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本科生职业规划的质性研究

2021-04-02 03:19张雨微林清秀罗晨玲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考研受访者

张雨微,林清秀,罗晨玲

(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职业规划是指个体分析自身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后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采取必要的行动以实现目标的过程[1]。国内外研究显示,在校护理专业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普遍缺乏有效的职业规划[2-4]。护理专业调剂率高,护生专业认同感低,会影响护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我校近3年护理专业调剂率分别为59.3%、40.0%、32.3%,虽逐年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其他医学专业。社会对护理专业认同感不高[5],虽尊重护士的工作,但不倾向于将其作为自己或家人的职业选择[6]。为加强护生的专业思想稳定性,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985”高校对护理专业采取提前批次录取或单独投档、入校后不可转专业的录取模式,独立医科大学如首都医科大学也从2019年开始对护理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本研究旨在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深入了解护生职业规划现状、影响因素及信息需求,为学校针对性地制订就业指导策略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根据资料饱和原则确定样本量,于2019年5—7月选取某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大三和大四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纳入标准:(1)精神、记忆力正常;(2)语言表达能力较好;(3)自愿参与本研究。纳入22名学生,其中大三(2016级)13人,大四(2015级)9人,大四学生就业去向包括成为临床护士、升学、出国深造、从事非护理岗位工作等;女17人,男5人;调剂生13人,志愿生9人;文科生7人,理科生15人(见表1)。

表1 受访者的一般资料(n=22)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采用一对一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访谈前向受访者介绍访谈目的及所需时间,承诺用编码替代姓名以保护隐私,征得受访者同意。采用面对面或电话访谈,访谈时间、地点以受访者方便为原则,确保访谈环境舒适、安静。访谈时长控制在60 min内,经受访者同意后全程录音,观察并记录受访者的表情、动作,对模糊信息及时确认。根据受访者的回答适当追问。经研究者所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1名专家指导、对4名护理专业学生预访谈后确定访谈提纲。访谈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1)请谈谈你目前的职业规划。(2)哪些因素会影响你的职业规划?(3)关于职业规划,你希望了解哪些信息?(4)基于你目前的规划,你有哪些准备或计划?(5)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1.2.2 资料分析 结束访谈后48 h内对照录音转录为Word文档。借助NVivo 12.0软件,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7]分析资料:(1)仔细阅读资料;(2)提取有意义的陈述;(3)对有意义、反复被提出的观点编码;(4)汇集编码后的观点;(5)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6)识别相似观点,提炼主题;(7)将资料反馈给受访者求证。

2 结果

2.1 主题1:职业规划方向

2.1.1 考研 此次访谈纳入的22名学生中有20名计划考研,包括所有大三学生和大多数已有明确就业去向的大四学生。A1:“考研能提高竞争力,见识到更多,选择也更多……会更了解护理专业。”A8:“我有理想,又没有经济压力,就想在学习的黄金年龄充实自己。”受出国交流经历的影响,个别受访者选择毕业后出国深造。B9:“之前参加过短期交换活动,更喜欢国外的教学方式和氛围。”

2.1.2 临床护士 访谈发现,大部分大三学生对护理专业具有较高的专业认同感,认为从事护理工作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并获得成就感,愿意将临床护士作为未来的职业选择。A2:“能帮助病人和家人,自己能学到东西。”A8:“护士的就业各方面我都觉得挺好的。”A13:“这份工作很有意义……病人康复出院就是最大的成就跟价值。”亦有个案提出考虑出国工作。A11:“或者出国工作,听说澳大利亚的护士待遇不错。”

2.1.3 争取转行 4名已确认进入临床工作的大四受访者中,有3位表示会争取转行,原因主要是受实习经历影响,实习后发现临床实际情况与预想不符、工作强度较大。B1:“如果工资差不多但比临床轻松就会转行。”个别大三受访者计划跨专业考研转行。A4:“我准备考公共卫生的研究生。”

2.1.4 护理教育 几位受访者选择护理教育作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方向。A9:“我想去当老师……收入还可以,工作时间规律,能照顾家庭。”

2.1.5 其他 也有个别学生持顺其自然态度,尚无明确的职业规划。B1:“我走一步看一步,没有特别的规划。”

