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BIM技术的融合与应用

2021-03-31 01:04王晓光
居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项目管理工程项目建筑工程

王晓光

(晋中瑞德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山西 晋中 030600)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趋于频繁,高层建筑施工规模不断扩展,促使建筑行业迎来新的发展良机,同时也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传统模式下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内容单一,手段落后,BIM技术的出现及引入,极大提高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深度,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 BIM技术概述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BIM技术的重要性分析

1.1 BIM技术

BIM技术,英文全称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也即建筑信息模型,可表述为建筑工程及设施物理及功能特性的数字化呈现[1]。BIM技术采集建筑工程项目信息数据后,通过构建数字模型能够模拟并合成建筑物,然后根据需要可及时对模拟建筑物进行调整,最终形成可视化的建筑图样。BIM技术遵循工业基础标准,具有数据信息调用、转换及共享功能,可有效实现项目建设、项目施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协同。

1.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BIM技术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带有较强的专业性,管理注重因素较多,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对项目管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项目管理实施中随时关注项目管理质量及效率。从实际情况看,众多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上,往往将更多精力放在施工周期控制及施工成本管控上,基于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没有给予与前两者相等的关注,由此导致部分建筑物不具备过长的使用寿命,损害建筑住户的人身安全及经济利益。而BIM技术依托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新要求,通过统计、建模、分析等方式,能够针对性发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弱项,然后通过补强的方式,一方面能够确保建筑工程达到质量、安全、成本、周期等要素上的统一,另一方面能够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提供样板,助力建筑企业更为高效地管理各类工程项目,增加项目综合收益。

2 传统模式下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高造价投入下的造价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投资额度高,建筑施工周期长的特点,在工程立项后,涉及到较高的项目成本投入额度,由此也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造价管理提出了极高要求。传统模式体系下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技术手段上单一匮乏,工程建设单位在形成工程项目整体投资计划后,通常无法对项目施工建设各环节的预算进行准确编制,作为工程项目承包商而言,其将主要精力放在合同造价指导下的施工造价管理上,这就容易导致出现建设方及承包商利益纠纷。此外,受制于建筑工程造价信息模糊不清,工程项目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在进行造价管理时形不成统一意见或思路,缺乏有效的造价信息共享工具,因沟通对接不畅,存在工程项目造价投入管控失控风险。例如,工程量确定、工程量重复计算、工程项目价格数据变化及计价、变更、签证、索赔、定额消耗量指标等因素都会因管理手段不统一而出现偏差,增大造价管理难度。

2.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效果不佳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指的是在遵循国家及地方建筑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及施工,保障建筑物达到安全及经济实用的效果[2]。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需要建筑工程前中后三个阶段做好分阶段管控,管理实施对象涉及到项目的各个参与主体。传统模式下进行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时,主要沿用PDCA质量管理理念,集中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技术监督及质量校验,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其他要素少有考虑,如此容易导致工程项目出现质量偏差。较为常见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弊端存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对整个工程的项目质量起到直接影响,在传统模式下的质量管理框架内未充分考虑到人员因素带来的影响比重;二是建筑工程项目材料采购及使用上存在质量管控漏洞;三是工程项目技术标准实施及专业规范确定上不明确或不达标;四是建筑工程专业工种配合衔接不顺畅。

2.3 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控制不力

建筑企业为达成进度管理目标,一般会制定并采用多种进度管理计划并加以执行,例如,进度计划表、网络图、CPM关键路径法等。从实际情况看,以上各种进度管理方法在实际执行中依然存在计划与实际不匹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设计图环节,建筑工程设计阶段产生了数量较多的图样,不同的工程部位通常采用独立设计方式,容易导致设计不周密出现设计变更,如此对项目进度会造成损害。第二,进度计划执行环节,CPM关键路径法及进度网络图等具备一定的抽象性,施工人员在执行时因理解不到位容易影响进度计划的实际执行效果。而在编制进度计划时,单纯依靠经验的做法时有发生,也增加了进度计划的不合理性。第三,信息交流环节,传统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通常采用二维CAD图,由此也增加了工程参与方理解工程项目图出现偏差的几率,对项目进度也会造成延误。

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BIM技术的融合应用

3.1 建筑工程BIM技术在造价管理环节的应用

第一,构建BIM模型。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形成的二维图元数据,借助BIM软件,将其进行转化,使之变为三维数字信息,然后将这些包含建筑工程施工场地地貌实景、建筑主体结构、机电分项工程的属性信息输入BIM模型,通过BIM建筑模型的可视化特点,计算建筑工程主要项目的工程量,据此确定相应的造价区间范围。第二,BIM模型优化。同步采用限额设计及价值工程,确定项目造价控制的目标,然后重点监控BIM模型中有关工程设计及施工签证变更信息,并同步在模型中修正。第三,造价确定。通过BIM技术确定项目造价,由造价人员及监理人员对项目进行检测,控制项目造价支出,然后通过BIM模型下的造价文件,核算及确定工程进度款。第四,将造价信息上传服务器,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3.2 建筑工程BIM技术在质量管理环节的应用

首先,明确建筑工程技术规范及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其次,根据确定的技术规范及工艺流程标准建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BIM模型。第三,借助BIM模型录入并共享建筑工程施工材料及构件的规格、数量、品种等,对入场的材料及构件严格按照标准检验。第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针对BIM模型中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控,比对建筑工程实际施工情况,找出并解决质量偏差点。例如,根据BIM模型中储存的优质材料供应商数据,可解决建材质量问题;通过BIM模型虚拟施工可以形成施工机械调配方案;借助可视化3D模型,能够充分分解施工图样,解决技术规范不统一及工种协调不力等问题。第四,利用BIM技术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隐患及处理进行三维仿真,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级别。

3.3 建筑工程BIM技术在进度管理环节的应用

通过构建建筑工程项目BIM模型,可对工程项目的各类信息数据进行储存及共享,可根据施工计划及资源制定更加精准的工程项目进度。一是通过BIM模型确定工程项目造价及质量管理的核心节点,然后在该节点上根据工程量确定进度指标,并细化到每日工程量。二是根据阶段的项目数量计算项目成本,然后快速制定项目进度计划、资金、资源筹备计划、资源分配计划,确定项目进度计划及项目完成时间节点,避免上述因素不协调不匹配而阻碍施工进度周期。三是将BIM 3D模型与项目进度表进行连接,构建能够实现施工场地、施工设备、施工资源可视化的4D模型,如此可动态实现进度管理,提前制定施工预案。

4 结 语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BIM技术的融合应用是建筑行业变革的重要契机,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常规模式下的问题,BIM技术能够在工程项目造价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发挥自身价值,从而助力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提升。

猜你喜欢
项目管理工程项目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