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调查研究

2021-04-02 03:19刘立珍雷金美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显著性防疫维度

程 亮,刘立珍,陈 丽,雷金美,刘 样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2020年1月20日国务院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随后,国家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南》,倡导公众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减少聚会、聚餐等群体性活动,出门戴口罩等[2]。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停课不停学”成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大中小学的主要防控措施[3]。这一系列防疫措施势必影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一直以来,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是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焦点,生活方式影响健康,而保持健康是当前抗疫的目标。本研究旨在对大学生防疫期间健康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发现不良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影响因素,为倡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3月对湖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先按系部、年级进行分层,再以班级为单位,在4个系部的大一至大三各年级中分别抽取2个教学班,以班内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共抽取24个班的1 1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 155份,有效回收率为97.7%。其中护理系学生343人(29.7%),康复保健系学生283人(24.5%),药学系学生279人(24.2%),临床医学系学生250人(21.6%);大一学生397人(34.4%),大二学生395人(34.2%),大三学生363人(31.4%);男生181人(15.7%),女生974人(84.3%)。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1)一般资料问卷: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级、出生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婚姻状况等。(2)健康生活方式量表:采用王冬[4]编制的量表进行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估,主要包括运动锻炼行为、规律生活行为、饮食营养行为、健康危害行为、健康责任行为、人际支持行为、压力管理行为、生命欣赏行为8个维度38个条目,涉及外显和内隐两方面的生活方式。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工具。

1.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星平台在线填写。取得调查对象同意后,使用统一指导语,通过登录网站或扫描二维码等作答。如答题出现漏填现象,系统会进行提示,填写所有信息后才能提交问卷。

1.2.3 统计学方法 问卷星收集数据后,及时关闭填写通道,通过网站直接下载原始数据,所有数据导入SPSS 20.0软件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得分情况

1 155 名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总分为(137.43±17.39)分,从各维度得分率排序运动锻炼行为维度最低,为38.85%,健康责任行为维度最高,为84.83%(见表1)。

表1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得分比较

4个系部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药学系学生得分最低;男生与女生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206);不同年级学生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大一学生得分高于大二、大三学生,大二、大三学生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来自城镇与农村的学生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930);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76);父母学历是小学及以下的学生得分低于其他组学生;家庭月收入≥15 000元的学生得分高于其他组学生(P=0.000);离异家庭学生得分低于其他组学生(P=0.000);父母婚姻状况中,父母在婚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父母离异的学生(P=0.004,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得分比较

3 讨论

3.1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状况

本研究显示,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总分为(137.43±17.39)分,与以往同一量表所测数据比较无提高[4-6],仍处于中等水平且得分较低。例如,王冬[4]所测得分为(139.84±17.07)分,徐难等[5]所测得分为(139.55±16.66)分,张霞等[6]所测得分为(140.98±22.13)分。在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的8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3个依次为健康责任行为、人际支持行为、生命欣赏行为。这与王冬[4]、孙玉云[7]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体现了大学生积极的一面。得分最低的维度是运动锻炼行为,与以往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4-10],说明大学生运动锻炼缺乏问题一直存在,疫情防控期间运动锻炼更是受到影响。因此,指导大学生进行居家运动锻炼非常有必要。男生运动锻炼行为维度得分高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P=0.000),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4-6,11-12]。因此,防疫期间应注重提高女生的运动积极性。另外,大学生健康危害行为、规律生活行为维度得分较低,这与王冬[4]、徐难[5]、张霞[6]等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特别是规律生活行为,非防疫期间大学生得分相比更高。调查显示,防疫期间50.4%的学生没有每天吃早餐,44.8%的学生没有每天三餐固定时间,67.3%的学生没有每天规律作息,41.3%的学生没有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这可能与调查对象所处的特殊环境、时期有关。以往调查的是在校正常学习的学生,本研究调查的是防疫期间居家上网课的学生,学生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由此可见,防疫期间大学生普遍存在运动锻炼不足、生活不规律等问题。但也有改善的一面,防疫期间大学生饮食营养行为与以往比较排名更好[5-6](徐难[5]、张霞[6]等的研究中排名第7,本研究中排名第5),也与国外研究结果[8-9,11]不一致。这可能与疫情期间国家健康宣教力度加大,大学生健康饮食相关素养有所提高有关,也可能是因为与家人生活在一起,有家人的照顾。

3.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方式比较

研究显示,不同系部、年级、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父母婚姻状况的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调查中药学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得分低于其他系部学生,这可能与护理系、康复保健系、临床医学系学生学习了更多的临床医学与健康促进相关课程有关,有研究认为[4]学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的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得分优于未学过的大学生。大二、大三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得分低于大一学生,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4-6,9,13],可能与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就业压力较大有关。另外,大学生生活方式受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组,这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4,14-16]。父母受教育程度高,可能使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生活方式等趋于正向,从而使子女的生活方式更趋于健康。家庭月收入≥15 000元组的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得分高于其他组,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4,14],表明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生活方式越健康,这可能是家庭经济状况与父母的学历有关,两者具有协同作用。离异家庭的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得分低于在婚家庭学生,与王冬的研究结果一致[4],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学生更有可能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4 结论

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在8个维度中,运动锻炼行为维度得分最低,规律生活行为维度得分相比其他研究较低,但饮食营养行为维度得分相比提高。因此,应根据防疫期间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特点,综合多方力量给予干预以维护其健康。同时,还应特别关注特殊人群,如大二和大三、父母受教育程度低以及父母离异的学生。另外,生活方式具有聚集性,防疫期间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家人的健康生活方式[17],因此,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不仅能维护其自身健康,也有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大学生特别是医学院校大学生不仅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同时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传播者。

猜你喜欢
显著性防疫维度
“豪华防疫包”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