量数据,从而创造更优质的智慧生活空间。

智慧城市特征鲜明,主要表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1)全面信息化

基于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基本信息的结构,通过物联网和移动终端不断进行数据采集。将数据上传到云平台以形成大数据。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信息服务和应用程序按需访问数据,信息需求也是信息提供者。从而增强了环境的友好性和可持续性,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2)多面融合化

智慧城市的本质是整合,不仅是数据层面的整合,还包括系统架构,服务应用等方面的整合。基于公共信息资源融合的城市操作系统的整合与合作,实现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3)高度人性化

智慧城市将为市民建立一个无处不在的平等机会城市,并提供更优质的便利服务。智慧城市的建设本质归结为建立一个宜居的人性化城市。

4)资源配置最优化

智慧城市基于大数据与公共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协同工作,实现高度集成和共享的模式,避免项目重复建设,以减少城市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认为大数据可以为智慧城市的研究和规划提供新的数据应用和思路,可以加强城市管理者分析和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在大数据层面,可以通过联合协作分析,空间规划系构建,建设关键决策,系统机制创新等方式有效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管理[1]。与此同时,学者们指出当前大数据相关应用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规划可以从大数据基础设施,智能管理,智能旅行,智能环境和智能生活的理论和实践中进行扩展和调整,从而探索新的规划方法并产生新的规划思路[2]。

国外对于智慧城市理论的研究较为深入,对于相关的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较国内也更为深入。国外研究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协同合作的观点,强调了顶层设计对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前瞻性作用。国外学者更多关注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设评估主要以第三方评估为主。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学者们一般都在关注如何科学地提高智慧城市政府的效率,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他们重新定位了城市的愿景,并从系统和城市科学的角度考虑了智慧城市的研究意义[3]。

在技术支持方面,物联网技术被认为可以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从而改变智慧城市并为节约能源做出贡献。学者们普遍认为物联网技术的更新发展,可以促进智慧经济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智慧城市再发展[4]。

在顶层设计上,学者们探讨智慧城市治理模式,并研究了共享经济对智慧城市发展做出的贡献。对于发达国家,智慧城市建设首要考虑如何走可持续绿色道路。对于不发达国家,智慧城市建设首要考虑如何解决不平衡发展[5]。

在实践路径上,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应贴合城市发展脉络,因地制宜。在建设过程中创新智慧城市群模式设计,紧跟形势变化,选择合适发展路径[6]。

综上所述,从大数据的应用层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大数据并非全是完善的数据,它需要做出一些数据处理,为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提供新的数据思维和理念;从智慧城市规划的国际经验来看,学者们认为目前大数据相关应用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需要实践优化;从智慧城市规划的国内经验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要结合实际,结合地区特色,做出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3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梳理

自2013 年起,我国陆续发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出台各项政策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5 年召开中央城市会议把“智慧城市”项目上升到重点战略地位。2016 年国家“十三五”规划,住建部初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各项智慧城市建设开始着手规划设计。2017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创新发展期。2018 年,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以抓住信息化建设的机遇,提升智慧城市总体发展。到2018 年底,我国超过500 个城市在建设或规划智慧城市。近年来的建设从实际效果看,各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都有着不同的发展导向,大致分为以下三方面:

1)重视数据资源建设

重视数据资源建设的智慧城市代表有贵阳、合肥等。贵阳市首创了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以大数据共享,信息基础建设为重点开展。将数据资源视为公共资源,充分挖掘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价值。合肥市成立了全国首家数据资源局,搭建市级大数据平台、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大数据资产运营公司,统筹信息化资源。这一类的智慧城市建设都是以大数据资源建设为导向。建设大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加快公共资源信息开放和共享,使智慧城市规划更合理,建设更高效。

2)重视智慧产业建设

重视智慧产业建设的智慧城市诸如深圳、杭州等。这些城市发展的特点是有着高新技术大企业牵头带动城市的智慧产业建设,以跟上智慧城市发展速度。这一类城市在建设中加快云计算、电子信息、物联网、信息服务等智慧产业的发展,以此来加快智慧城市各方面综合协调和同步建设。智慧经济产业建设多为政企合作的模式,政府在后续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会需要用到这些智慧产业予以技术支持。

3)重视管理模式革新

重视管理模式革新的智慧城市典型有北京、上海等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重点在于革新城市化管理机制,提升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这些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强化了政府的主导地位,普遍认为需要管理机制来优化城市智慧化发展。具体体现在政府部门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人文化关注,在管理模式上根据民众需求革新各项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加快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当前各地各级政府都在积极谋划,深入顶层设计,出台实施办法。其内容主要涵盖具体运行业务上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数据基础构架上的数字经济赋能和信息基础设施布局的优化提升;实施保障上的网络空间安全和增强行政工作合力。智慧城市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建设具有全球、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们应该在发展建设中不断总结,探索前行。

猜你喜欢
智慧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