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心血管相关指标表达的影响

2021-04-01 03:00吕红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17期
关键词:醛固酮那普利内酯

吕红曙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以高血压伴低血钾等为主,同时由于患者出现的醛固酮增多现象可导致患者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和肾功能受损等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患者相关器官和系统的损伤程度更高,严重时可直接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1-2]。因此,如何科学有效针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施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为探讨临床有效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可靠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给予不同方法治疗后的相关情况进行以下比较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孝昌县妇幼保健院临床收治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40例,年龄45~65(52.37±18.35)岁,体质量56~89(78.35±19.35)kg。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了解研究内容并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诊断标准;(2)无贝那普利、螺内酯用药禁忌患者。排除标准:(1)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2)合并甲状腺疾病患者;(3)恶性肿瘤或重大系统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密切关注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并根据其病情给予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强心剂及利尿剂等对症治疗措施。

1.3.1 对照组:给予螺内酯30 mg口服,每天3餐后服用1次。

1.3.2 观察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10 mg口服,每天1次;同时给予螺内酯口服,每天3餐后服用1次。

2组患者治疗28 d为1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比较2组疗效。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压指标及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临床指标恢复正常;(2)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临床指标显著提升,但均未恢复正常;(3)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临床指标均有所改善,但不明显;(4)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临床检验指标均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2 结 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57%(χ2=6.907,P=0.009)。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血压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比较

2.3 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LVEDD、LVESD、LVEF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2组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缩小,LVEF较治疗前升高(P均<0.01),且观察组LVEDD、LVESD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3 讨 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内分泌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作为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最为常见表现疾病,患者发病后的生活质量受到大幅影响,且生命健康会受到威胁[3-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发病原因是患者体内醛固酮的大量增多,从而导致体内肾素生成过程被抑制、血压水平显著升高[5-6]。患者早期若不得到及时准确的鉴别诊断和对症治疗,可使患者发展成为顽固性高血压,从而导致患者终生通过药物方式控制血压[7]。

目前,临床针对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8]。螺内酯属于临床常用的醛固酮类受体抗结剂中的一种,常用于利尿的临床治疗[9-10]。由于螺内酯的内部结构和要素构成与醛固酮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从而导致其在人体中可形成替代作用,与真正醛固酮产生激烈竞争,抑制醛固酮的释放,从而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11]。但是,由于螺内酯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其不良反应可对人体激素水平产生影响,因此不适宜大量服用,必须有限的控制用药量。而贝那普利属于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有效成分可降低血管紧张素水平,从而改善患者血管内阻力,最终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且贝那普利在30 min内就可达到药效峰值,半衰期可达12 h左右,临床降压效果显著[12]。因此,2种药物联合使用后,可以发挥直接协调效用,显著提升临床整体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57%;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2组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缩小,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LVEDD、LVESD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结果说明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的临床优势明显,同时与国内外同类报道结果相符[8-10]。

综上所述,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血管相关指标,提高临床综合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醛固酮那普利内酯
穿心莲内酯滴丸
AAV9-Jumonji对慢性心力衰竭犬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蒙药如达七味散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测定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落尔治疗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特拉唑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醛固酮肾素定量比值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探讨
α-甲氧甲酰基-γ-丁内酯和α-乙氧甲酰基-γ-丁内酯的合成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