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与美,缺一不可 高净值群体“情系”艺术品

2021-04-01 09:21傅烨珉
财富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情系净值艺术品

傅烨珉

“艺术品投资与鉴赏已引起越来越多高净值人群关注。艺术财富不仅是大类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助于提升审美品位和人生格局,进而发挥个人的社会价值。”

这一席话,出自中金公司管委会成员、财富管理部负责人吴波。正如其所言,艺术品市场近年愈加丰富多元,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与扶持力度加大,使艺术品收藏日趋成为高净值人群青睐的投资手段之一,所谓“财富与美,缺一不可”。

艺术品多重优势极富吸引力

《福布斯》杂志曾称,“艺术品是一项独特的固定资产,拥有者可为之制订多变的增值战略。即使你只是一位普通买家,短期内也不会有什么担忧。”

的确,不止普通买家,高净值群体同样对艺术品“趋之若鹜”。早在2012年花旗银行的报告就显示,全球59%的高净值人士曾投资艺术品和收藏品,平均占家族总资产的9.6%,相当于4万亿美元财富资产。其中,很大一部分艺术财富来自家族第一代创始人的业余爱好,今已价值不菲。因此,他们不得不“停止欣赏漂亮的画作,开始关注理性的数字。”

究竟艺术品有何特质,对高净值群体产生莫大吸引力?

中信保诚人寿携手胡润研究院发布的《中信保诚人寿「传家」·胡润百富2020中国高净值人群品质生活报告》指出,作为有强烈文化属性、能形成企业品牌和社会影响力的文化载体,艺术品除了经济价值,还承载美学价值。与一般金融产品、房地产、实业投资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资产属性和交易特点。

“一是稀缺性,此为艺术品最大优势,有限数量的优质艺术品更能展现其价值,使市场价格不断上涨;二是保值性较高,不产生折旧,相较购车后产生折旧,艺术品不仅不会贬值,还有保值、增值功能;三是投资时间较长,一般艺术品的投资期都在10年以上;四是流动性较小,艺术品投资流程较复杂,需经过鉴定、估值、寻找合适买家等多个环节,变现时间较长、交易费用较高,且不同于股票投资每日交易,艺术品投资交易次数较少。”报告称。

看来,有四大优势“撑腰”,艺术品想不吸睛都难。除此以外,避税功能亦是艺术品“俘获”高净值人士之心的一大法宝。

“与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不同,艺术品能秘密购买并存放在任何国家。尤其随着CRS框架在中国落地,艺术品能合理避税,实现家族财富可持续积累。”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环球家族办公室负责人、家族业务战略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刘蔓表示,2018年中国首次在CRS(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即“统一报告标准”,由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提出,为全球范围内金融账户涉税信息所设计的标准)框架下进行信息交换。而字画、古董、贵金属、珠宝等艺术品,不属申报披露范畴。

“目前中国尚处于创富阶段,物质传承仍是家族财富管理首要目标。艺术品凭借自身优势,在守护物质财富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刘蔓如是称。

国内高净值群体“情系”艺术品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私人财富扩容,艺术成为高净值群体生活方式不可或缺之一环。

据相关调查,52%的高净值人士“每年至少参观一个艺术展”,13%参观频率在每年5次以上;69%的高净值人士每年至少阅读一本与艺术有关的书籍,或观看一部与艺术有关的影视作品,21%阅读或观看频率在每年5次以上。至于兼具多重优势的艺术品,更受国内高净值群体青睐。

中金财富携手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AMRC艺术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中国艺术财富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54%的国内高净值人士在近3年内亲身参与或关注艺术收藏投资;49%购买过艺术品,其中19%以投资为首要目的,50%用于自身收藏和鉴赏,另有31%用于赠礼,以此作为重要的社交媒介。

根据白皮书,在众多艺术品类中,中国书画仍是国内高净值群体关注焦点,有31%将之作为收藏投资首选;玉器珠宝排名第二,占比20%;油画坐上第三把交椅,占比16%。其后為陶瓷、青铜钱币,占比均为8%。

和美术馆执行馆长邵舒表示,约10余年前,很多高净值人士或家族已开始收藏,前期以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为主,逐渐购入更多国际现当代及中国当代作品。

白皮书还称,国内高净值群体获取艺术品交易信息的渠道较为多样化,最受欢迎是艺术博览会(22%),因藉此能了解艺术品市场最新动态、浏览相关信息与知识,并有机会直接与艺术家、收藏家、策展人交流。其后依次为拍卖行(14%)、藏家聚会(14%)、艺术家本人或其工作室(13%)、画廊(11%)。

