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墨江县哈尼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2021-03-31 00:55周春艳毕东李欣苒
西部皮革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民族服饰哈尼族服饰文化

周春艳,毕东,李欣苒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前言

一个民族的服饰文化展现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如今哈尼族的服饰文化逐渐流失,制作技艺也只有老一辈才懂,年轻的一代跟随现代服饰大潮,面临着服饰文化后继无人的危险,传承和保护哈尼族服饰文化迫在眉睫。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的方式调查研究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哈尼族服饰的传承和发展的情况。墨江哈尼族作为少数民族的一员,在漫长的历史演变和民族迁徙过程中始终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了解哈尼族服饰文化有助于传承特有的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1 墨江哈尼族服饰发展的现状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男士穿哈尼族服饰的次数远远少于女士,且服饰穿戴的年龄都集中于中年,主要是中年妇女穿戴较多,中年妇女一般都会服饰的刺绣,穿戴的欲望也会更加的强烈。男性更爱穿现代服饰,除了重大节庆、丧葬嫁娶需要穿哈尼族服饰,其余都是穿现代的衣服。男士的衣服没有过多的装饰会显得比较单调,衣服一般是按照自身尺寸由家里面的妇女做出来,但是因为布料是棉麻的,所以衣服没有弹性,活动不方便,穿起来比较笨重,男士不太愿意穿。

虽然中年妇女依然经常穿哈尼族服饰,但是随着现代服装的发展,加之相比较而言现代机械纺织的衣服比自己手工织的衣服的成本可谓小之又小,所以穿哈尼族服饰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所以了解基本的哈尼族服饰的图像象征意义的人少之又少,对于服饰上的自然图文、头饰变化、配饰、银葫芦等,许多哈尼族人都不知道其象征意义[1]。

2 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随机发放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方法,调查哈尼族服饰在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放问卷90 份,回收80 份,以下是对哈尼族服饰在传承和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2.1 缺少专门文化机构指导哈尼族服饰发展

在墨江县的民间没有规模化、专业化的手工作坊,一般哈尼族服饰都是家庭妇女制作。有一些小镇上会有妇女自己购置一批黑色布料,自行缝制出哈尼族服饰的样式,但是一般不进行刺绣装饰。她们会在赶集那天出来,在街上售卖,但是并没有形成规模化,成品依然很少。

除此之外,县政府也没有建设特定的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机构。唯一的相关机构就是文化局,但是文化局一般涉及面比较广,并不能只是专注于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2.2 制作哈尼族服饰的参与程度低

哈尼族人对本民族的服装制作参与程度低,参与制作的人员主要为中年妇女群体,参与制作过的人数不到调查人数的一半,仅有37.5%参与过制作,62.5%没有参与过制作,接近总数的4/3。制作过程分为种棉花、收棉花、把棉花晒干分拣撵成线、把撵成的线煮透理直[2]、把线用小梭子绕成便于织布的长线、做织布的支架、织布、缝制衣服、染色、装饰衣服(绣上图案),在这些制作过程中男性参与程度非常低,一般是参与种棉花、做织布的支架搭建,男性做一些辅助工作,其余工作均由妇女完成。

正是因为保留着最原始的制作技艺,过程复杂繁琐,所以很多年轻的哈尼族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这就使哈尼族服饰制作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

2.3 穿哈尼族服饰的人越来越少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80 人当中,墨江只有38%的男性穿过民族服装,62%的女性穿过民族服装,女性穿过民族服装的比重远远大于男性,女性穿过民族服装的比重超过一半,接近总数的4/3,而男性穿过民族服装的占比小于4/2。由此可知,男性和女性穿过哈尼族服饰的比例相差悬殊。在民族服饰穿戴和制作方面,不管任何一个民族,一般情况下男女性参与比例都会严重失调。所以,女性对哈尼族服饰的重视程度和对制作技艺的掌握程度会影响整个民族服饰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服饰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哈尼族人都穿现代服饰,民族服饰文化被现代服饰大潮所取代,民族服饰认同感渐渐下降。