2.2 主题2:影响职业规划的工作相关因素

2.2.1 待遇福利 由于生活压力和家庭责任,大多数受访者把待遇作为职业决策的首要影响因素。A4:“工资是第一的,我要养父母。”B2:“最好能争取到编制……第二是薪资。”

2.2.2 工作环境 大部分受访者选择就业单位时看重工作环境,包括物理环境、人文环境和工作氛围。A8:“我希望它的氛围是互相交流学习的,不是死气沉沉、没有创新的。”A10:“肯定想去外部环境好、设施好的医院。”

2.2.3 工作时间 出于对休息和社交的需求,多位受访者提到工作时间的影响。A10:“工作时间投入太多,平常就没什么社交了。”B9:“上夜班,生活不规律,就会觉得很累。”

2.2.4 工作强度 多位受访者选择职业和就业单位时较看重工作强度及体能是否适应。B8:“我想转行是因为实习期间工作一整天下来我觉得有点吃力。”

2.3 主题3:影响职业规划的个人因素

2.3.1 追求发展 大部分受访者选择职业及就业单位前会评估该行业的发展潜力、单位发展前景、培训和继续教育机会以及职称晋升制度。A8:“单位给不给你培训机会,有没有培训平台,领导对培训是什么态度。”B2:“要看城市和医院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2.3.2 个人能力 近半数受访者选择职业时看重个人能力能否胜任。A4:“病人把生命交给你,很害怕自己能力不够……所以我不想去临床。”B8:“我会想我能不能胜任这个职位。”

2.3.3 自身兴趣 多名受访者提到选择职业时兴趣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从事感兴趣的职业有利于减轻工作疲惫感、保持对工作的热情。A2:“如果没有兴趣,只是麻木地工作的话会厌倦的。”

2.3.4 所学专业 多位受访者倾向于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A1:“没那么大的勇气去选择别的行业,我们学的就是这个专业。”A13:“如果考公务员的话,我觉得有点浪费了我这4年学的东西。”

2.4 主题4:影响职业规划的社会家庭因素

2.4.1 社会认可度 绝大多数受访者提到亲戚或朋友对护理专业认可度低,有受访者表示家人明确反对自己从事临床护理工作。A6:“别人就觉得护理没必要读本科。”A9:“他们觉得护士就是打针发药,收入低,干脏活累活。”这也是受访者选择转行或希望通过考研脱离临床的原因之一。A4:“职业认同度很重要,这也是我跨专业考研的原因。”

2.4.2 家人意愿 半数受访者进行职业决策时较看重家人的意见。A5:“会参考我爸妈的意见,毕竟他们年纪比我大,懂得多。”A11:“我学这个专业还是家人的意愿比较多吧。”

2.4.3 离家距离 半数受访者进行职业决策时优先考虑离家近的工作城市、单位。A11:“我想回家(工作),多陪陪我爸妈。”B4:“我是广东的,所以偏向选择省内的医院。”

2.4.4 就业需求 多数受访者表示选择护理行业是因为需求量大、相对容易就业,这也是护理专业吸引考生和家长的重要优势。A1:“当初填志愿我想选工科,但考虑到就业问题就没选。”

2.5 主题5:职业规划信息需求

2.5.1 考研信息 护生希望获取的考研信息包括初试信息(考试大纲、复习规划、历年分数线等)、导师信息、培养政策信息、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区别、其他专业考研相关信息等。A3:“我不清楚全日制跟非全日制的竞争力的区别。”A6:“想知道录取比例,有没有硕博连读的政策。”

2.5.2 护理工作信息 护生大四开始临床实习,因此多数大三学生表示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具体情况如工作强度和难度、待遇、管理制度等不了解,职业规划不明确。A4:“我想知道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难度我能不能承受。”

2.5.3 就业信息 受访者表示希望了解就业单位和岗位的待遇、工作环境、工作强度、职业发展以及家庭所在地的单位招聘条件。A11:“想了解家乡医院的规培、工资还有工作压力怎么样。”B9:“我想知道工作制度和发展空间。”有受访者希望了解临床护士以外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A13:“我想了解做高校老师的条件、社区护士的工作和发展现状。”少数受访者希望了解转行相关的信息。B3:“一开始改行的学生要回到护理行业要具备哪些资质,工作了很久的护士想转行的话有哪些选择。”

