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威廉·莫里斯图案的设计风格

2021-03-31 00:55毛宏萍景海巧
西部皮革 2021年11期
关键词:莫里斯图案装饰

毛宏萍,景海巧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莫里斯的艺术思想与实践激发了一批又一批的艺术家致力于现代设计中,同时,德国工业同盟和包豪斯也遵循着莫里斯的想法,包豪斯的诞生代表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形成和现代设计风格的成熟。然而,一生充满矛盾的莫里斯却不能被称为现代设计的奠基人,他在机械化盛行的大时代竭力倡导愉快的劳动,艺术化的生活。他对现代设计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故被后人誉为现代设计的先驱。

1 威廉·莫里斯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

莫里斯设计风格的形成受到了诸多影响。一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1851 年,17 岁的莫里斯在观看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陈列品时,视之为“丑陋的怪物”。这场博览会展示英国工业革命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重装饰且装饰不合理;漠视设计原则;技术与艺术的严重分离等。这些展品为莫里斯后来反对粗制滥造奠定了基础。二是维多利亚风格的盛行。19世纪的英国盛行“维多利亚风格”,以装饰为主,喜欢叠加多种式样的装饰元素,善于不遗余力地模仿大自然,呈现出奢华繁琐、矫揉造作之气,极受富人追捧。莫里斯却认为过分繁琐的装饰与功能严重不符。“图案设计不应该掩饰其二维平面的特性,平面的、抽象的几何图案优于那些自然主义的模仿”。因此莫里斯在日后的图形设计中采用自然的造型但又不完全仿制。三是中世纪哥特式的回潮。机械化大生产使英国社会贫富差距巨大,技术与艺术的分离,装饰过分奢华,让大批艺术家惆怅却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难题,他们举足无措只能憧憬中世纪的浪漫。只有莫里斯清楚地意识到社会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社会急需一个榜样,“一个把匠人转变为设计师的艺术家”,且这位艺术家必须富有社会责任感。莫里斯决意复兴传统手工业,他创建前拉菲尔兄弟社,认为哥特式风格符合功能需要,强调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结合,认为只有中世纪哥特式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也只有手工业才能弥补工业化带来的艺术美感的缺失。四是自然主义时代的来临。“忠实于自然,遵循自然的生长法则”,对自然界形式及构造的研究设计成为19世纪图案设计师的核心。如何描绘自然元素,让图案形态更加富有魅力是这个时期设计师的研究课题,歌颂自然成为一种普遍的新的时尚。莫里斯深受欧文·琼斯和约翰·拉斯金的影响,形成崇尚自然、师承自然的观念。莫里斯以清新自然取代维多利亚装饰的矫揉造作,提倡艺术与设计应该尊重自然,顺从自然,却不复制自然,是在自然基础上的提炼再创造。五是东方艺术风潮的影响。19 世纪日本浮世绘以平面化、极度简练、概括的艺术风格为欧洲设计师吹来清新脱俗的自然之风。日本浮世绘线条整体干练流畅,边线清晰,有强烈的可识别性;整体图案色彩鲜明,和谐统一,视觉冲击力强;造型简洁概括,突出取舍。浮世绘从线条、色彩、造型三大方面提倡形式尊重功能,重视设计中的科学性,这恰好是莫里斯所需要的,他善于观察、总结、借鉴新颖的形式,这为莫里斯日后的图案创作引进新气息。

2 威廉·莫里斯图案的设计风格

2.1 图案设计中的自然观

2.1.1 传统卷草纹

在莫里斯设计的图案中大量使用西方传统卷草纹样——莨苕叶、葡萄藤。茛苕叶几乎是所有古典风格中最普遍的装饰纹样,是应用最频繁的装饰题材,圆润的C 型、S 型、涡旋状等式样显得生机勃勃、自由奔放、纤细轻巧、富有活力动感。葡萄卷草纹从波斯传入欧洲,被视为丰收、多产、幸福的象征,与螺旋卷草纹相互调和,作为复活、再生的象征。卷草纹在莫里斯的创作中充满活力与生机,让观赏者能在图案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

2.1.2 以花卉、植物、动物为母题

莫里斯主张“设计源于自然”,在自然中找寻创作灵感,他追求“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情调和设计风格,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皆是莫里斯图案创作的灵感源泉,他设计的图案丰富且鲜活。如《草莓小偷》,这幅作品源自莫里斯乡间住宅的鸫鸟,它们时常溜进草莓园偷吃的场景被善于观察生活的莫里斯记录下来,画面细节丰富,自然清新。常入莫里斯笔下的植物还有玫瑰、百合、郁金香等;小动物还有画眉、兔子等。莫里斯设计的图案以装饰性的植物纹样居多,植物的经脉、叶片、花卉有层次地分解穿插,藤蔓流利的线条、饱满华丽的花朵构成变化多端的形式,作品充满了浪漫的自然主义色彩,让观赏者心生对大自然的向往。

