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男护生集体归属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04-02 03:19王兆国马丽丽张洛灵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男护生归属感独生子女

王兆国,马丽丽,陈 宁,张洛灵

(1.河南科技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2.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集体归属感是指个体在心理层面将自己归属于某一集体,认同该集体,并以该集体为豪的感受[1]。集体归属感可以给人带来愉悦感,促使其情绪稳定、积极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岗位的需求变化,越来越多男生选择护理学专业。从精力、胆识、逻辑思维等方面分析,男性在某些护理岗位上更具有胜任力。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男女比例不协调等因素影响,高校护理专业男生相对女生,普遍存在学习状态不佳、被动学习、较少参与集体活动等问题,集体归属感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2]。因此,本文通过调查男护生集体归属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9年2—4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某综合高校各年级男护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本科及以上男护生;(2)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参加的男护生。排除标准:经诊断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5份,回收率97%。其中本科一年级43人,二年级40人,三年级32人,四年级3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问卷: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等。(2)学校归属感量表(PSSM中文版):由 Cheung编制[3],量表共有 18 道题目,3、6、9、12、16 题为反向计分题。量表采用6阶计分方法,得分由低到高分别是“完全不同意”得1分、“不同意”得2分、“基本不同意”得3分、“基本同意”得4分、“同意”得5分、“完全同意”得6分,研究对象通过自我判断对各题进行等级选择,累计得分越高表示该对象的集体归属感越强。

1.2.2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应用(±s)表示,相关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男护生集体归属感现状

本次研究所调查的145名男护生归属感因子得分、抵制感因子得分及学校归属感总分均低于国内普通大学生集体归属感常模水平(见表1)。

表1 男护生与普通大学生集体归属感得分比较(±s,分)

表1 男护生与普通大学生集体归属感得分比较(±s,分)

t值男护生P归属感因子抵制感因子学校归属感项目 普通大学生50.44±5.95 18.43±2.15 68.88±5.08 46.69±5.87 17.33±2.08 64.05±4.27 4.353 4.324 6.831<0.01<0.01<0.01

2.2 男护生集体归属感影响因素

以男护生不同一般资料因素为影响因子,对集体归属感与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学历越高,学生集体归属感越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8,P<0.05)。非独生子女集体归属感得分高于独生子女集体归属感得分。第一志愿主动报考护理学专业的学生集体归属感得分较护理学非第一志愿的学生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70,P<0.01)。担任学生干部的男护生集体归属感得分较其他男护生高,不同年级男护生集体归属感得分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男护生集体归属感得分比较(±s,分)

表2 不同特征男护生集体归属感得分比较(±s,分)

P项目 集体归属感64.17±4.37 63.47±4.15 63.05±3.56 64.78±4.77 66.01±4.54 62.48±3.81 65.88±4.43 66.63±4.82 62.91±3.57 67.69±3.69 62.47±3.57 65.37±4.54 64.06±4.38 62.76±3.76 65.89±4.58生源地t/F值0.982>0.05父母学历城市农村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及以上3.748<0.05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为第一志愿是否任职班委4.841 5.370 8.203<0.01<0.01<0.01年级是否是否是否大一4.287<0.01大二大三大四

2.3 男护生集体归属感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以集体归属感得分为因变量,以对男护生集体归属感可能产生影响的一般资料因素作为候选自变量,纳入回归模型,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第一志愿、是否任职班委、年级这3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据Logistic回归变量赋值及其OR值可见。男护生是否独生子女、护理专业是否为第一志愿、是否任职班委是影响男护生集体归属感的主要因素(见表3)。

表3 男护生集体归属感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男护生集体归属感得分偏低

本研究显示,河南省某综合高校男护生集体归属感得分略低于王曦等[4]研究得出的普通大学生集体归属感得分,反映出男护生集体归属感水平偏低。也可能与研究对象性别的差异性有关。梁永锋等[5]的研究显示高校护理专业男生集体归属感低于女生,这可能是调查对象集体归属感偏低的部分原因。程梦瑶等[6]通过对多所师范学校外语专业学生性别比例的调查发现,男生所占人数比例很低,平均只有10%左右,而且男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这种现象在护理学专业也普遍存在。在学习方面,由于性别比例处于劣势的学生数较少,在集体中容易被忽略,因而也造成男女生之间沟通交流过少的情况。男生原本在语言学习上就不占优势,再加上性别比例失衡所带来的消极心理,更使得男生不能冷静、有效地处理学习问题,学习效果不佳。性别比失衡也是导致男护生集体归属感得分偏低的重要原因。

