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域下中国EFL学习者跨文化教育培养研究

2021-03-31 21:17刘娜刘嫣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跨文化教育培养路径

刘娜 刘嫣

摘要:全球化增进了文化的多样性,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跨文化能力在国际交往中显得尤为重要。跨文化教育成为应对文化多样性挑战的重要举措,探索中国EFL学习者跨文化能力培养路径已成为教育领域所关注的核心主题。通过分析全球化时代跨文化教育的趋势,探析了全球化视域下中国EFL学习者跨文化教育的价值和目标,探索了提升EFL学习者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路径,构建了跨文化教育的新框架。研究表明:提升中国EFL学习者跨文化能力必须从教师能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课外实践等方面多管齐下,协同发力。

关键词:全球化背景;中国EFL学习者;跨文化教育;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57(2021)05-0021-06

0        引言

自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科技一体化已成为这一时代的特征。人类社会进入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和以共享为目标的新全球化时代,作为新全球化的倡导者,中国需要讲好自己的故事、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推进中外人文交流,英语语言课程(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学习者在当前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下,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表征,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体现,语言技能的习得和文化素质的提升同等重要。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和《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纲领性文件都强调了英语语言学习者跨文化教育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中国EFL学习者在习得另一门语言时跨文化教育培养路径亟待加强。

1        全球化视域下的跨文化教育视野及趋势

随着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日益明显,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全球化时代。首先,全球化带来的第一个巨变是各国经济,特别是跨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资本全球化流通,资源国际化配置,人才全球化流动,交流跨国多元化。其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流合作常态化、频繁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渐加强,跨国交流、团体协作、国际会议日益频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探讨全球共性问题如生态环境、资源短缺、老龄化、国家关系、文化教育。再者,经济一体化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政治、教育、科技、文化融合趋势节奏加快。其中,教育全球化意味着教育已经跨越国界,不能闭门造车,而要与时俱进,培养适应全球化的人才,以适应全球文化多元化的特质[ 1 ]。文化多样性(Cultural  Diversity)一直都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只是全球化的发展彰显了每个国家各自的文化特色,使人民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2 ]。

199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举行的主题为“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的大会上,“跨文化教育”(Cross-cultural  Education)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此后,在全球化文化的背景下蓬勃发展。另外,此次国际会议还对“文化教育”(Cultural  Education)、“跨文化性”(Inter-culturality)、“跨文化教育”(Cultural Education)、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做出了界定和解读。这是人类社会首次在国际范围内倡导跨文化教育,标志着在现代教育中开展跨文化教育有着非凡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 ]。在国内,相关研究如火如荼,在中国知网,以“跨文化教育研究”为关键字进行文献检索,相关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

《教育大词典》[ 4 ]对“跨文化教育”的定义是指,在某种或多种特定文化环境中接受非本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的教育。Stomquist N P[ 5 ]在其2002年出版的《全球化世界中的教育》(Education in a Global World)提到“教育被赋予了极大的重要性并将以此在一个全球化共通的世界中获得成功”。全球化文化的研究是指,在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理论的支撑下,探讨全球化与文化关系,文化发展,此类研究并非孤立而为,常与政治、经济、教育、国际关系等有着密切联系,而且,教育对文化的影响和贡献不言而喻。2003年,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6 ]在《多元化世界的教育》(Education in a Multilingual World)中再次提到“跨文化教育”,并對其课程性质、学习环境及整个课程教育过程的设计给出了指导性的方针和政策。

总体而言,全球化是一个文化统一和多样化并存的多维度过程,一个观念转变和范式更新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借助教育去助推实现的过程。相应地,研究跨文化教育要结合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开展。

2    全球化视域下中国EFL学习者跨文化教育的价值

发端于经济领域的全球化正以迅猛的发展趋势渗透至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其中对于文化领域的影响有着深刻的效应,“文化全球化”相伴而行。随着各国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文化全球化”这样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趋势下,跨文化交流已然成为各国互通信息的方式和常态。高等学校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不仅肩负着传承本族文化的重任,也应积极应对外来文化的挑战和冲击。不同国别不同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模式,大学生需要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现象[ 7 ]。在中国EFL学习中开展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1   符合“全球化”时代发展的需要

1992年,美国社会学教授罗兰·罗伯逊(Roland Robertson)在提出“球土化”(Glocalization)时就强调“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本土化(Location)应该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并且认为“全球化”首先是一个文化问题而不仅仅只是关乎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因此,随着“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愈加的丰富和复杂。为了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各国都极力宣扬和传播本民族文化以期达到对他国的文化渗透目的。