2.2 图案设计平面化、程式化

2.2.1 结构线

尼古拉斯·普斯纳的著作《现代设计源泉》中中肯地评价了莫里斯的设计:“莫里斯的设计,充满活力,总给人以新鲜感,使人精神为之一振。丝毫没有冗长繁琐、松散无力之感。”莫里斯认为“不要采用图案的结构无法阐明的线条和物体,因为这是形式的逻辑次序,他可以避免眼睛由于图案的重复而感到的疲劳”。图案元素繁杂却不凌乱,是因为结构清晰明了的视觉引导,使画面整体反映出秩序感、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莫里斯的图案设计中不难发现,图案常以枝干做结构线,枝干相互缠绕,引导观众视线,形成一种无形的秩序。“尽可能地使图案的结构不易察觉,避免被人看出其中的重复,并设法使他们的好奇心从追随结构的重复中解脱出来。”简单有序的几何造型可以防止产生不安定的视觉感受。纵观莫里斯图案,常用的图案结构线有:S 型结构线、菱形结构线、倾斜结构线。作品《莨苕叶》中图案以S 型出现,叶片宽阔修长、自由蜿蜒,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叶片的柔韧性,叶片之间相互层叠,首尾相接,在视觉上营造一种植物生长自然向上的生机画面,整体结构饱满舒畅,呈现一种紧凑秩序感。菱形是莫里斯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作品《菱形纹样》中图案应用枝条、花叶的缠绕排列成规则的菱形网状框架,这种排列使得结构线不易被察觉,仔细看,枝叶顺着枝条的生长方向,整齐划一地在主线条上寻找自己的生长轨迹,这些细节自成独立单元反复的排列,从而形成繁复饱满、紧凑统一、富有幻想的视觉效果;欧文·琼斯说明“形式的和谐”源自于“直线、斜线、曲线的适当对比或对照”,莫里斯的图案正是通过这样的直线、斜线、曲线的有序排列形成结构,从而形成秩序美。作品《石榴》中花叶、果实在倾斜着的枝干上蔓延,视线随着枝干形成一条斜线,不稳定的线条打破画面中的平静,层次错落的石榴吊挂在枝头,叶子自然卷曲好似在微风中摇曳摆动,画面自然柔美。倾斜的结构、密集的排列方式,大小不一的元素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整体结构简洁清晰,繁而不乱。合理的结构线在莫里斯的图案中表现得游刃有余,有趣的表达使人在视觉上、心理上享受着自然带来的愉悦与宁静。

2.2.2 平面图案深度感的营造

莫里斯在其设计中提出美与实用结合的思想,他曾说“纹样应该为装饰的对象服务,要符合功用,装饰纹样应该在不失自然规律与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简洁化、形式化。”莫里斯设计的图案内容和结构取决于产品的用途,并不是单纯追求形式美。为了使图案设计更加符合实用性,他将自然元素简练归纳成平面图形,元素之间的穿插搭配,通过色彩对比在整体视觉上营造深度空间感。图案大体可以分为三层:枝叶主体结构层、元素配搭装饰层以及背景底层。莫里斯图案通过色彩明度对比来实现画面前后空间分层,色彩明度会使人的视线产生顺序感,主体元素常常采用高明度色彩与背景,叶片采用的低明度色彩形成强对比,从而突出主体。画面色彩应用无论是由浅至深或是由深至浅,都能通过对比影响人的视线,从而形成画面的深度感。莫里斯的图案色彩雅致、素朴,运用的都是低纯度色彩,不论是加入白色、黑色、灰色还是互补色,通过降低或者提高色彩纯度也会实现平面深度感。色相变化也是影响画面平面深度感的重要因素,以作品《向日葵与莨苕叶》为例,暖黄橘色的向日葵点缀在卷缩的冷蓝色的莨苕叶中,在色彩感知中,暖色具有膨胀感、前进感,冷色具有收缩感、后退感,冷暖对比鲜明,画面形成强烈的前后层次。莫里斯图案中还借鉴浮世绘的风格,用色块平涂法、轮廓线条勾勒法统一调和画面。通过对自然形象进行概括提炼,在二维平面中表现空间感,共同宣泄莫里斯内心的美以及释放对大自然的热爱。

综上,对威廉·莫里斯图案设计的总结可知,他通过自身经历,运用设计影响着社会、影响着时代,同时也为后人留下思考空间。在“自然主义盛行”的时代,探索大自然的生命力与秩序感、空间感的美,莫里斯不仅丰富了设计语言,同时提醒人们关注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莫里斯提倡实用艺术是“美与功能的结合”,注重实用、经济、美观的功能主义。莫里斯认识到图案是为整体而加分的,对自然元素进行简洁纯粹的平面化有机处理,追求整体统一的和谐。威廉·莫里斯设计的图案将自然元素进行个人风格的创造,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学的态度,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主义思想,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

直至今日,莫里斯图案中的自然元素仍充满生机,他的设计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是具有先进性、预知性的,莫里斯图案对设计的探索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基础,重温莫里斯的设计,依旧是令人赞叹的,是为我们所用的,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的他的印记是值得追忆的。

猜你喜欢
莫里斯图案装饰
鲤鱼旗装饰坠
神奇飞书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能 看 多 远
半夜的演讲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我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