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技术类专业学风调查及对策分析
——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4-02 03:19黎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风专业教师

黎明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学风是学校文化、办学理念、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一所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对于学生而言,学风即求学、研学之风;对于教师而言,学风即教学、治学之风;对于教学管理人员而言,学风即督学、管学之风;对于学校领导而言,学风即办学、导学之风[1]。优良学风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条件,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某系5个医学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专业学生学风进行调查,运用统计学相关理论,对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采取抽样问卷调查法,内容涉及专业认同、职业规划、学风、考风、课余生活、教风、教学管理等方面。调研对象为某系部大一学生(第二学期),涉及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营养、医学影像技术5个专业。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共发放353份,回收346份,回收率为97.5%(见表1)。

表1 各专业取样情况

2 结果

2.1 学风及相关因素调研

2.1.1 学风总体状况 59.8%的学生认为该系学风总体较好,34.7%的学生认为学风一般,5.5%的学生认为学风较差。68.5%的学生认为教风总体较好,认为教风一般的占30.2%,认为教风较差的占1.3%。

2.1.2 存在的问题 认为目前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缺乏学习动力、厌学、为考试而学(占33.9%),其次为学习浮躁不踏实、考前突击(占22.8%),班级缺乏学习氛围(19.6%),打游戏(12.1%),满于现状、考试作弊等(11.7%)。

2.1.3 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认为导致学习困难最主要的原因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难以形成良好习惯(占41.4%),其次为社团、班级活动多(占17.8%),个人基础较差(占16.2%),不善于交流(占11.8%),失去学习兴趣(占7.5%),教学水平不高(占5.3%)。

2.1.4 旷课原因分析 厌学、缺乏学习动力占40.5%,不喜欢教师的授课方式占20.3%,打游戏占15.2%,参加学生会社团活动占14.4%,其他占9.6%。

2.1.5 作弊原因分析 最主要的原因为学生对所学课程或专业不感兴趣,只为应付考试,占35.3%;其次为重修压力(占17.3%),害怕不能毕业(占14.7%),为了拿奖学金(占10.1%),有人成功(占 9.6%),监考不严(占 5.2%),选修课(占 4.9%),其他(占2.9%)。

2.2 专业认同及职业发展

2.2.1 对所学专业满意程度 医学营养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满意、很满意的比例最高,为91.3%;其次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为80.2%;满意率最低的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学生,为52.7%。

2.2.2 对专业发展前景的了解程度 医学营养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最高(69.6%),其次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53.5%),对专业发展前景了解程度相对较低的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学生(15.8%)。

2.2.3 对学历提升的思考 43.5%的医学营养专业学生着手准备提升学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这一比例分别为35.2%、34.6%,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学生对学历提升途径及方法了解较少。

2.3 课余时间安排及社会活动参与情况

2.3.1 课余学习时间 每天课余安排4小时以上学习时间的学生占29.1%,安排≥1~4小时学习时间的学生占37.9%,安排1小时以内学习时间的学生占33.0%。

2.3.2 课余时间安排 课余时间用于上网的学生占35.4%,用于学习的学生占14.0%,用于兼职的占12.4%,用于闲聊的占12.3%,用于逛街的占10.7%,用于娱乐及其他的占15.3%。

2.3.3 对参加社团和课外科技活动的态度 积极参加社团和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占13.1%,67.2%的学生愿意参加感兴趣的社团和课外科技活动,从不参加这些活动的学生占5.8%。

2.3.4 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 39.9%的学生课外阅读的是文学类书籍(散文、小说),18.0%的学生的学生阅读娱乐类书籍,12.9%的学生阅读专业书、教辅书,10.8%的学生阅读哲学和成功学书籍,6.3%的学生阅读外语类书籍,5.1%的学生阅读求职就业相关书籍,7.0%的学生阅读其他类型书籍。

2.4 学风影响因素

2.4.1 学生方面 34.3%的学生认为,要想创建优良学风,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19.8%的学生认为应杜绝旷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现象。

2.4.2 教师方面 32.1%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态度;31.1%的学生认为应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而不仅仅是提高学历,教师上课要生动、幽默,经常与学生互动。

