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开放型剧本预防小学校园欺凌的校本实践研究

2021-04-01 13:43杨燕青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5期

编者按

上海市浦东新区姚瑜洁中小学德育工作坊成立于2014年,至今已进入第三期,成员涵盖小学、中学、中职、特殊教育各层次。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屡屡发生,对学生身心造成严重伤害。依托上海市第九届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课题“正向行为支持用于预防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行动研究”,工作坊通过线上“每周一议”,提升对校园欺凌的认识,收集分析疑似校园欺凌事件,邀请华东师范大学黄向阳教授做专题讲座,参与《中小学班主任》杂志“三言两语公益云论坛”等活动,对不同学段的关系欺凌、网络欺凌、言语欺凌等寻求不同的应对策略,探索共通的冲突解决的机制和原则。课题研究的亮点在于重视良好行为的塑造与问题行为的预防,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产生。

[摘要] 开放型剧本以戏剧教育为基础,可以通过对剧本的模仿、演绎和再创作帮助学生矫正认知行为。研究发现,开放型剧本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预防小学校园欺凌有积极意义。因此,本文对学生校园欺凌的认知情况开展调查,并对开放型剧本的运用效果进行实践研究,试图为学校运用开放型剧本预防小学校园欺凌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 开放型剧本;预防小学校园欺凌;校本实践研究

一、背景

戏剧教育是一种调动学生的个体情感、思想意识、身体行为等帮助学生融入学习、学会学习的教育方法。戏剧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它把教育与戏剧相结合,充分發挥戏剧的特点,是学生融入学习中的一种活动。戏剧教育要求参与的学生运用自己的表情、动作和创造力,进行角色扮演或模仿的活动,从而获得目标知识与经验,因此比传统教育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在校园欺凌行为方面进行戏剧教育,可以让小学生更设身处地地感受到校园欺凌的危害,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开放型剧本则是笔者脱胎于戏剧教育预防校园欺凌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以戏剧教育为基础,可以通过对剧本的模仿、演绎和再创作帮助学生矫正认知行为,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利用剧本的开放性,各个环节均可由教师或者学生进行开放设计。

黄向阳教授认为,在小学阶段要弱化校园欺凌的概念,但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欺凌行为的认知能力和同伴支持能力。而开放型剧本可以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校园欺凌,引导学生改善心中的是非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们在剧本演绎的情境中意识到校园欺凌是极其恶劣的行为,并提供预防欺凌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们更自信地面对以后的学习生活。

二、开放型剧本教育模型

1.模型介绍

开放型剧本教育模型从戏剧教育出发,通过对剧本的模仿、演绎和再创作,让学生在参与情境的过程中增加对事物的认知,从而改善自己的行为。

开放型剧本教育模型包括热身游戏、情景演绎(入戏、演绎体会、过程中开放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反应记录、修改意见(剧本再创作)五个环节。

2.实施策略

(1)前期准备

我校通过线上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全校低年段(一、二年级)、中年段(三、四年级)、高年段(五年级)学生校园欺凌的认知情况进行了分析调查。

针对调查情况,我校采取教师自愿报名的方式,根据教师自身擅长的年级段,依据调查结果中反映的学生实际需求,开展开放型剧本的设计和研究活动,以求达到预防小学校园欺凌的目标。

(2)剧本设计

在开放型剧本的设计过程中,老师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差异,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撰写符合该年级学生的开放型剧本。开放型剧本重在开放,剧本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可以开放的,不同年级的教师及学生可对剧本的不同环节进行开放性设计。

