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下服装设计的解与构

2021-03-31 00:55唐艺英
西部皮革 2021年11期
关键词:解构主义解构服装设计

唐艺英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经过二战后20 年的发展,西方社会重建了社会物质文明,各种社会思潮蓬勃发展。战后的人们,藐视一切的传统,反抗所有的现成秩序,人们不断发现自身内心的想法,不想再局限在一个教条、刻板的世界里,想从根本上改变已有的生活方式,对传统思想的固有模式发起不断的挑战,最终形成了解构主义思潮。解构主义的形成不仅广泛影响历史学、语言学和社会学范畴,还涉及艺术、文学、设计和实际个体。

1 解构主义与服装设计

1.1 解构主义概念

解构分开来讲,“解”译为“拆解、分开”;“构”译为“重构、构成”。两者合在一起为“拆解后重构”之意[1]。也就是说,解构就是反对传统结构或分解固有结构,消解结构的中心和本源。原有的中心被消解,那么固有的思想模式就会受到质疑,也就是分解了传统意义上的思维方式,它是后结构主义,同时也是结构主义的推翻。“解构主义”在90 年代初被引入到服装设计领域中,解构主义的服装设计师反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单一性、有序性,希望能设计出各部件的不确定性和独特个性。

1.2 解构主义服装发展历程

解构主义服装在15 世纪的瑞士与勃艮第的战役中萌芽,瑞士士兵将勃艮第大公军营的华美服饰撕碎,填充到他们身上破碎的战袍上,当他们返乡时,这种新奇的“切口装”服装引起了民众的效仿[2]。这就是解构主义服装的雏形。20 世纪60 年代,随着经济与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服装批量生产,人们思想精神得到解放,相比精致华美的服饰,更倾向于宽松和多功能的样式。如60 年代法国流行的“度假装”,既可以参加宴会又可以办公,多种场合可以使用。1964 年,披头士乐队引起了“中性装扮”的潮流。60 年代中期玛丽·匡特的“迷你裙”风靡一时。60 年代后期,全世界年轻人将这种另类的、反传统、反主流趋势推向了高潮。20 世纪70 年代,政治、经济、能源危机爆发,给服装带来影响。女权运动的兴起,使女装除了尺寸跟男士的有区别外,款式样式都一样。嬉皮士风格减弱,通过另外一种朋克风格表现出来,强调个体形态。行为散漫,着装怪诞,紧身裤、长靴、中性发型,刺眼的纹身和图案都是朋克的特点。20 世纪80-90 年代,信息化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工业时代进行了反思,人们渴望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和原始。1981 年,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推出的“破烂装”引起了时装界的轰动,对传统呆板的反叛、奇特的构思影响了后来的设计师。山本耀司曾说过解构不是没有意识的拆解和破坏,解构是为了更好的重新组合,赋予更多意义,通过“解”和“构”让服装有更多可能性。只有将拆分的服装重新再组合形成新的结构、新的整体才算是解构主义服装的全过程。21 世纪,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的又一次跨越,人们意识到服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通过加入高科技技术,赋予服装另外一种功能,丰富了服装设计的灵感范畴。各种可穿戴高科技服装出现,如“KarmaChameleon”的智能衣、谷歌与李维斯研发的智能骑行夹克和加拿大Hyperstealth 生物科技公司研发的“隐形衣”,生活方式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推动着解构主义在服装中的发展。

2 解构主义服装的解构方法

解构主义服装是结构主义服装的进一步发展。结构主义强调理性、严谨,注重人体结构,注重造型、比例和层次。而解构主义则是与之相反,是非理性的[3],设计形式自由,更强调趣味性、实验性、反完整反常规性。因此解构主义服装设计要从根本上去破解传统的结构,主要从服装设计的六个方面去“解”构服装:思想上、结构上、色彩上、材料上、服装功能上和图案上,下面详细分析四个方面。一,在思想上,服装最原始的意义就是对身体的包裹,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服装设计在款式、色彩和面料上不断进行尝试,逐渐形成不同服装设计风格:时尚的、性感的、华丽的等等。渐渐的每个人的穿衣风格都是其性格、环境和身份地位的凸显。人的着装逐渐演变成个人社会地位甚至是阶级的代名词。80 年代形成解构主义就是人们对于社会发展中刻板的、教条的固有思想模式的挑战,服装设计上的体现就是服装不再是只为一个中心服务,出现了连体衣、内外颠倒的内衣外穿设计、远距离包裹的艺术舞蹈服装、把立体的人体压成扁的平面板型服装等突破传统认知的服装作品。二,在结构上,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服装设计方法是采用转移、延伸、夸张、失衡、重叠等手法来对服装进行解构设计。三,色彩是服装设计中最直接的视觉语言,解构主义效法大自然,利用色彩仿生手法对色彩进行解构,再进行重构,形成具有和谐、统一的色彩,代表设计就是能根据环境调节色彩的仿生迷彩服。四,作为服装设计的三要素之一的面料,是服装设计的形状承载之物,解构主义服装设计非常注重技术与美感并存。面料解构将常规材料进行拆解、分解后,再根据解构主义的否定、颠覆、消解、同构的原理重新组合成另外一种样态,彰显出材料本身的视觉美感。例如大胆加入发光二极管、霓虹灯等发光材料进行面料再造。