全球化的发展促进对外交流日渐增多,引发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不同民族有自己传统特色的民俗民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如果坚持以本民族价值理念、行为标准来衡量他国文化,必然会引发跨文化交际冲突,进而影响正常的交流。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8 ]在2005年发布的关于《保护与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中特别指出:“各国应通过对话和相互尊重的方式平等互动,以期产生共同文化表现形式的可能性”。为促进人们以正确的态度和信念对待多元文化共生、冲突与交融,跨文化教育应运而生,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球化态势下的中国EFL学习者跨文化教育有别于以往的双语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移民教育等,它已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教育理念。加强各国跨文化教育,特别是在高等院校开展相关教学和实践活动,以促进各民族间相互理解和学习。建构完善的跨文化教育体系有助于民族团结,有助于国际交流,有助于和平稳定,有助于国际秩序的发展[ 9 ]。

2.2   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的诱发不同民族文化体的碰撞、对抗、沟通与交融,使不同民族价值观、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高等院校中的EFL学习者作为传播本国文化的主要载体,有着深刻而悠久的实践历史。高等院校在开展跨文化教育过程中,比如跨国文化往来、留学教育、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跨国访学、对外培训、国际合作研究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经验有助于国际交流,它不仅可以促进我国与国际社会的经济贸易合作交流,而且有利于化解文化差异而引发的交际障碍,促进人们的信任与合作[ 10 ]。此外,在国际化进程中,有利于我国战略对策的形成。

2017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国家旨在“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同年,教育部发布的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有23处提到“跨文化”,并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大学英语教学三个级别的要求为:语言技能与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习策略的要求”。强调“可根据需要开设不同级别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也可在通用英语课程体系内融入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由此可见,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是目前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在高等院校开展跨文化教育过程中,作为本国文化主要传播者大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既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要用所学的跨文化知识,用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并以此为契机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11 ]。

3   全球视域下中国EFL学习者跨文化教育的目标

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国在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12 ]在2015年《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应该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教育应该把全球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包容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三者的协调作为教育的立足点。知识不仅仅被广泛的理解为通过学习获得的信息知识、技能,也包括价值观和态度。跨文化教育是关乎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教育,其研究视角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研究范围可分为全球、国家和个人。鲁子问[ 13 ]认为跨文化教育是指对呈现某一文化的人类群体受教育者进行相关于其他人类群体的文化的教育活动。学校是跨文化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特别是各高等院校可以通过让大学生习得或参与跨文化教育知识或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加强本国文化的学习的基础上尊重外来文化的差异性、增进理解、增强多元文化的容忍度。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教育应以教育平等、教育民主为基点,通过受教育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包容的态度应对各国不同的文化,从而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教学效果。

进入21世纪后,把对中国EFL学习者的跨文化教育有机的融合于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外语学习的教学中,各高校通过对跨文化教育培养目标的清晰设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合理规划、教学方法及活动的灵活设计,校内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使语言学习者既能习得目标语语言能力,同时又具备跨文化能力。

Byram M[ 14 ]指出:“语言教学中的跨文化維度不仅要帮助学习者获取会话和书写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要提升他们的跨文化能力”。从不同的领域和视角,专家学者如Deardorff D K[ 15 ]、Chen G M[ 16 ]、Fantini A E等[ 17 ]对跨文化能力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形成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的定义,即学习者能够成功运用足够的跨文化资源(知识,技能和态度),在跨文化的背景下,与不同社会文化身份的人进行有效而得体交流的综合能力。高等院校跨文化教育以培养跨文化能力为总目标,从意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分解目标为具体目标与一般目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4   全球视域下中国EFL学习者跨文化教育的培养途径

全球化背景下,跨国交流飞速发展增进了不同国别的经济、文化往来,也引发了教育的热点话题,跨文化教育已然成为最新的教育热点之一,中国EFL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提升已然成为语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如张红玲[ 18 ]所说,“跨文化教育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积极参与、协同努力完成。”。课堂是跨文化教育最重要、最有效的阵地。EFL学习者作为跨文化教育的主要接受群体,如何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综合考虑培养目标、价值取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选取、教学方式、社会实践等因素,从意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提升跨文化能力,探索跨文化教育的培养途径[ 19 ],即从教师能力、教育体系、教学实践和课程内容四个维度构建跨文化教育的培养途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4.1   适时的教师跨文化能力提升

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能力提升过程中,学校是跨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是输入跨文化内容的主要渠道,教师是跨文化教育的主要输入者[ 20 ]。Byram M等[ 21 ]认为在跨文化教学中,教师就是跨文化的言说者(Intercultural Speaker)或文化的调解者(Intercultural Mediator)。对于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跨文化理论学习的教师,为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要,实现从传统教学向跨文化教学的转变,各高等院校应积极为教师提供系统、专业的跨文化学习机会。此外,教师在充分了解和重视本国文化的基础上,站在全球化的视角重新审视和理解非本民族文化的内涵,利用学校、社会给予的学习机会,提高主动参与跨国文化团体活动的意识,建立交流平台,加强职业沟通能力,共享资源,取长补短,适时提升优化跨文化教学水平。

