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品强制性认证报告参数智能比对研究

2021-04-02 12:07孙方华刘郁青黄祥森
时代汽车 2021年4期
关键词:智能化

孙方华 刘郁青 黄祥森

摘 要:文章陈述了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及汽车的强制性认证过程,分析了在认证过程中试验环节所遇到的困难,阐述了用智能化工具实现报告参数智能对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基于车型参数数据库的建立,描绘行业画像预期等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汽车产品 强制性认证 试验报告 智能化

Research on Intelligent Comparison of Mandatory Certification Report Parameters of Automobile Products

Sun Fanghua Liu Yuqing Huang Xiangsen

Abstract:This paper stated the China compulsory product certification and automobile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 process, analyzed the difficulties of test link in the process of certific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ntelligent tool to realize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intelligent report parameter comparison.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l parameter database, and portraits depicting, the industry expected application foreground is prospected.

Key words:automobile products,compulsory certification,test report,intelligent

1 前言

汽車产品CCC认证及流程的介绍

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英文名称为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其英文缩写“CCC”,简称“3C”认证,是通过制定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和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程序,对列入《目录》中的产品实施强制性的检测和审核。凡是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没有获得制定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没有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一律不得进口、不得出厂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1]3C认证是认证机构基于自身信誉对产品的安全、性能、健康、环保等方面进行背书,加上在国内开展认证活动受国家和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所以认证活动对认证过程合规性、及时性、认证结果的正确性都有很高的要求。汽车作为用于直面国计民生、影响面广、受众大的产品,一直被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列表中接受管理和监督。目前,认监委公布的承担汽车产品认证工作的认证机构共3家,分别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中汽认证中心(CCAP)、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CAC)。

不同的认证机构的汽车产品3C认证流程上会有细微的差异,但是大体流程上是一致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图1):1、企业提交认证申请,上传相关资料;2、认证机构对于企业提交资料进行初步审查;3、认证机构对于符合规定的申请进行受理;4、认证机构根据企业提交车型材料制定型式试验方案和工厂检查方案;5、认证机构向签约检测机构下达型式试验任务,检测机构完成试验并上传试验报告;6、认证机构对试验报告进行审核;7、认证机构对于申请产品进行现场工厂检查;8、认证机构对于整个认证流程进行评定并批准;9、强制性证书上报监管机构并向企业发放;10、进入到认证的监督流程。

此文主要分析了在汽车强制性认证申请过程中试验环节报告提交后审核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阐述了用智能化工具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

2 汽车产品3C认证试验环节问题分析

2.1 人工核对报告参数,工作量大,效率低

在现行汽车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过程中,企业需在认证信息管理系统上完成近3000个车型参数的申报,认证机构的产品认证部门需要对企业提交的所有车型参数和检测机构上传的试验报告中的车型参数进行校核和一致性比对工作,而目前认证机构均以人工方式逐条对车型参数进行校核比对。而汽车产品涉及的试验标准多、报告数量大,以乘用车为例:一台单配置的车型大约涉及70项左右的产品标准,60份左右的试验报告。有经验的工程师细致审核一份复杂报告需用时近60分钟,单个认证项目审核约需要3-5天时间。

2.2 人工核对报告参数,审核标准不一,准确度差

审核试验报告需要关注的重点多且复杂,涉及到标准、技术决议、产品、试验等诸多方面,而人工审核很难控制方案及报告完全无误,不同的人审核质量不一,尤其是多个项目同时开展、相互穿插时,更加影响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3 报告参数智能对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实现报告参数智能比对的必要性

过初步调研,国际大型的型式批准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机构,如KBA、RDW、南德、莱茵、IDIADA等,依然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资料信息的收集、录入、审查等工作,与国内机构操作方式无本质差异,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均有提高空间,及时性也难以保证。当前的认证管理流程通过系统的自动化处理,已经可以顺利流转,但是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情况并不理想,人工介入环节过多。特别是试验管理环节,认证机构出具了实验报告后,通过人工方式实现样品数据和标准参数表的逐条核对,严重延长了认证周期,客户满意度不佳。