2.4.3 学院方面 21.5%的学生认为应加强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趋势;12.7%的学生认为应提高学生素质;11.7%的学生认为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执教能力;11.7%的学生认为应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11.0%的学生认为应加强学生管理;10.8%的学生认为应组织课外竞赛;8.3%的学生认为应改善校园硬件设施;6.2%的学生认为应增加奖学金金额;5.5%的学生认为应开办学术讲座;其他占0.6%。

3 讨论

随着学生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学院学风明显改善。目前该系各专业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爱好广泛、身心健康。学生知道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也十分重视其他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提升。不能回避的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外来思想及多元文化的影响,小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努力的方向。有的学生因为没考上理想的学校而沮丧,有的学生则认为只要考试及格就行,不考虑大学生活应该怎样度过、毕业后干什么[2-3]。

(1)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清。卫生职业院校的热门专业(护理、助产、口腔医学等)的第一志愿录取率在80%以上,本次调研的5个医学类专业的当年第一志愿录取率分别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53.0%、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为40.9%、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71.5%、医学营养专业为57.1%、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77.1%。学生在填报学校和专业时多听从家长意见。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学习动力不足,进而出现对所学专业不认可和专业学习兴趣不浓的情况。

(2)大学阶段缺乏奋斗目标。进入大学后,没有确立学习目标,对专业及未来职业不够了解或认识片面,缺少职业规划。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学历提升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不了解学历提升途径。以至于学习动力不足,课堂纪律涣散,旷课;学习主动性不强,不知道如何安排学习时间,考前突击;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依赖性较强,抄袭作业,考前需要任课教师划重点。部分学生认为大学课程只要及格就可以,即使不及格也可以通过补考或重修获得学分,有的学生为了通过考试不惜作弊,违反校纪校规。

(3)课余时间安排不合理。大学生自主意识较强,可支配的课余时间较多,若合理安排可以全面提高职业素养。然而,调研发现,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安排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多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闲聊、逛街,用于学习的人仅占14.0%,学生对社团活动或学校活动也缺乏兴趣,课外阅读小说、散文以及娱乐类书籍的占大多数。

(4)教师教风不良。良好的教风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具备崇高的职业精神,才能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一些教师不深入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探索有效教学和管理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与实践能力,只是消极懈怠、工作敷衍,缺乏责任心、使命感,少数教师甚至放任学生旷课、上课睡觉或玩手机、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对学风建设造成极大影响。

(5)学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该院从中职校升格到高职院已有10年,管理队伍、管理机制、管理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完善和提高,但有些方面没有与时俱进,如教学质量考核制度、教师教学水平考核与激励机制、学生成绩考核与评价机制等都落后于社会发展。教师教好教坏一样晋升,学生学好学坏一样毕业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4 对策与建议

良好学风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各部门应将学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制定加强学风建设的政策,大力宣传,让师生认识到良好学风的重要性,建立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4]。

(1)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阶段。入学第一年,注重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合理制定大学各阶段学习目标,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专业思想起到积极作用。大学二年级加强专业素质教育,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开设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专业发展状况及就业前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及发展方向,提高学生专业素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提升学历做准备。大学三年级加强就业指导,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政策,引导学生把个人就业核心竞争力同社会发展需要、行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为就业做准备。

(2)增强大学生学习动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个人意愿有关,而正确的“三观”对大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要用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5]。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加大对优秀大学生和先进人物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向模范学习,营造争先创优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注重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干部,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满足当前社会需要。

(3)塑造高校教师人格魅力。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喜欢某位教师,就会对这位教师教授的课程产生兴趣。作为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上吸引学生,而且要以自身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影响。全面的知识背景、优雅的谈吐和高尚的人格是教师的魅力所在[6]。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有专业知识,还有治学态度、生活态度及做人态度。学校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将其作为推进学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教师要将教书育人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寓育人于教学全程。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社会经验,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突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4)以制度建设推进学风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促进良好学风形成的长效机制。健全教师人事管理和教学考核评价制度,在教师引进与考核评价时,将教学效果、育人效果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完善学生评教制度,使其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教学效果,真正让师德师风好、教学效果佳的教师脱颖而出。在教师职称晋升时,不仅考核研究成果和论文,还要考查师德师风与教学效果。实施教考分离制度,加强试卷质量监控,将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试对接,降低客观题比例,增加应用题数量,引入实践技能考核,以机考代替试卷考试,杜绝作弊和监考不严现象[7-8]。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完善学分制。

猜你喜欢
学风专业教师
最美教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教师如何说课
心理辅导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探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风就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