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磺乙胺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查

2021-03-31 10:04马林玉王莹涛
天津药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药典光度说明书

马林玉,王莹涛,高 婷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 750004)

酚磺乙胺注射液(etamsylate injection)具有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也能增强血小板聚集性和粘附性,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缩短凝血时间,达到止血效果。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治各种手术前后的出血,也可用于血小板功能不良、血管脆性增加而引起的出血,亦可用于呕血、尿血等[1]。其说明书中的用法与用量为静脉滴注时0.25~0.75 g/次,2~3次/d,稀释后滴注。但通常临床为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静脉滴注时1.5~2 g/次,1~2 次/d,超出了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要求。因此为适应临床实际应用需求,本文考查酚磺乙胺注射液超说明书配伍后在不同溶媒中的稳定性,为临床静脉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U-1800,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GWF-5JA 型微粒分析仪(天津天河分析仪器有限公司);ST 2100 pH 计(奥豪斯仪器有限公司);MS105DU 型分析天平(上海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药 酚磺乙胺对照品(纯度:99.5%,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0134-201103),酚磺乙胺注射液(规格:0.5 g/2 ml,海南制药厂有限公司制药二厂,批号200401061),氯化钠注射液(A 液,规格:0.9 g/100 ml,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1283),5%葡萄糖注射液(B 液,规格:5 g/100 ml,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批号9B19111901),10%葡萄糖注射液(C液,规格:10 g/10 0 ml,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S20070807)。

2 方法与结果

2.1 配伍溶媒的配制 在洁净环境中,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分别抽取酚磺乙胺注射液0.75、1.5 和2 g,分别注入A、B、C 输液中,摇匀,分别于自然光、日光灯、遮光(输液瓶用黑色遮光袋包装)条件下放置作为待测溶液[2-5]。

2.2 外观观察 待测溶液在室温放置0、2、4、6 和8 h后,按规定进行外观检查,观察其外观变化(沉淀、气泡、颜色等变化)。结果待测溶液均透明澄清、无颜色变化、无沉淀产生、无气体生成。

2.3 pH 值测定 取待测溶液,分别于0、2、4、6 和8 h测定其pH 值,其RSD 值均小于2%,说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不同配伍溶媒及不同放置条件下的pH 值在8 h内稳定性良好。见表1。

2.4 不溶性微粒测定 取待测溶液,分别于0、2、4、6和8 h 测定不溶性微粒数。按照《中国药典》2015 年版通则0903 的检验方法进行测定,规定要求每1 ml 中含≥10 μm 的微粒数应≤25 粒,含≥25 μm 的微粒数应≤3 粒。结果表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不同配伍溶媒及不同放置条件下的微粒数量在8 h 内均符合《中国药典》的有关规定。见表2。

表1 酚磺乙胺输液中pH 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表2 酚磺乙胺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粒/ml

2.5 酚磺乙胺的含量测定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0401)测定酚磺乙胺在301 nm 处的吸光度,采用外标法计算不同条件下各配伍溶媒中酚磺乙胺的含量。

2.5.1 溶液的制备

2.5.1.1 对照品储备液 精密称取酚磺乙胺对照品适量,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100 μg/ml 的对照品储备液。

2.5.1.2 供试品溶液 精密移取酚磺乙胺注射液适量,加水稀释制成100 μg/ml 的供试品溶液。

2.5.2 线性范围 精密移取对照品储备液2.0、3.0、4.0、5.0 和6.0 ml 置10 ml 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一系列标准曲线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0401),在301 nm 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以对照品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酚磺乙胺在20~60 μ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014 X-0.004 6(r=0.999 9)。

2.5.3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2.5.1”项下酚磺乙胺对照品储备液适量,用水稀释配成浓度为30 和40 μg/ml的对照品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0401),在301 nm 处分别测定6 次吸光度,测定结果的RSD 值分别为0.22%和0.21%。

