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保护的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研究

2021-04-01 02:28戴静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年20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公园规划

戴静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 210000)

1 湿地规划的基本原则

湿地具有特殊功能,属于国家宝贵资产。在湿地公园景观规划上要秉持以下原则:

1)生态优先、保护为重、合理利用。要杜绝对湿地生态产生负面影响,在以保护为基础的前提下,加以利用。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具体规划必须要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确保政府在此过程中里的话语权,是降低人为破坏的关键。

3)科学修复、逐渐推进。即在湿地公园景观规划中必须要有长远目光,要随着湿地的不断修复来逐渐增加建设项目,确保其最终形成一个围绕湿地的和谐统一的生态圈。确保规划的兼容性,保证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1]。

2 影响湿地公园景观规划效果的因素

2.1 大数据技术应用欠缺

湿地公园景观一般占地较大,且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生态情况较复杂。依靠人力进行数据采集,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达到规定的标准,故利用大数据技术是必然趋势。正常的数据采集内容包括4 个方面:

1)对沼泽地面积、湖泊面积、河流宽度长度、森林面积、草地面积进行数据采集以及对地下工程及管网进行勘测。

2)重点对项目所在地的温度、降水、湿度、日照、风力、蒸发量、降水量等具体数据进行总结归纳。

3)展开水文地质分析,目的是找到湿地存在的根本原因及影响湿地变化的外在因素。

4)对项目所在地各类资源例如动植物种类、数量等进行分析。但现阶段在数据的采集、分析、利用上仍存在差异性,很难充分掌握数据间的联系,对后续功能区规划等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2 规划缺乏兼容性

对国家规定的“生态优先、保护为重、合理利用”理解不到位,在规划中总是最注重经济效益,先进行收费中心、酒店、宾馆、超级购物中心等建设,而后才进行游客步道、园林景观等建设,导致自然成分不足,本地特色也难以融入,使不同地区的湿地公园有一定的相似性。往往会导致后期规划难以持续,不能确保湿地公园的不断完善。

湿地公园景观规划功利化,先建设酒店、宾馆、超级购物中心,一旦主体开通营业后,人们便会争先来到这里,游人的素质不一,会出现丢垃圾等行为,加上基础建设不够完善,导致垃圾成堆,最终破坏了湿地的生态,违背了建设湿地公园景观的初衷。

规划缺乏兼容性也体现在湿地公园景观规划和大自然割裂开来,其针对的只是湿地项目有关的领域,并不关心项目之外的森林、草地、河流。导致外部污染逐渐渗透到湿地之内,不断透支湿地调节环境的能力。

兼容性缺乏的另外一个表现是,湿地公园景观规划中没有充分考虑公园内外交通的对接。湿地是原始的、纯净的,这里没有任何污染,若是让外界车辆自由出入,必然会造成湿地区域的空气污染。有的湿地公园景观甚至将售票标准分级,最高级的可以驱车进入。例如,长春市某湿地公园,这显然是只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的片面行为。

2.3 区域规划不明晰

湿地公园景观的整体规划要根据项目所在地具体情况,如河流、森林、草地、动物等,将区域规划为重点区域、湿地区域、游览区域、管理区域,然后再利用一些路径、小桥等将这些区域关联起来。但在很多此类公园景观规划中,区域划分并不是很清晰,导致游客不断进入动物天然栖息地,惊扰动物,打破了该区域的环境和谐。游客屡屡进入动植物重点保护区,也影响了对该区域的研究工作。湿地周围并没有对应的湿地文化教育区域,没有达成环境保护宣传目的。外部围绕湿地游览的路线也缺乏引导牌,导致游人走冤枉路,影响了游客旅游体验效果。另外,区域规划不明晰也体现在重点区域、湿地区域、游览区域的游客最大承载量方面缺乏计算,导致人满为患,湿地环境污染加重,喧嚣的人群使得鸟兽受到惊吓,甚至于导致鸟兽迁移[2]。

3 提升湿地公园景观规划水平的策略

3.1 积极在设计过程中融入数字技术

将3S 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遥测技术、BIM 技术、VR 技术等融入设计工作中,可以为设计提供具体的山川地形、水文地质、气候地理、植物群落、动物群落等数据,使设计工作更为合理。汉江湿地公园设计便是融入了BIM 技术和VR 技术。其中,VR 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即通过计算机来建立一个三维动态实景,能让设计者通过该动态实景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构想,可使每一步设计都臻于完美。而BIM 技术的运用则集中于汉江湿地公园的建筑物上,通过三维虚拟实现对整个建筑的合理化设计,有效地规避了后续施工的变更,节省了施工成本。对建筑的地基进行科学设计,避免了湿地环境下的地基沉降。而3S 技术、无人机遥感、遥测技术等属于数据采集端,这些数据最终可以汇总到云计算数据库系统内,通过科学分析、归纳、提炼出湿地公园的主题,使其拥有独有特色[3]。

3.2 提高规划的兼容性

扩大设计视野,将湿地公园和外部环境对接起来,充分考虑内外交通的交接,避免车辆尾气侵入。内部交通车辆可采用太阳能车,做到绿色交通。避免功利设计,积极遵循生态保护原则,先围绕湿地,以其为核心向外规划,确保核心地带的静谧。然后是步道设计、植物群落规划等,之后,才是外侧的酒店、超市等设计,要确保环卫系统的完善,避免垃圾污染。并留出发展空间,避免一次性设计占满空间,随着时间推移会有更好的补充设计[4]。

3.3 明确功能区划

从内到外以重要区域、湿地区域、观光区域、教育区域、管理区域等来进行功能区划分。其中,重要区域是动植物栖息地,遵从生态保护原则,不允许游人进入;湿地区域则是重要植物生长区域及湿地景观区域,要根据环境承载力来确定一日游客接待量;观光区域,则是适合中远距离观光的地带,可相对开放,适当扩大游客接待量;教育区域则是湿地教育的重要组成,可面对所有人展示,将湿地具有的环境调节、缓解温室效应等功能体现出来,设置虚拟空间、交互屏等,方便游客了解学习;管理区域则是以环卫站、秩序维护站、售票站等为代表的工作区域。各个区域之间必须要有路径联系,或有监控系统建立连接,方便进行无死角管理。

3.4 科学设计建筑,合理运用材料

在建筑设计上要尽量将建筑物靠在湿地外侧,以湿地为核心,在一定距离半径之内设置座椅、凉亭、回廊,但最好不要出现大型建筑群落。在景观建筑材料上要尽量摆脱混凝土、水泥这一类材质,采用原生态材料或新科技材料。从成本考虑,可采用木材碳化技术来提升建筑木材的防腐能力,利用这种材料来制作座椅、凉亭、回廊,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修复成本[5]。

4 结语

在生态保护理念下的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要充分考虑人和自然的关系、旅游人群素养、当地环境承载能力来进行综合规划,避免游客过度集中给公园带来负面影响。在微观上,则是从湿地具体情况入手来锤炼主题,然后设计功能分区。从湿地公园服务功能入手,则先为科研、教育提供服务,次之才是实现旅游收入。湿地公园要避免功利性规划,否则,会导致其被过度开发,造成生态失衡,适得其反。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公园规划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在公园里玩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