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我校教师设计贴合该年龄学生特点的《森林学堂的小闹剧》《小青虫的梦》《谁也不要当坏蛋》等开放型童话剧剧本。这个阶段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稍微摆脱了一些对大人的依赖,独自走进新的环境,开始独立地感知外界的事物,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在这一阶段发生的校园欺凌,大多是无意识的,学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以自己的喜乐为准,并不明白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伤害。由于一、二年级学生认知能力较为有限,利用童话式的开放型剧本,设置开放型的结尾,可帮助一、二年级的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中的不妥,从而避免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针对三、四年级的学生,我校教师设计出《坚决说“NO”》《节粮员的烦恼》等开放型校园剧。在这个阶段,孩子对于友谊的选择出现了功利性的特点,一些孩子受到来自家长的“只能和学习好的做朋友”观念的影响,形成了“小圈子”“小团体”,为校园欺凌的发生埋下隐患。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进一步觉醒,因此这个阶段的开放型剧本,更多的是对现实校园生活情节的复现。剧本的中间环节通常会有不同的设计,学生在剧本扮演的过程中仿若身临其境,更能够理解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即在遇到无理要求的时候,要勇于说不;在受到校园欺凌的时候及时寻求同伴、老师及学校的帮助。

针对五年级的学生,我校教师设计出《我来帮助你》《还我门卡》等可以进行角色互换的心理剧剧本,这个阶段的学生自主性渐强,容易出现行为偏差。此外,由于他们的语言逐渐丰富,嘲弄别人等语言欺凌发生率增长较快,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引导干预,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我校教师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设计开放型心理剧剧本。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到开放型剧本的设计中,这类贴合设计的开放型剧本更能帮助他们代入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的角色中,使他们感同身受,从而意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性,最终起到预防和避免校园欺凌的作用。

以低年段《森林学堂小闹剧》为例,此剧本部分呈现如图1:

情景演绎B体会“语言攻击”这一部分,组织学生依据个人喜好进行开放型分组,最大程度上模拟校园中的实际情景。

再以高年段《我想飞》心理剧为例(见表1),此剧本演绎了“我”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心理历程,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校园欺凌存在的问题以及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

在《我想飞》开放型心理剧本中,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主人公“我”的情绪波动:“我”交不到朋友,好不容易一起玩,却被陷害,导致妈妈对自己越来越失望。此剧本较大程度上复现了校园欺凌的状况,引导学生认识到校园欺凌并非只是殴打,言语和行为上的欺凌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无论是开放型剧本的扮演者还是观众,都能深刻意识到这种行为存在的问题,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3)运用成效

我校在设计、实践开放型剧本后,校园欺凌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一、二年级的学生“起绰号”“起别名”发生的频率有所减少,很多学生还会主动找被自己起过绰号的同学道歉。三、四年级的很多被欺凌者能够意识到当自己被欺凌时,应主动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不能忍气吞声。高年级的不少欺凌者,在设计、扮演及观看开放型剧本后,有的主动向被欺凌者道歉,有的主动找教师坦白,希望教师帮他表达自己的歉意,“排挤”“孤立”等状况进一步得到改善。

三、开放型剧本教育启示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上存在偏差,对事情的判断和认识不全面且具有主观性。在实际校园欺凌事件之中,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所经历的或者参与的事情是否属于校园欺凌。因此开放型剧本能够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将校园欺凌的教育理念更好地传递给学生,让大家意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与危害性。通过学生投入的表演,能够更深入地体验校园欺凌双方的感受,引起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让学生在对待校园欺凌的思想上、态度上、行为上有所提高并改善自我。

四、结论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完善人格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找出有效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方法极其重要。我校通过调查和实践研究,运用戏剧教育中的开放型剧本预防小学校园欺凌,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校园欺凌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开放型剧本在预防校园欺凌中的运用尚在起步阶段,校园欺凌的角色类型涵盖不全,教师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对校园欺凌和戏剧教育的认知有一定的差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我们将汲取经验教训,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校园反欺凌机制,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本文系2019年上海市第九届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课题“正向行为支持用于预防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行动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姚瑜洁]

[参考文献]

[1]喻红玉.浅探法国儿童戏剧的教育影响[J].戏剧之家,2019(23).

[2]陈平,瞿梦易,周俊楠. 论小学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应对之策[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1).

[3]钟世标,韦菊香.浅谈小学校园欺凌成因及应对策略[J]. 小学教学参考,2019(12).

[4]屈婉蓉.小学校园欺凌预防教育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19(19).

[5]李翠花.淺谈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主要特点及预防措施[J]. 甘肃教育,2019(23).

杨燕青   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山证大外国语小学学生发展部主任,盐光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浦东新区姚瑜洁中小学德育工作坊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