4.2   科学的跨文化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2017版国家教育部对跨文化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要求,跨文化教育课程应体现人文性特征。高等院校可根据需要开设不同级别的EFL学习者跨文化课程,也可在通用语言课程体系内融入跨文化的内容。对于基础级别的学生,应以丰富学生中外文化知识,培养学生中外文化差异意识为目的。而对于高级别已掌握语言文化基础知识的学生,应以系统教学,比如独立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来提升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能力,扩展全球化视野,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应对跨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沟通能力。

就跨文化课程的形式而言,具体可分为“显型课程模式”和“隐形课程模式”两种。在地方高等院校制定教学计划时,可将跨文化教育相关课程以“显型模式”进行组织和实施,而对于跨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则可以用“隐形模式”渗透和消融到其他课程中。通常“隐形模式”广泛应用于高校语言学科中的跨文化教育,并以培养EFL学习者具有跨文化能力的新型综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

4.3   合理的跨文化教育课程内容

全球化的跨文化人才培养应以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为导向,跨文化教育的内容多以培养学生了解全球文化的意識,有效而得体的跨文化沟通技能,开放尊重的跨文化态度为具体目标[ 22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跨文化教育要培养EFL学习者具有反思和内省母语文化与其他语言文化差异的意识,并能观察、倾听、评估、分析外来文化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鼓励EFL学习者以尊重、开放的态度接纳外来文化,用移情的方式换位思考,容忍模糊。

4.4   多样的跨文化教育课外实践

全球化背景下,提倡各国文化共融共通。高等院校的学习者通过在课堂上学习跨文化课程的理论,已初步习得不同文化的人在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为进一步提升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能力,社会、学校和家庭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大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跨文化实践中。作为跨文化教育的主体,学校以学生获取系统、全面、深刻的跨文化理论为主旨,通过定期组织跨文化专题讲座、中外学生联谊等活动,推荐阅读经典跨文化类外文书籍或电影、参观西方文化展等活动,加深学生跨文化意识,提升跨文化能力,鼓励学生以实践报告等形式记录活动中的见闻和反思,审视在跨文化活动中的不足,激励学生提升跨文化技能,从而以更专业的态度对待跨文化交流。

5    结语

全球化视域下跨文化教育不容忽视,提升中国EFL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既是国际交流的需要,也顺应我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规划。高等院校作为跨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以明晰的跨文化教育目标,通过科学的培养途径,在课堂教学和校内外实践活动中,全方位、立体式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开放包容、互相尊重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跨文化教育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 马尔尚,何道宽.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黄志成,魏晓明.跨文化教育——国际教育新思潮[J].全球教育展望,2007(11):58-64.

[4] 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 Stomquist N P. Education in a globalized world: The connectivity of economic power,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M]. Oxfor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2.

[6]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Education in a multilingual world: ED-2003/WS/2[R]. Paris: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2003.

[7] 宋隽.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教育研究-文化互补论的视角[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8]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Guidelines o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ED-2006/WS/59[R]. Paris: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006.

[9] 汪田霖,吴忠.全球化与文化价值观[J].学术研究,2002(6):65-69.

[10] 邓志伟.全球化时代跨文化教育的价值与目标[J].比较教育研究,2013,35(9):13-17.

[11] 彭仁忠,吴卫平.“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5(3):183-188.

[12]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Rethinking education: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M]. Paris: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2017.

[13] 鲁子问.试论跨文化教育的实践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4):1-7.

[14] Byram M.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4.

[15] Deardorff D K. The Sage handbook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M].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009.

[16] Chen G M. 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

[17] Fantini A E,Fernando A, Daniel G. Globalization and 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 challenges for north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M]. Boulder: Western Interstate Commiss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2001.

[18] 張红玲.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外语教学:历史、现状与未来[J].外语界,2012(2):2-7.

[19] Dale L,Paige R M. Culture as the core: perspectives on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C]. Greenwich: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2003:237-270.

[20] Marginson S, Sawir E. Ideas for intercultural education[M].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2011.

[21] Byram M,Feng Anwei,Mike F. Becoming interculturally competent through education and train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4.

[22] 张红玲,姚春雨.建构中国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一体化模型[J].外语界,2020(4):35-44.

[责任编辑:郑笔耕]

猜你喜欢
跨文化教育培养路径
浅谈跨文化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渗透跨文化教育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跨文化教育:对每个人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