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联合案例分析教学在产科护理课程中的应用

2021-04-02 03:19王馨曼安颂歌田贞尚尹美子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评判总分导图

王馨曼,安颂歌,田贞尚,陈 红,张 倩,尹美子

(1.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2.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是自1920年以来一直被应用的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虽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使学生迷失方向,无法形成整体观并对已学知识融会贯通。思维导图是一个通过文字和图像形成的可视化笔记,将放射性的思维具体化,鼓励创造、灵活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采取行动[1],有利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整体把握,构建知识体系。目前,思维导图已用于护理研究生临床实践以及基础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外科护理等课程教学,但尚处于起步阶段,且缺少科学方法下的实验研究和评价性研究[2]。本文将思维导图用于案例分析教学,探讨在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三年制大专助产专业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57人,男14人,女43人;对照组60人,男15,女45人。两组学生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教学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占主导地位,带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讲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等。

1.2.2 观察组 采用思维导图联合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具体实施如下:(1)提前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起源、概念、意义和绘制方法。讲解利用思维导图分析案例的过程,介绍从病例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技巧与思路,利用思维导图分析案例,按照整体护理思路绘制思维导图,同时利用思维导图复习疾病相关知识。(2)教学内容选自《助产学》教材[3]第十三章分娩期并发症产妇的护理,包括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子宫破裂3个案例。分娩期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3)课前,让学生预习课程相关内容,查找相关资料,记录难以理解的知识点。(4)课上,向学生展示案例,引导学生根据案例绘制思维导图,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及治疗原则等。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案例,并依据案例进行理论知识讲授。(5)课后,学生分组讨论、修改思维导图,最终各组绘制思维导图并进行汇报。(6)教师点评。

1.3 评价方法

1.3.1 理论考试 包括基础知识考试和案例分析,分别对两组进行闭卷理论考试,有主观题和客观题。当场回收试卷,对两组成绩进行比较分析。

1.3.2 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 使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倾向量表,该量表由彭美慈等[4]翻译修正,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CVI为0.89,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9。该量表包括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7个维度,每个维度有10个条目,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分值范围为1~6分,各维度得分为10~60分,>40分表示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30~40分为倾向性不明显;总分≥280分表示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350分表明评判性思维倾向性强,<210分表示负性评判性思维倾向。学生在教学前后填写此量表。

1.3.3 思维导图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效果评价表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问卷包括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利于长期理解记忆、提高学习主动性、培养临床思维、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分析表达能力、总体教学效果满意8个方面,分为不同意(1分)、同意(2分)、非常同意(3分)3个等级,满分24分,分值越高,表示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越好。发放调查表前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发放两种调查表各117份,有效回收均为11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

2.1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2.2 两组教学前后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教学前,两组评判性思维倾向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教学后,两组评判性思维倾向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除开放思想维度外,量表总分及其他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教学前后两组评判性思维倾向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s,分)

表2 教学前后两组评判性思维倾向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s,分)

维度t值P值t值P值总分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教学前观察组2 1 8.4 9±4 5.2 2 3 1.4 7±8.6 1 3 2.5 1±8.1 6 3 1.3 2±7.6 8 3 0.5 1±7.0 0 2 9.4 2±7.8 7 3 1.4 7±7.9 4 3 1.7 9±8.9 9对照组2 1 7.8 0±4 0.9 8 3 1.1 0±7.7 2 3 3.2 7±8.1 9 3 0.0 2±6.5 6 2 9.9 5±5.9 7 2 9.3 7±6.6 7 3 0.8 3±6.7 9 3 3.2 7±7.9 9-0.0 8 7-0.2 4 7 0.5 0 1-0.9 8 6-0.4 6 5-0.0 4 0-0.4 7 0 0.9 4 0 0.9 3 1 0.8 0 5 0.6 1 7 0.3 2 6 0.6 4 3 0.9 6 8 0.6 4 0 0.3 4 9教学后观察组2 4 7.4 2±3 0.2 3 3 4.6 5±7.1 2 3 4.4 4±5.2 5 3 7.1 1±6.5 9 3 5.0 2±4.3 2 3 2.7 7±6.6 6 3 4.7 5±6.0 3 3 6.7 4±5.8 7对照组2 2 2.0 2±3 7.4 8 3 1.6 0±7.5 0 3 4.1 2±6.1 7 3 0.5 7±6.4 9 3 0.6 2±6.0 3 2 9.6 8±6.2 5 3 1.3 5±6.7 2 3 3.5 5±7.5 1-4.0 2 3-2.2 5 2-0.2 6 8-5.4 0 8-4.5 2 0-2.5 8 9-2.8 7 9-2.5 4 9 0.0 0 0 0.0 2 6 0.7 8 9 0.0 0 0 0.0 0 0 0.0 1 1 0.0 0 5 0.0 1 2

教学前后,观察组评判性思维倾向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教学前后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教学前后两组评判性思维倾向量表总分比较(±s,分)

n P值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教学前218.49±45.22 217.80±40.98 57 60教学后247.42±30.23 222.02±37.48 0.000 0.558

2.3 两组教学效果评价比较

教学后,观察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教学效果评价比较(±s,分)

表4 两组教学效果评价比较(±s,分)

n t值P值组别 得分16.42±2.95 14.28±3.84观察组对照组57 60 3.3830.001

3 讨论

随着我国护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且学校多注重操作能力培养,理论学习及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相对不足。本研究根据助产专业特点探究产科护理教学方法,以期为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供支持。

3.1 思维导图联合案例分析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本研究显示,教学后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思维导图联合案例分析教学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研究表明[5-6],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主观题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杨婷婷等[7]的Meta分析研究发现,思维导图通过图形建立知识框架,提炼关键信息,能提高护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从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可以看出,思维导图以可视化和结构化的形式表达知识,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形成整体框架,且思维导图可以将文字形式的知识转化成图片、图标等形式,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复杂的知识之间关系更加清晰,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8]。

3.2 思维导图联合案例分析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评判性思维

本研究显示,教学前两组评判性思维倾向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除开放思想维度外,观察组量表总分与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各维度得分均为30~40分,总分不足280分,表明评判性思维的倾向性不明显,分析原因可能与学生初次接触思维导图,且利用思维导图教学的时间较短,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效果不明显。易红[9]针对护理大专班的学生采用思维导图案例教学法,探究对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教学后除开放思想维度外,其他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教学前,此结果与本研究一致。李莹等[10]的研究也显示,干预前后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得分差异均在30分以上,为中等水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评判性思维属于高级思维方法,国内将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作为护理教育的重要目标。本研究在学生分析重点病种案例时,引导其绘制思维导图,促使学生用临床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督促学生查阅资料、分析筛选有效信息,此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寻求真相能力以及系统化能力,进而培养了评判性思维能力。

3.3 思维导图联合案例分析教学效果得到学生肯定

本研究显示,教学后观察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赞成进行思维导图联合案例分析教学。

4 结语

将思维导图联合案例分析教学应用于产科护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有利于学生形成评判性思维,且该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认可。但由于开展研究的时间较短,对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不明显,今后可考虑增加样本量,延长教学时间来进一步验证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评判总分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第6章 一次函数
评判改革自有标准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