3.2 是否独生子女的男护生集体归属感差异分析

结果显示,父母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男护生集体归属感得分较低,可能与父母较少能够为孩子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意见,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有关。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集体归属感上有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的人际安全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这与周江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从小受到更多关注和保护,较少承受来自人际关系的压力,人际安全感较低,社会化能力较非独生子女弱,导致其集体归属感得分偏低。

3.3 是否为第一志愿的男护生集体归属感差异分析

第一志愿报考本校及专业的男护生集体归属感比调剂生强,这与邓文航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学生对学校及专业的认可程度严重影响学生集体归属感,而如何激发调剂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其集体归属感,成为大学教育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通过开学典礼、学生及家长座谈会、专业领域内教授讲座等各类教育活动,充分介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情况、专业研究情况及就业发展情况等,做好专业宣传,让调剂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明确学习目标。其次,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实行导师制,通过优秀导师影响学生,坚定学生专业信念。

3.4 是否任职班委的男护生集体归属感差异分析

结果显示,担任学生干部的男护生集体归属感得分明显高于不担任学生干部的男护生,差异较为显著。可能是因为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对集体及学校的主人翁意识不同。相比普通学生,学生干部的责任及义务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主人翁意识在锻炼中得到不断提升。同时,角色及立场不同使得他们对学校的文化与制度逐渐产生认同感,集体归属感也得到不断增强。担任学生干部的男护生通过组织或参与活动,体验到大学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兴趣及特长得到进一步挖掘和增强,自身价值得到体现。这可能是导致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的男护生集体归属感差异的主要原因,担任学生干部的男护生集体归属感更强。有研究显示[9],男护生能够主动担任班委可以更好地培养集体责任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有利于提高其集体归属感。

3.5 不同年级男护生集体归属感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男护生集体归属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大四年级男护生集体归属感得分高于大二、大三年级男护生,这与崔洪波等[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与不同年级男护生对学校的新鲜感和投入度有关,大一新生对校园环境及各种社团活动怀着极大的新鲜感与好奇,会积极参与社团、学生会组织的各类活动、讲座、竞赛等,随着对学校的逐渐深入了解,集体归属感不断增强。

大一年级男护生得分相对较高,这可能与大学初期渴望融入集体的强烈愿望有关。男护生作为集体的一部分,初期会更渴望融入集体,对集体活动表现出更高热情,集体归属感较为强烈。但问题是性别比例小的学生由于人数少,在集体活动中较难掌握主动权,长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最终导致集体归属感出现下降趋势。付梦印等[11]的研究显示,随着学生对校园环境的新鲜感逐渐下降,对专业的认识逐渐深入,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日渐显现,多数学生进入迷茫期或自我否定期,加之再经历一些学习困难、恋爱挫折,导致学生集体归属感下降。大二、大三学年是专业学习的关键时期,周磊等[12]的研究提示,由于性别比例处于劣势的学生数太少,在集体中容易被忽略,因而也造成性别比例处于劣势的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沟通较少的情况。在以背诵和记忆为主的医学类专业课程学习中,男生本就不占优势,再加上性别比例失衡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男生不能冷静、有效地处理学习问题,使得学习效果不佳。

在4个年级中,大四学生集体归属感得分最高,原因可能在于护理专业大四学生正在临床实习,护理工作是一项需要强烈集体合作意识的工作,较多护理工作需要护士间的密切配合完成[13]。较好的集体归属感可提高护士心理韧性,减轻职业倦怠,经历临床实习后的男护生,集体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加强[14]。此外,大四学生已经度过3年大学生活,完全适应了集体生活,同时也面临毕业,不舍离开校园,更愿意把自己归属到学校这个集体中,这也是大四学生集体归属感得分较高的原因。

综上所述,学校应加强对男护生集体归属感的关注,可以通过多组织男护生参与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发掘并增强其自身特长及能力,提高其集体活动参与度,鼓励其担任学生干部,提高集体责任感。还可以通过组织男护生参加座谈会、专业内名家讲座等各类教育活动,让男护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优势及发展前景,调动其参与学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并主动与学习困难的男护生沟通,发现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学习帮扶活动。通过以上措施,使男护生学会自我调适,能积极应对各种困扰,有助于减少其学习、思想及心理问题的出现,促进其良好集体归属感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男护生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男护生归属感独生子女
男护生在妇科实习期间的应对及带教技巧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我院在校男护生就业意向调查研究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不同学历男护生专业认同调查研究
高职高专实习男护生焦虑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