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探讨

2021-03-30 11:04马娜娜
建材与装饰 2021年21期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植物风景园林

马娜娜

(德州市建筑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山东德州 253020)

1 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1.1 创造观赏景点

园林植物作为营造景观的主要元素,其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及风韵之美。不同的园林植物形态各异、变化万千,既可孤植来展示植物的个体之美,又能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进行配置以表现植物的群体之美,还可根据各自的生态习性进行合理安排,巧妙搭配,营造乔、灌、草结合的群落景观。

1.2 改善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化的范围逐渐扩大,许多土地被高楼所代替,环境问题逐渐成为近年来政府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城市准备向生态城市转变,因此近年来扩大绿化范围、美化城市、建立城市园林成为很多城市的选择。园林植物的存在不仅可以为城市园林提供丰富的色彩和素材,还可以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减少水土流失,调节气温等。许多植物所特有的生态功能可以吸收空气中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减少大气污染。在设计过程中用科学的方法对城市园林中的植物进行有效的配置,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利用植物的绿化效果,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城市园林及园林周边的小气候。通过巧妙结合其他景观元素,植物造景也可以充当城市园林的标志性景观,带给游客更好的视觉体验,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从根本上促进城市生态建设。

1.3 体现城市文化

在城市园林的设计中,设计者可以选择当地的本土植物作为骨干植物,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园林建设成本,保证植物的存活率,还能更好地向游客展示当地特色植物,以便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还可以将植物与当地特色建筑进行融合,有利于表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增强园林整体的文化氛围。此外,设计者还可以借助植物的造型或色彩塑造园林主要景观节点,丰富游客的游览体验。

2 景观设计中的植物搭配原理

2.1 功能配置

在植物搭配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园林景观的功能,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了解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具体要求,设计园林景观,搭配植物并种植,使之可以更贴近人们的实际需求。在设计一个性能良好的园林时,这些植物需要具有某些功能,以满足当前环境发展的要求,合理的搭配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数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了降低城市发展污染对居民的破坏,可以根据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发展和改善城市环境,使生态系统更加平衡。

2.2 植物多样性

改善园林景观的生态可持续性的设计原理是要保持植物种类多样性。各种形状的植物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和阳光,尽可能不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并增加景观中土地的利用率,还可以减少环境中的污染物数量,改善景观附近的环境质量,并降低污染对民众身体健康的影响。在美化工作中,设计人员充分了解植物的习性和污染物的种类,并根据空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合理地设置植物的种类,以保证美化景观彻底改善环境。另外,不同类型植物的合理搭配不仅增加了景观的多样性,还改善了景观布局的质量。

2.3 适应土地

简而言之,将正确的树木种植在正确的位置,以确保园林植物搭配及其栖息地之间的融合,确保植物可以健康存活。当今的景观美化环境需要选择尽可能多的本地植物,以便为健康的植物生长提供有利的土地和生存环境,并降低重新种植的投资成本。

2.4 以人为本

景观设计的目的是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供人们欣赏,因此在设计景观时,有必要考虑人为因素并在早期进行大量的数据调查,以符合人们的欣赏水平,从植物搭配的角度出发,通过构成该地区的人文、历史和民俗,构建受人们欢迎的且具有区域特征的植物,从而为人们带来愉快的体验感。

2.5 均衡原则

园林绿化要求植物搭配过程要从质地、线条、植物颜色等的差异和变化下手,在确保总体平衡和统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植物的多样性。换句话说,在园林绿化的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要求整个景观既是变化又是统一的,以强调整体效果明显的特征并更好地反映设计的特征。遵循均衡统一的原则,在调整植物的颜色、树枝和叶子时,必须进行合适的配置,不要造成反差太大的效果,以使整体均衡,并为人们带来舒适的视觉享受。

