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方路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病害

2021-04-03 06:00刘志正
建筑与装饰 2021年1期
关键词:土质表现形式石灰

刘志正

江苏捷达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淮安 223001

1 原地面处理

原地面处理质量通病:原地面碾压结束后,表面松软、高低不平,且有些地方岀现“弹簧”现象。

形成原因:①原地面耕植土清除不彻底或处理深度不够;②施工不认真,未按实际情况进行清表;③施工机械选择不当,施工管理不到位,验收不严格;④原地表含水率大或含水率不均匀;⑤原地面土中含有较多杂物。

预防措施:①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清表深度;②选择合适的翻拌机械,保证拌和深度;③清表时应彻底清除有机土或种植土;④清表后应保证土层翻耕深度,并充分粉碎;⑤在最佳含水率时选择适宜的压实机具进行碾压;⑥对暗塘、暗沟进行局部集中处理,加深开挖两侧排水沟,确保路基范围内的水能顺利排出[1]。

2 土方路基

路基土方工程承载着路面工程,承受着路面传来的结构自重和竖向荷载,且路基土方工程施工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其施工进度、质量除受原材料、施工机械等影响,还受天气气候的影响。路基土方施工质量通病形成原因复杂多变,但多数因素产生在路基土方的施工过程中。对不同的原因形成的质量问题,施工单位要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现将常见的路基土方质量问题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以及预付措施罗列列举分析。

表现形式1:同一层位上的填土的土质不同。

形成原因:①同一取土坑中的土上下层土质差别较大,未分层取土、填筑;②不同取土坑中土的土质不同,同时填筑在一层路基中。

预防措施:①取土坑中土质不一样时,应分层取土,分次做标准击实试验,分次填筑到路基中;②不同取土坑中不同土质的土严禁混在一起进行填筑。

表现形式2:路基表面局部或大面积起皮现象。

形成原因:①填土摊铺后没有立即碾压,填土表层水分蒸发散失过多,导致待压实的填土的内部含水率不均匀;②为调整高程而薄层贴补;

预防措施:①通过对土翻晒或洒水来控制填土的含水量,并及时碾压,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分布均匀,在设计规定范围内;②禁用薄层贴补补充层厚;

表现形式3:路基压实成型后,表面出现网状裂缝。

形成原因:①填筑填料颗粒大小、土的性质等不满足规范要求;②碾压时含水率偏大,压实后填土表层失水过多太快。

预防措施:①弱膨胀土或高塑性土须掺灰砂化处理,严禁直接使用于路基填方。强膨胀土应换填处理;②碾压时监控土的含水量,使其满足要求;③加强养护,及时上土覆盖,表面水分不得损失过分;

表现形式4:路基压实成型后,表层产生松散。

形成原因:①粉碎、拌和、碾压时没有进行填土含水量监控,表层填土失水过多而没有洒水;②碾压时土的含水率低;③压实后养护不到位不及时或表层暴露时间太长,压实层表面水分散失过多;④重载车辆碾压。

预防措施:①监控填土的含水量;②粉砂土填土层施工时,填土表面须及时洒水补水,压实成型后仍要洒水养护一段时间;③成形后土方路基不得有重载车辆通行。

表现形式5:石灰土路基表面出现“放炮”现象,在土的表面形成“蘑菇包”。

形成原因:①石灰质量差;②石灰未充分消解;③石灰消解后未过筛。

预防措施:①严格控制石灰质量;②使用前石灰须7 - 10d时间充分消解,并过0.1cm筛;③取土坑掺灰时,增加翻拌次数,使生石灰充分消解且拌和均匀,未消解的石灰块在摊铺现场要捡出填土层。

表现形式6:路基碾压过程中出现“弹簧”现象,无法压实。

形成原因:①碾压时土的含水率太高,超出允许范围;②高塑性黏性土未进行充分的 “砂化”处理,灰土拌和不均匀;③碾压层的下承层不符合压实度要求。

预防措施:①高含水率低塑性的填土要晾晒充分,确保碾压时土的含水率达到要求;②高塑性黏性土须掺灰砂化处理;③对产生“弹簧”的部位进行翻挖晾晒,如时间紧也可掺生石灰处理,使含水量满足要求;④对软弱层采用掺灰或挖除换填等方法处理,下承层须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表现形式7:压实成型的路基表面出现明显纵向轮迹印,表面平整度差。

形成原因:①填土含水量偏大。

预防措施:重型压路机压实完成后,安排小吨位钢轮或轮胎压路机及时收光,以消除表面纵向轮迹。

表现形式8:压实度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

形成原因:①碾压方案不符合要求或碾压不均匀,存在局部漏压现象;②填筑厚度过大或含水率控制不当;③填料粉碎不充分;④土质变化,没有再做新标准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仍用旧的最大干密度,没有进行调整;⑤碾压完成后没有立即报检,检测时灰剂量已出现衰减。

预防措施:①确定合适的碾压方案;②确定准确的松铺系数和填筑厚度;③填料应粉碎到规定的要求;④土质变化时须重新试验;⑤压实完成后须及时组织报验[2]。

表现形式9:实测压实度超过100%的点过多。

形成原因:①标准击实验不合格,土质变化后没有采用新的准确的最大干密度;②路基填料不均匀;③有效石灰掺量不足或不均匀。

预防措施:①选择土质均匀、具有代表性的填料②土质变化后,做新的标准试验;③采用划格法布灰,保证有效石灰用量,确保灰分布均匀。

3 结束语

路基土方工程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很多,且涉及材料选择、标准试验、施工工艺等多方面,但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参与路基建设的施工者、管理者的质量意识淡薄,没有严格认真遵守施工操作规程和强制性条文的有关规定。所以认真总结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为路基土方的工程质量提供保障是必要的。

猜你喜欢
土质表现形式石灰
暮春壁秀映石灰
不同有效成分的石灰消毒防病效果的比较试验
高含铁大比重土质对泥浆配比的影响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公路路基施工中过湿土的施工对策研究
不同土质和埋深工况下送电工程土石方费用研究
土质文物盐害中硫酸钠的研究——从微观到宏观
高浓度高气压在烧结用石灰气力输送中的应用
石灰: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在公司的应用
贪腐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消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