此外,在行业应用层面,所有的整车企业都将需要进行车型参数与试验报告的校核工作,用于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度,并规避系统性风险。同时还可以孵化成为新服务品类,增加企业的获得感,同时也可以以此为基础,扩展其他业务解决方案。

因此,急需展开试验报告与车型参数的智能比对研究,输出审核结果和修改建议,供专业认证人员参考。

3.2 实现报告参数智能比对的可行性

从技术角度讲:深度学习是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热点,不论是有监督学习,还是无监督学习,在图像识别、语义理解、自然语言处理等诸多方面都有较为成熟的应用,也将是未来企业和业务数字化信息化转型的强大助力,且目前已有其他行业的领军公司应用类似功能的智能平台。因此,此功能模块的开发尽管需要解决诸多技术和管理上的细节,但并无原理上的鸿沟。

现有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通常以PDF格式为主,通过通过引用第三方组件将PDF文件中的数据信息自动读取,并进行数据形式转化,纳入数据库以备比对所需。前期:可以通过设定系统规则,将企业申报的车型参数名称与试验报告中读取的车型参数信息建立映射关系,保证一致性校验的统一。后期:根据标准、常识、前期车型参数等多种信息抽取判定规则,通过功能模块实现对车型参数的常规化校验,并给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同时建立动态规则库,将人工经验转换为判定规则。

从政策角度讲:目前,人工智能已上升為国家战略层面,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促进各行各业的快速融合,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全新的产业浪潮。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更在2017至2019年连续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人工智能。全国已有十余个省市发布了人工智能规划,并制定了具体的产业规模发展目标,通过政策与资金的扶持,不断强化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与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4 智能化参数比对系统应用前景展望

4.1 实现监督式学习

通过总结现行标准、常识、校核人员经验等信息,形成判定规则,让功能模块智能获取标准化参数表及试验数据后,以监督式学习方式,对其进行符合性判定,并输出可视化校核结果。

4.2 实现数据化融合

打破业务边界,减少人工操作,将认证过程全部数据化,可将数据比对功能开发成单独的模块,作为插件外挂在认证信息管理系统中,自动核实参数一致性、报告有效性、试验数据的正确性。

4.3 打造智能化认证概念

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将样品参数与标准参数比对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与研究,建立试验报告数据提取与智能对比功能,经过数据模型计算:分析正确率达到95%以上。在现有认证管理模式基础上,脱离人工操作,提升业务承接能力至少达到100倍以上,并为后续的智能化认证研究奠定基础。后期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发挥数据价值,基于车型参数数据库的建立,描绘出行业画像。

5 总结

2020年注定是个要载入史册的年份。它是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我国“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规划之年,同时也是中国汽车产业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给汽车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使得相互依存的汽车产品检测认证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据悉,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汽车制造企业数1.5家,其中亏损企业3288家,同比增长557家;2019年中国汽车行业全年累计销售汽车2576.9万辆,同比下降8.2%;[2];在亏损和销量的下滑的双重压力下,企业在投资研发检测认证方面的资金大幅减少,预计受疫情影响,2020年的数据更不容乐观。虽然,汽车市场长期稳定向好态势不变,但汽车企业销量下降、利润空间变窄直接导致了检测认证行业的“寒冬”的到来。另外,政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自我声明、系族化管理、汽车准入制度整合趋势、检测机构资质放开、落实外商“国民待遇”、扶持民营企业等一系列行业政策的出台,也使传统检认证测机构的政策红利也在逐渐丧失。

因此,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认证效率、缩短认证周期、减轻企业的负担,在原则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增加企业用户的体验度是大势所趋。相信在“十四五”期间,智能化认证将被大力发展,汽车检测行业也会迎来再一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

[2]《中国汽车工业年报2019》.

猜你喜欢
智能化
智能化的健身设备设计
500kV智能化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的关键点研究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技术探讨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施工技术及验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成套智能化装备技术在制浆造纸行业的应用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