“高净值人士非常重视线下体验,很乐意参加各种艺博会、拍卖会,参观画廊或民营美术馆。”邵舒介绍,2010年以后,中国迎来民营美术馆的黄金时代。截至2019年11月30日,以“美术馆”为名申请到“民办非企业”的数量为859家,其中71.43%持续购置馆藏。民营美术馆的多元化发展,既给文化艺术产业与艺术家的创作环境提供更多有利条件,也吸引了更多高净值人士的目光。

“对国内高净值群体而言,诸如基金、股票、信托等传统的财富保值、增值、传承工具,可能都已参与很多。”邵舒直言,“下一个热点,一定是文化艺术方向。”

当艺术品“遇上”财富管理

刚刚过去的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冲击经济,成了影响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负面因素。但总体看,高净值群体对于艺术品的热忱并未明显变化。

全球方面,瑞银财富管理中国业务主管吕子杰介绍,根据瑞银集团艺术市场与巴塞尔艺术展发布的《新冠疫情对艺廊行业的影响》报告,去年高净值群体参与艺术品市场保持活跃,仅上半年就有92%购买艺术品,其中56%花费10万美元以上,16%花费100万美元以上,更有82%对市场保持乐观,2021年仍积极寻求参与展览、博览会及更多艺术活动的机会。

中国方面,瑞士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张琼表示,2020年对全世界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画廊规模缩小。但大中华地区仍是全球艺术品收藏的第三大市场,占全球市场18%的份额。“而且,尽管科技和数字平台发展迅速,但高净值收藏家仍重视与艺术实物接触,因为亲自看展、接触藝术的喜悦无法被取代。”

不止收藏,《中信保诚人寿「传家」·胡润百富2020中国高净值人群品质生活报告》显示,规划2021年投资时,41.3%的国内高净值人士“更愿意投资艺术品”。这就与排在次席,占比27.9%的“增加投资基金理财产品”拉开不小差距。

报告还称,当投资艺术品的国内高净值人群面对市场不确定风险时,有60.6%选择专业机构规避风险,后者会向其提供艺术品市场相关分析报告、艺术品鉴定、投资理财咨询等。

这就衍伸出另一个概念——艺术财富管理。

据了解,艺术财富管理行业在中国逐渐起步。其中,传统艺术管理服务包括:艺术收藏投资顾问、艺术品鉴定估值、艺术品保养修复、买方代理;艺术教育与生活方式服务包括:艺术导赏和游学、藏家沙龙、子女艺术教育指导;艺术金融类创新产品包括:艺术品担保融资、艺术品私募基金、艺术品产权交易等。

据前述白皮书调研,就艺术品进入财富管理范畴的主要优势,40%的高净值人士认为是艺术品价值的多维性,22%认为是艺术品可观的经济价值,16%认为是艺术品增值空间可期。

意大利收藏家贝利尼曾说:“世界上只有艺术品最有价值,股票的平均增值率是40%,艺术品的增值率则是95%。”高质量的艺术品价值,确实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增长。尤其基于经济水平上升、生活水平提升,全球性的艺术市场和快速积累的财富促进了艺术市场繁荣。同时,高净值群体的增长也给艺术市场乃至艺术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带来良机。

就国内高净值群体及财富管理的发展而言,张琼认为,这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中国率先从疫情中恢复,且在财富创造的速度与广度上领先亚洲乃至全球。根据《2020年瑞银/普华永道亿万富豪报告》,中国亿万富豪总人数再创新高,达到415人,财富总额达16809亿美元。这种情况下,我们相信艺术丰富生活,并可成为家族传承中的宝贵珍藏。”

吴波则指出,财富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做好基础配置,厘清短期账户管理和长期资产配置之间的关系,为实现成家立业、子女教育、老有所依、财富传承等人生目标,提供保障及财务支持。“在此基础上,拿出一定比例的资产长期配置艺术品,既降低资产组合的相关性、抵御风险,也可跨越经济周期、抵御通胀。更重要的是,艺术财富能帮助我们实现更广阔的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情系净值艺术品
情系山村教育 爱助困难儿童
情系祖国
食物也是艺术品
艺术品被盗
Dolan Geiman 梦幻环保艺术品
回顾2012年十大民生新闻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