3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方法分析

3.1 做好地理环境考察与调研工作

合理、高效、科学的地理环境考察与调研工作可为风景园林设计人员提供设计数据,设计人员可根据此类设计数据更合理地选择风景园林区域中植物的种类、更科学地规划风景园林区域中各类植物的生长空间,进而从整体上提升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与规划工作的质量。此间,设计人员在分析此类自然环境的客观数据时,也应综合考察当地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诉求与娱乐休闲需求,从而结合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现实要求、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要求,对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工作进行积极的创新。在此基础上,设计人员在创造创新设计方式时,应回归园林设计的自然环境要求,选取合适的、连续的时间段,观察、分析并记录城市区域中土壤环境、气温状态以及降雨降水的变化情况,从而以此记录作为选择植物具体种类的依据,合理确定园林区域中的植物种类,并做好植物的后期养护工作。另外,设计人员在考察现阶段城市地理环境的特点时,也应预测城市后期地理环境的变化趋势,分析城市后期的建设发展要求,从而在配置具体的植物时,可使此类植物的生长周期以及相应的功能可满足城市后期发展的一般要求,尽量避免植株的反复换位或替代,降低风景园林配置与规划的成本,提升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体经济性,提高植物配置与城市发展的契合度。

3.2 突出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的时效性

首先,设计人员应科学规划园林中花草树木的种类和数量。设计人员在选择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时,应在确保设计工作满足风景园林设计植物多样性原则的基础上,着重考察季节变化对植物生长状态的影响。具体而言,园林中的植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枯萎、凋落、绽放、生长,但受限于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植物的生长状态变化具有时间上的差异性,进而可能导致植物在冬季出现大面积萧条破败的景象,影响风景园林植物群落的整体观赏性。因此,设计人员在配置与规划园林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时,应根据不同季节进行针对性选择,保证园林植物在不同季节均有突出的表现,从而促使风景园林可在植物绿化面积范围和植物空间广度上给人一种持续的、良好的视觉感受;其次,设计人员应注重园林植物多层次的搭配,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平面设计和竖向间搭配方面。其中,从植物的平面搭配角度分析,设计人员可针对园林植物的平面构成方式进行创造创新,可用不同颜色的植物创造不同的图案或者文字,此类图案或者文字可体现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也可适应我国传统节日的节日氛围,从而使人们在观赏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时,可感受到具体的文化气息,提升风景园林的“温度”。在设计风景园林的竖向搭配模式时,设计人员应充分应用不同植物在高度上的差异性特点,促使植物在空间中可表现出错落有致的状态,从而可为在园林中休闲娱乐的居民提供视觉上的空间立体享受,提升风景园林空间布局的整体质量。

3.3 提高植物养护工作质量

首先,设计人员在配置与规划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时,应选择耐修剪且植物廓形稳定的植物。由于风景园林中植物配置与规划设计工作整体性较强,在设计初期设计人员虽然依据区域性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但由于植物依旧在不断生长,导致风景园林的整体形态会随着植物的生长发生明显变化。此类变化可导致人们在观赏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时,无法寻找到“初次相识”时的感觉,影响园林的整体观感。鉴于此,设计人员可依据园林植物养护的具体要求,选择长势较慢、常绿常青的植物作为风景园林中的基础植物,类如松树、柏树等,从而可确保风景园林的整体性不会在短期内受到严重影响。另外,设计人员在设计风景园林的空间布局,选择季节性的植物时,应考虑此类植物的空间利用率,避免此类植物长势过快,为植物修剪工作人员增加工作压力。其次,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应联合园林养护工作人员健全植物养护工作体系,依据当地的气候变化特点和土壤构成情况,充分落实植物的修剪、施肥等养护工作,并针对此类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周期,避免修剪工作不及时导致风景园林失去整体观赏性。

4 结语

在我国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所以设计师需要提高其景观设计的质量,为城市居民创造适宜的居住条件。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搭配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植物的多样性、功能性和树木适应性的原则,以提高植物搭配工作的质量。良好的地理研究工作是园林设计工作的基础,责任相关者需要通过花卉、植物和树木的合理搭配来进行区域设置和规划,提高园林设计工作的质量,为城市的飞速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城市园林园林植物风景园林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城市园林垃圾资源化与处理模式研究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城市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的新思路
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分析
论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