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高职在线教学开展情况及问题分析

2021-04-02 03:19张玉领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学习效果教学资源

陈 培,张玉领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5)

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春季学期各高职院校以在线教学形式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要求[1],以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开展在线教学工作有效促进了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了教师“云教学”能力和水平。现以江苏省某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为例,对在线教学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在线教学基本情况

该校2020年春季学期共开设在线教学课程190门,其中专业课98门,专业基础课20门,公共课72门。问卷调查了157位任课教师在线教学资源准备、教学组织、师生互动、平台使用、教学效果评价等内容,调查了4 049位学生在线学习时长、影响在线学习的主要因素以及对学习资源、教学互动、学习效果等的评价。

2 在线教学开展情况

2.1 教学组织

网络直播、同步或异步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独立SPOC以及MOOC(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是疫情期间开展在线教学的主要形式。在针对该高职院校在线教学开展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在学期初有49.45%的课程为直播课,45.05%的课程为同步、异步或独立SPOC,5.49%的课程为MOOC。而学期中直播课数量明显增加,占63.74%,SPOC则减少到30.77%(见图1),说明有一部分课程由开学时的混合式教学转为直播课。教师采用的在线教学平台以超星学习通、智慧职教等为主,部分教师采用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在线直播平台以腾讯课堂、钉钉等为主。

图1 在线教学形式统计

对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7.42%的学生喜欢教师直播授课方式,对于主要靠自主学习的MOOC普遍不接受(见图2),说明多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不足。

图2 学生喜欢的在线教学方式

2.2 教学准备

与传统教学相比,在线教学需要任课教师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制作或筛选教学资源,安排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任务和活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准备一次新的在线教学,29.30%的教师备课时间在2小时以内,31.21%的教师备课时间在2~3小时,39.49%的教师备课时间在3小时以上。

对于学习资源能否满足在线学习需要,仅有50.18%的学生表示认可(见图3),说明在线教学资源的建设、遴选等是教师开展在线教学应该关注的问题。对于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81.53%的任课教师比较满意,17.83%的任课教师认为一般或不太满意。原因主要是部分教师对教学平台使用不熟练,教学资源的查找、筛选等也存有困难,需要加强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学平台的稳定性和便捷度也是影响使用满意度的重要原因。

图3 学生对在线学习资源的满意情况

2.3 效果评价

对于在线教学效果,70.06%的任课教师表示满意,认为通过在线教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26.75%的任课教师认为教学效果一般,3.18%的任课教师则对在线教学效果不太满意(见图4)。而对于学生的调查结果不太令人满意,仅有40.19%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大部分或全部在线学习内容,有约60%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效果不佳(见图5)。

图4 任课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满意情况

图5 学生对在线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54.78%的任课教师认为学生的认真程度是影响在线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授课技巧、师生使用教学平台的熟练程度、教学平台的易用性和稳定性等都对学习效果有影响(见图6)。学生认为影响在线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是网络原因(网络不畅、视频卡顿)和教学平台使用不便(平台限流、操作复杂等),缺少纸质教材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原因。另外,课程安排、教学进度等不合理也影响了在线学习效果(见图7)。

图6 教师认为影响在线教学效果的因素

图7 学生认为影响在线学习效果的因素

3 问题分析与对策

3.1 教学平台使用不便

在2020年3月中旬,各高校陆续开展在线教学,在线教学平台由于使用人数过多,网络拥堵严重,师生难以正常登录使用。部分教师和学生尤其是兼职教师对教学平台、直播软件的使用还不够熟练。虽然平台的开发和使用为在线教学带来了很大方便,但是由于技术上、认识上等一系列原因,各个平台既有其优势也存在一些短板,平台本身设计有缺陷或使用不够便捷,导致任课教师有颇多怨言。

当前“互联网+教育”日趋常态化,如何有效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1)优选在线教学平台。面对多种多样的在线教学平台,学校应进行深入调研,充分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求,选择1~2个使用便捷的在线教学平台。教师利用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时选择1~2个即可,避免资源分散到过多的平台导致教学组织混乱。(2)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学校和平台方可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平台使用专项培训,对使用不熟练的教师和学生开展基础操作培训,使其能够熟练使用在线教学平台;邀请使用熟练的高校教师进行分享,对重要功能进行讲解。(3)优化教学平台。好的教学平台能够实现学习全过程数据可获取、可记录、可分析和可诊断,根据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进行个性化指导或资源推送。教师通过数据能及时、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个性化指导,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学效果[2]。

3.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

学生对在线教学的满意度不高,原因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部分学生认为在线学习比在校学习耗费的精力多、负担重,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更倾向于线下上课;另一方面从学生更乐于接受直播课来看,高职学生被动学习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学生不愿接受课前利用教师提供的微课、学案等自主学习,课中教师精讲答疑,课后自主复习、拓展等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任课教师的依赖性仍然较强。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1)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和参与。多年的教育使学生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记笔记的传统知识传播型教学模式,乐于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美国教育改革先驱杜威指出“认知的过程不是一个旁观者能完成的,而必须由参加者建构而成”[3]。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习习惯,才能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2)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部分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已经习惯了知识传播型教学模式,改变现有教学模式耗时费力,不愿意重新设计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

3.3 教学资源不足或质量不高

教学资源是在线教学的基础,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由于本次疫情发生突然,无论中小学还是高校在开展在线教学时都有点措手不及,教学资源准备仓促[4]。教学资源质量不高、与教学匹配度低,是影响在线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教师自制的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教师直接把讲解录屏、PPT等作为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部分教师利用中国大学MOOC、智慧职教等平台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缺少对共享资源的有效筛选和优化,导致教学重难点不突出、课程目标不明确。

解决教学资源不足或质量不高问题的对策:(1)加强高职院校在线教学课程和资源建设,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自制或独立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资源。(2)对于网络共享教学资源要加强筛选和优化,提高资源与教学的契合度。(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对于同一门课程,没有必要所有任课教师都独立开发资源,团队共建共享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最大优势。组织专题教研、集体备课等活动,同行间定期研讨交流,共同进行课程设计、资源建设及筛选,实现共建共享。

3.4 有效的教学监督手段缺乏

很多任课教师反映在线教学过程中难以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有效把控,对学生是否认真学习、是否真正达成学习目标难以有效监督。而实际上,在线教学的有效监督手段很多,部分教师通过随机提问、不定时点名、加强师生互动等方式实时监督学生听课情况,既能够提醒学生认真学习,也对学习效果进行了即时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学平台后台数据也是有效的教学监督手段之一,教师通过分析后台数据能够及时掌握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情况。加强师生互动和随堂测试,设计难度合理的课堂测试题,提高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时刻保持学习状态。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的主题讨论、抢答、选人等功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积极性等,都是有效的教学监督手段。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线教学有其优势,教学资源丰富,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构建知识体系,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生动性、创新性。不可否认,在线教学也存在优质教学资源缺乏、教学过程监管困难等问题。今后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将逐步融合,相互补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主流。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学习效果教学资源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莲心宝宝有话说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