3 哈尼族服饰传承与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3.1 哈尼族服饰传承困境的原因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从而机械化不断推进,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慢慢淘汰了手工制作。服饰的制作更是处于一个产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许多的衣服能够依靠机械大规模地生产,方便又省时省力,相比手工制作的衣服,机械化生产的衣服加入一些纤维和弹性以后,穿起来会更加的舒适。而哈尼族服饰都是纯棉的,手工制作出来的比较粗糙,与肌肤的亲和力较低,并且没有弹性,穿戴的过程很繁琐,制作过程相比机械化生产更是复杂得多,所以很少有人愿意穿手工制作的粗布衣服。

3.2 哈尼族服饰发展困境的原因

现在,许多农村的孩子接受了更高质量的教育,常年在外,停留在家里学习制作民族服饰的时间甚少,学成之后都是在城市工作定居。因此,就更不会刻意去学习制作纯手工的民族服饰,也不会经常穿哈尼族服饰,其实也是服饰文化情感慢慢流逝的表现,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制作民族服饰的妇女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传统手工工艺即将失传,且手工制作的衣服成本高、耗时长,一年时间都很难制作出一套完整的服饰。哈尼族人制作参与程度逐渐降低,发展面临困境,年轻的哈尼族人接触服饰的机会越来越少。农村相对落后,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很少接触外部世界,服饰保留最原始的状态,机械化生产难以在短时间内普及,技艺难以改进。

4 哈尼族服饰传承与发展的对策

4.1 政府部门加强服饰文化建设

在哈尼族聚居地设立服饰文化馆,在思想上积极引导村民挖掘本民族的服饰特色来振兴家乡发展,在行动上要积极组织村民学习如何将现代科技与民族文化发展相结合。政府应带头营造浓烈的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氛围。当地教育部门应该设立民族服饰专业课,让新一代学生了解古老的民族传统工艺,学习民族精粹,使传承后继有人。

政府可以大力支持村民在抖音、快手、微博、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平台发布大量关于民族服饰特色的短视频,加大其宣传力度。由政府委托相关人员进行官方运营,开启政企合作模式,借助阿里巴巴平台,开设淘宝网店,售卖相关手工服饰,增加哈尼族服饰知名度。

4.2 传统的手工艺者需要提高传承意识

手工艺者应该积极响应政府的文化保护措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适当加工,进行服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即:手工制作、机械加工或者手工和机械相结合的三种运营模式,赋予民族服饰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让年轻一代创新民族服饰的制作工艺,改进民族服饰的不足。可以适当简化服饰制作的流程,借鉴新时代的设计风格,跟上时代潮流,更加考虑穿戴的方便性和美观性,从而不被时尚浪潮所吞噬。

传统手工艺者要将民族文化的瑰宝留给后代,让民族服饰制作的手工艺代代相传。虽然经济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但是在现代社会,更需要民族文化的滋养,让国家的发展以经济进步为基础,以民族文化认同为滋养。

4.3 发挥本地知识分子的作用

目前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走进大城市学习,接受高等教育。这是政府大力推动教育发展的作用,与此同时,大学生们也应该树立反哺家乡的伟大理想,挖掘与研究民族文化的瑰宝,为家乡的发展规划,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结合当地的服饰文化,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一些民族文化课题研究也是对家乡服饰文化的一种贡献。更加重要的是,作为知识分子的当地人需要以身作则,对传统手工艺要持尊敬态度,积极传承民族服饰工艺,主动发展本民族的文化,让民族文化与时俱进、世代相传,散发民族文化的光芒。

5 结语

如今,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和发展传统文化。哈尼族是少数民族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她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哈尼族依靠口耳相传,依然保留着自己的文化瑰宝,服饰是哈尼族文化中一个代表。现今大部分的哈尼族传统手艺在慢慢流逝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现代技术取代了手工。与此同时,社会发展需要倡导传承民族文化,更加需要加强哈尼族年轻人对服饰文化的认同,才能增加需求,服饰的制作技艺才能让更多年轻人去继承和发展。虽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但是哈尼族服饰作为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瑰宝如果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创新中不断发展,那么就不会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而流逝,而会在百花齐放的发展环境下,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民族服饰哈尼族服饰文化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ABCG2、SLC2A9、SLC17A3和PRKG2基因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哈尼族人群痛风的关系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传统茶元素与民族服饰设计的融合探讨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