2.5.4 重复性试验 按供试品溶液配制方法分别配制6 份供试品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0401),在301 nm 处分别测定吸光度,采用外标法计算酚磺乙胺的含量,测定结果的RSD 值为0.75%。

2.5.5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酚磺乙胺对照品75 mg,置于25 ml 量瓶中,加水溶解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1 ml,置于100 ml 量瓶中,分别加入A、B、C 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0401),在301 nm处分别测定吸光度,采用外标法计算酚磺乙胺的含量,计算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100.2%和100.2%(n=6),RSD 分别为0.89%、0.98%和0.83%。见表3。

2.5.6 溶液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酚磺乙胺对照品储备液适量,用水稀释配成浓度为30 和40 μg/ml 的对照品溶液,分别在制备后0、2、4、6 和8 h 测定,记录吸光度,RSD 值分别为1.07%和0.65%(n=5),表明样品溶液在8 h 内稳定性良好。

2.5.7 酚磺乙胺含量测定 精密吸取A、B、C 配伍后供试液(0.75 和1.5 g)适量,用水稀释制成含酚磺乙胺30 μg/ml 的溶液,精密吸取A、B、C 配伍后供试液(2.0 g)适量,用水稀释制成含酚磺乙胺40 μg/ml 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0401),在301 nm 处测定各配伍溶媒在0、2、4、6和8 h 时的吸光度,考查酚磺乙胺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配伍即刻(0 h)的含量为标示量的100%计,而后各时间点的吸光度与该点吸光度的比值即得出各时间点样品溶液中酚磺乙胺的相对百分含量,各配伍溶媒中酚磺乙胺的含量未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表明不同放置条件下、不同浓度的酚磺乙胺注射液在3 种配伍溶媒中的含量在8 h 内保持稳定。结果见表4。

表3 酚磺乙胺输液的回收率试验测定结果

3 讨论

3.1 配伍溶媒的选择 酚磺乙胺注射液说明书中用法用量没有明确要求选择何种溶媒,故选取氯化钠注射液、5%和10%的葡萄糖注射液作为配伍溶媒进行考查。

3.2 药物用量的选择 酚磺乙胺注射液说明书中用法与用量为静脉滴注时0.25~0.75 g/次,2~3 次/d,稀释后滴注。但通常临床为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静脉滴注时普遍使用1.5~2 g/次,1~2 次/d,故选取0.75、1.5 和2.0 g 三个用量对其进行配伍稳定性考查,为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3.3 放置条件的选择 酚磺乙胺注射液说明书中贮藏要求遮光,密闭保存,但在临床应用的酚磺乙胺静脉输液成品并未采取任何遮光措施,为保证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分别在遮光、日光灯及自然光放置条件下,考查其在8 h 内的配伍稳定性。

超说明书用药是指药品使用的适应症、给药方法、剂量或疗程不在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书之内的用法。基于患者病情需要,超说明书用药在医院中普遍存在,在给患者带来一定收益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6,7]。

本研究从本院临床实际应用出发,考查3 种不同用量的酚磺乙胺注射液与3 种溶媒配伍后,在遮光、日光灯和自然光的条件下于室温放置8 h 后,其溶液外观、pH 值、不溶性微粒和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各项考查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表明在不同放置条件下,不同用量的酚磺乙胺注射液在3 种配伍溶媒中的配伍稳定性较好,为酚磺乙胺注射液的静脉配置提供了参考依据。但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同时规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执业风险,建议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生仍应首先参照药品说明书进行治疗[8]。

猜你喜欢
药典光度说明书
是不是药品说明书里列举不良反应少的就是好药、列举不良反应多的就不是好药?
一种基于SOM神经网络中药材分类识别系统
爸妈,这是我的“使用说明书”
2020年版《中国药典》山楂叶项下金丝桃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商榷
再婚“性福”说明书
说明书、无线电和越剧戏考
穿山甲药典除名
乘用车后回复反射器光度性能试验研究
皎皎月光
2017年版《英国药典》概述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