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语境的运用

2021-04-02 15:15郭斌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3期
关键词:交际语境语文教学

郭斌

[摘 要] 语境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言文字只是具体的文本中一个表意载体,只有通过具体的语境才能表现出语言所起的作用,从而决定语境运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从词语语境、场景语境、心理语境、交际语境几方面谈语境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词语语境;场景语境;心理语境;交际语境

语境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各种语言环境。它贯穿语言运用的全过程,是语言运用能够顺利的重要条件。语境不仅在语言学研究中应用普遍,而且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课标施行以后,作为语文教师要迅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基于这一点,语境运用不可忽视。本文从词语语境、场面语境、心理语境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寓于语境中利用不同的形式,创设不同的语言环境,完成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目标。

一、词语语境

在语文教学中,新课标要求“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词语教学。笔者认为,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在语文学习上掌握词语越丰富,越能更好地帮助理解文中的内容,使学生能熟练和准确地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义。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的能力,要求师生在语文学习中全面深刻地把握词语的意义和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和时代背景对人物形象进行理解和剖析。

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在下面的两句话里出现两个相同的词语“狼狈”,“我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狼狈不堪。”“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这两句中的“狼狈”,教师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要根据对主人公的形象的分析理解。“狼狈”指困顿窘迫,比喻互相勾结。于勒年轻时是一个花花公子,吃喝玩乐,花光了父母留给他的遗产,又占有了父母留给菲利普的那份财产,好吃懒做又梦想着发财,梦想破灭,他穷困不堪,所以成了一个“冒险失败沦为乞丐”的形象。菲利普在金钱的腐蚀下,自私、冷酷。当然也不认于勒。通过以上分析,两个“狼狈”意义不同:前一个是展现于勒穷困潦倒的生活状况,后一个是写自私的父亲见到弟弟时的窘迫,害怕赖上自己的神情。这样学生就理解了“狼狈”一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刻含义。

另外,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对词语感情色彩的分析。朱自清《背影》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聪明”本来是褒义词,是对人智力的肯定,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这个“聪明”是贬义词。我们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作者看到父亲帮自己打理座位,又是托人照料自己,当时,觉得父亲是可笑的、迂腐的,丝毫没有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不舍和深爱。所以,这里的“聪明”实际说自己愚蠢,是自以为聪明,这是褒词贬用。.

在考查语文能力时,有些考题是这样的:根据语境填写词语。还有近义词辨析,成语使用等常见题型,对于这一类题型教师和学生都不可轻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通过分析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教会学生分析文章的方法。让学生找出语言表达的关联性、意合性,借助语境支撑点,承上启下,填写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考场上能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得心应手。在教学中吃透成语故事和词语的意义,并在作文中恰切使用词语和成语,强化语境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提高学生填写词语或成语的准确性和迅速性,切实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加速语文教学实效。

二、场景语境

场景语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和其他形式,创设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的课堂。以激发学生情趣为基础,用情景创作为手段,把学生的语言表达、智力训练、能力培养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把封闭的课堂无意中延伸到课外,构成多元开放式教学,让课内呆板的文字生动起来。

用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音乐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营造一种氛围,创设和课堂相吻合的场景语境。如笔者在讲解《黄河颂》一文时,课前先播放视频《黄河大合唱》,让激昂的旋律、壮阔的画面,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理解黄河具有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愫,课堂效果极佳。

通过朗读创设语境。在语文课堂上,讲解一篇课文,成功地朗读,能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特别是情感丰富的散文和节奏强、感情充沛的诗歌,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如《雷电颂》一文,单就凝滞的文字感受不出这首诗磅礴的气势和火一样的情感,感受不到诗歌的美。在教学中通过朗读,使学生通过声音感受诗歌的魅力,感受屈原“雷电式独白”把咒骂鬼神化为犀利的愤懑,以泰山压顶之势,刺向当时的独裁统治,抨击当时的黑暗统治者。

除了在课堂上播放音乐和利用朗读创设场景外,也可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通过播放视频将学生带入一定的场景中,更全面、更细致地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旨。如笔者在讲解选自《红楼梦》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除了把《红楼梦》的故事梗概和人物关系让学生有印象外,本文提到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王熙凤,她一出场,贾府的下人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关于王熙凤的性格学生从本文了解不多。于是,笔者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有关王熙凤的内容,通过观看,学生了解她“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了解这个“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精明强干、泼辣决绝的极有心计的凤姐。

三、心理语境

语文课本中所选文章话语的意义与人物的主观意义有着密切的联系,理解课文语言意义时,不能不考虑话语内容的心理语境,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理解文章主旨。

如魯迅的《祝福》一文,在写年末盛大的家族祭祀活动这一段中,有这样两个句子“祥林嫂,你放着吧。”“祥林嫂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第一次让祥林嫂放着,祥林嫂有些尴尬,有些无奈。她知道她是一个不干净的人,死了两个丈夫,整天恍恍惚惚没能看好儿子,儿子被狼吃掉,没有资格给祖先摆放祭礼。后来她下决心拿出自己的积蓄,捐了门槛,想消除自己的耻辱,不料,得到的还是“你放着吧!”。这对祥林嫂来说是晴天霹雳,以至于“脸色”变得“灰黑”,“眼睛凹陷”,精神彻底崩溃。简单的两句话给祥林嫂以致命般的打击,从幻想到绝望,对祥林嫂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在不同的心理语境下完成的。

四、交际语境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文教学在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上占有很大比例,涉及考题分值也多。

作文教学就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掌握写作要素,完成写作立意和构思,依据语境目标完成作文教学,提升审美情趣。

语文学习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培养语言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载体。不管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言语的使用,还是对课本中书面语言的理解,都离不开语境。

语文课堂教学的作文教学和作文写作历来是教师和学生最头疼的问题。教师认为学生的作文“假、大、空”,言之无物,学生则提起笔觉得无从下手。

语文新大纲颁布后,我们要树立新的语文观、写作观。善于运用课本上的好文章作为范文,让学生先好好读,然后分析他们写得好的原因。并根据具体的文章让学生思考如果让你来写的话,你应该怎样写;或者让学生自己挑选一些范文,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修改、交流。教师在作文课堂上,可以灵活多样,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作文教学,组织作文教学,根据真实的交际情境,明确交际语境,指导学生根据语境目标练习达成目的作文。

如笔者的一次作文课,本来课前已准备好了作文题目,恰好遇到学生在来校的路上遇到下雨,便临时改了作文题目为《雨中》,让学生写在来校的路上人们在雨中的各种情态和自己的心理活动。因为写自己眼前发生的事,写起来得心应手。写出了人们在雨中奔跑的慌乱,写出了母亲护着孩子的状态,写出了卖菜的、卖水果的忙乱的样子。这样的具体情景,这样的语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和源泉,有效解决了“学生不愿写”和“没啥写”的问题。所以,在具体的语境中去写,在学习和应用中去写,才能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的方式就是唤醒”。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具体的情景唤醒学生的语境感受力,使学生的语境更加敏感、细腻,更加丰富,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明确教学语言、语境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利用语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善于使用语境进行教学,对好的作品多品读、感悟和思考,让语境教学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交际语境语文教学
交际语境守望儿童真实写作的麦田
顺应论视角下《破产姐妹》中英语委婉语的研究
语用充实与典籍英译
浅析言语交际背后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