3 解构主义服装的重构方法

经过对服装设计的思想、结构、面料、色彩的解构后,需要通过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将其重构成服装,主要有七种重构方法来设计服装:夸张法、拼贴法、重复法、拆卸组合法、转换法、交互法、附着法。一,夸张法就是通过扩大事物本身的某些特征来增强事物表现效果。是一张强化设计的手法,把局部特色加以强调,使得设计呈现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夸张法分为放大夸张和缩小夸张。放大夸张就是就是使客观事物变得很“大、多、深、高、强”的手法,Dior 的设计作品就经常使用夸张手法,使用夸张的X 型轮廓设计来强调肩部线条,使用层叠来制造夸张的宽大、蓬松的视觉效果。缩小夸张是将客观事物设计为“小、少、浅、低、弱”的夸张形式,如缩小腰臀差,呈现轮廓窄小和紧贴的视觉效果,使整体服装的焦点集中在某一个缩小夸张的局部上。夸张的手法主要通过点、线、面、体的表现形式来表现。二,拼贴法是将某一单位元素打散后,从色彩、结构、材料、图案等方面将碎片化的元素重新穿插组合,形成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装饰功能的服装,使服装中的点、线、面、体都产生新的外观形态。拼贴的表现形式体现在构图、工艺形式上,在解构主义服装设计中很多构图都是无意识的、不规律的,通常会模糊肩颈线、领口线、腰线、侧缝线、袖笼弧线、门襟线等轮廓线、结构线和装饰线,在服装各局部之间进行无规则的任意拼贴。拼贴的工艺技法一般以缝纫和装饰为主,大多数的传统服装解构设计都是采取手缝的形式。还会用多元化的材质进行装饰,如采用别针、纽扣、挂钩、拉链和金属丝等作为缝合连接的工具。主要运用分割线和褶皱线、面的层叠、交错、错位拼贴、体的立体裁剪方法来表现。三,重复法在解构主义服装设计中最为常见,就是某一元素在服装设计中以一定规律和节奏反复出现,使得服装结构呈现动感和丰富的结构,最具代表的就是ViktorRolf 的领子设计。四,拆卸组合法就是将服装的整体或局部拆开、分解,以呈现独立的部件、部件与部件之间、部件与整体之间的关联。部件拆卸,再形成全新的组合,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使服装从一种功能中解放出来,呈现多变的造型,是设计思路的拓展。五,转换法是灵活多变的解构主义服装设计方法,它是将两个或多个部位通过交替、转移的形式进行部件之间的转换,主要有三种方法:转换长短、转换维度和转换开口位置。六,交互法强调设计师与穿着者的共同参与过程,打破了常规被动穿着的结果,强调参与的过程,将人们多感官体验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每一个穿着者都可以成为设计师。交互法主要应用在对功能解构的服装设计上,通过围裹法和扣合法的形式来完成。七,附着法分为同类附着、智能附着。同类附着就是在原有的结构上,赋予一些新的功能性附件,并根据穿着者自身的需求安装或拆卸添加的附件,附着法主要体现在功能的转换上,在服装基本的功能外并附带饰品的功能。智能附着是结合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赋予产品不同的功能,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基础设计出的可穿戴的智能产品。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服装不再是对身体的一种束缚,而是对精神的解放,将解构主义的设计理念应用到服装设计中,使每一件服装都可以满足人们的内心情感的需求,解构主义与民族元素、环保和智能的结合正在成为下一个设计热点。

猜你喜欢
解构主义解构服装设计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还原
解构“剧本杀”
重塑与解构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解构主义翻译探析
在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