2.5.4 职业发展信息 护生对自身职业发展优势认识较清晰,对职业发展有更高的需求[8],更关注未来职业发展如晋升、培训制度相关信息。A13:“我想了解临床护士的继续教育情况,如果单位重视培训机会就更多。”B8:“不知道工作后科室会不会督促我发展、考职称。”

3 讨论

3.1 加强考研指导,鼓励护生提升学历

随着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考研逐渐成为护生职业规划的主要选择。护生在考研各个阶段的信息需求不同。进行考研决策时,护生因为对护理高等教育现状、考研难度等缺乏了解而难以确定是否考研,此时,提供充足的信息有利于护生衡量时间成本、家庭经济条件后理性决定是否考研[9]。考研前期,学校应注重院校基本情况以及招生信息的提供,如考试大纲、复习经验等,以便护生确定目标。考研中后期则重点提供复试及导师信息,如复试注意事项、导师联系方式、简历制作技巧等;同时,还可给予护生一定的心理支持,邀请往届毕业生分享考研经验,开展导师面对面活动,在学院微信公众号推送考研信息,组建考研答疑微信群等。临近考研时调整实习安排[10],如设置考研假,适当减少夜班安排。以此鼓励学生提升学历,培养更多卓越护理人才。

3.2 提供就业信息,引导护生理性做出职业决策

学校应有计划地调研、收集、整理历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招聘情况、待遇福利、规培要求、学生评价、工作环境、职业发展等信息,并通过讲座、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提供给护生。注重就业信息的全面性,提供护生家庭所在省份的就业信息、临床护士以外的岗位招聘及工作性质等相关信息。关注护生就业意向,对从事护理工作没有意向者可针对性地提供其他职业选择信息,帮助护生理性做出职业决策。

3.3 推进早期实习制度,使护生尽早明确职业规划

本次访谈发现多数大三学生愿意从事临床工作,而大四学生转行想法较普遍,我校2019届毕业生数据显示护理学本科就业专业对口率仅69.8%,提示护生专业认同感在大四实习后降低,与马月仙、张文慧等[11-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原因,主要是实习护生认为临床工作单调、重复[13],实习期间目睹医务场所暴力[14]。此外,护生的专业自我概念和临床实践表现会影响其专业认同感[15]。因此,学校应推行早期实习制度,使护生在早期就对临床护理工作有相对全面的认识,尽早明确职业规划。医院应优化工作流程,注重人才分层使用,完善分配制度[16],通过提高待遇、促进职业发展、减轻工作强度等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减轻实习对护生专业认同感的负面影响,稳定实习护生的专业思想。

3.4 提升新入职护士待遇,增强从业意愿

由于希望实现经济独立、承担家庭责任,福利待遇水平是大多数护生职业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护生多通过询问往届毕业生获取各医院待遇信息以对比选择,一些待遇较高的医院成为护生就业时的热门选择。规范化培训制度直接影响待遇,而国内医院的规范化培训制度尚不统一,差别较大。用人单位应重视新入职护士的待遇问题,提升规培及试用期薪资水平以增强护生的从业意愿。学校可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各单位的待遇信息并提供给护生,简化护生获取相关信息的过程,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广泛性。

3.5 大力宣传护理工作的意义,提高社会认可度

访谈发现,尽管近年来护理学科蓬勃发展,但护理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仍然偏低,而护生职业决策时受家庭、社会影响明显。学校应大力宣传护理工作的意义,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共有28 6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护士驰援湖北,占国家援鄂医疗队总人数的68%[17],护士成为抗疫一线的主力军。学校和政府可通过宣传抗疫护士的典型事例,使社会对护理工作认识更深入,提高护士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认可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护理队伍。

4 结语

当前,考研和临床护士是大部分护生的职业规划方向。护生的职业规划信息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护士社会地位有待提升。学校应重视考研和就业信息的提供,通过宣传提高公众对护理专业的认知;医院应适当提升待遇水平,增强护生的从业意愿。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考研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我的考研故事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