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教学法在麻醉恢复室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2021-04-04 07:35王磊刘欣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18期
关键词:麻醉教学法护士

王磊,刘欣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手术室,内蒙古包头 014010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在麻醉恢复室护士规范化培训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护士的学习效率、主动性和积极性,培训效果不理想。 麻醉恢复室护士承担繁重的多元化工作,护理工作专科性强,需要护士具备全面的综合护理能力,专科知识水平、操作能力都比较高。 为适应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的需求,需要加强对护士的规范化培训,积极探索有效的培训教学方法,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改变过去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目标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目标驱动的方法,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在培训工作中,引导护士努力完成目标,强调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其优势逐渐显现。目标教学法对培养护士的思维能力、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有良好的作用,有利于护士对相关护理内容扎实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在麻醉恢复室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目标教学法设置具体、明确、可操作教学目标,使师生都能明确目标,引导教学工作,教师有针对性地备课,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思考,有效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达到培训的目的。

1 目标教学法的概念和实施原则

1.1 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以教学目标为教学主线或者导向,充分利用掌握学习、目标分类学等理论。 要求在备课阶段,教师要充分把握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围绕教育总目标、教学总目标、阶段目标,由此进行具体的教学。 目标教学法将教学过程分为多个步骤,导入教学、展示教学目标、展开讲解等[1]。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反馈,及时矫正调控教学过程,使其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实行目标教学法,是为了使学生有学习的方向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减少学习的盲目性。相比其他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更加注重教学过程[2]。 在教学过程中,主线就是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目标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逐个目标,以实现目标作为学生的动力。目标教学法注重知识的实践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获得知识技能。

1.2 目标教学法的原则

1.2.1 目标中心原则 目标教学法遵循目标中心的原则,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关键,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与教学目标密切联系。 设计教学目标要难易适中。 教学目标过于简单,学生容易不重视,学习态度不端正,影响教学效果。 如果教学目标过难,容易使学生的自信心受挫,难以达到规定的目标,容易产生懈怠甚至厌烦[3]。 教学目标是起点,也是终结点。 一个目标较大,可以设置不同的短期目标,循序渐进,直到实现既定的整体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要有期限性、有效性、科学性、可行性、可评估性。 制定目标不能过于抽象,否则不能发挥指导效果。把握好目标设定的限度,适度的难度,合理规划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设计教学目标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活动、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从学生主体出发,不能脱离学生的能力范围,以及知识水平[4]。

1.2.2 学生为主体原则 实施目标教学法,要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为指导。 根据学习的内容,制定教学过程。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引导、促进学生的学习[5]。学生是教学对象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从旁协助,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划分不同的层次,制定相应的目标。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学习情况,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及时发现护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合理调整目标,与护士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使每个参与培训的护士都能够获得进步[6]。

1.2.3 优化原则 在培训工作中,制定总体教学目标,然后根据内容,科学设置细分小目标。 每一个阶段目标实现后,都要进行考察和反馈,根据培训的实际情况,及时优化调整,更加符合护士的实际情况。目标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护士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使目标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7]。优化目标,对护士更加有针对性。 因为在培训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护士学习不理想,或者难以达到目标。 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改善优化,理论联系实际,其制定科学性的目标,实现理想的学习效果。

1.2.4 全面性、整体性、系统性原则 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不能因为护士的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在教学中对护士存在偏见。培训教师要因材施教,公平公正对待学生,提升每位护士的护理能力。 及时对护士的问题进行解答[8]。不仅关注护士的知识和技能,也要关注护士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要明确技能、情感、认知的关系,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培训工作,激发护士的潜能,关注护士的情感变化,适时给予鼓励和激励,使护士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其能够始终围绕目标进行学习。 教师要使教学内容形成清晰的系统,教学更加有逻辑性。 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明确教学框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1.2.5 反馈校正原则 应用目标教学法要遵循反馈校正原则,避免偏离教学目标,影响教学效果。 调整教学目标的基础性要素是反馈信息,以及护士的心理特征。 在规范化培训教学中,完成各个短期目标后,需要统计分析绩效情况,了解护士这一时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 保证教学效果,需要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9]。目标教学法最初提前制定目标,实际情况可能发生变化,后期合理的调整十分必要。如果全部培训结束后再进行优化,就没有任何价值。 因此,需要在目标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信息交流, 调整学生不能或者很难完成的目标。 评估护士的学习现状和效果。 护士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知识基础等存在差异,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完善目标。

2 目标教学法在麻醉恢复室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实施

2.1 设计教学目标

在麻醉恢复室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应用目标教学法,教学目标是灵魂。 在培训教学中,首先要科学设计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对于麻醉恢复室的护理工作, 确定教学目标要围绕麻醉恢复室的工作进行,以麻醉恢复室的工作内容为依据,以护士的工作特点、学习特点为参照,结合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的相关研究和成果。 教学目标的适用要有针对性,针对麻醉恢复室护士,难度适中[10]。 综合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麻醉恢复室的患者特点,教师的经验和能力,护士的能力水平,从而切合实际情况。 设计教学目标分为不同的层次。 比如分为情感态度目标、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是作为合格的麻醉恢复室的护士,需要有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尊重爱护患者、对工作认真细腻等品质。 技能目标是麻醉恢复室的护士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 知识目标是麻醉恢复室的护士,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

设计教学目标之前,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充分了解麻醉恢复室护士对学习的愿望、情感特征、认知特点、对麻醉恢复室及护理工作的理解情况,调查医院及麻醉恢复室对护士能力的要求。 根据调研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同时要规范护士培训中教学目标描述标准[11]。 合格标准三项要素,包括实现目标的合格标准,构成目标的条件,以及护士的行为方式。 对护士的学习结果具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方便反馈,及时调整培训进度和内容。

2.2 目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2.2.1 展示教学目标 对麻醉恢复室护士开展规范化培训,应用目标教学法,首先要向护士展示教学目标,使护士明确学习目标,避免在之后的培训学习中盲目随意。每节课教学前,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使用的教材情况,有的教材中明确展示有教学目标,有的没有。 不管使用的教材如何,在具体的护理培训工作中,都需要发挥教师自身的能动性,不能单纯依靠使用教材中的目标[12]。 在培训教学中,需要根据医院麻醉恢复室的具体条件、设备等,因地制宜。 根据所培训的护士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目标。 展示教学目标的时机,通常在每节培训课前,展示本节的教学任务。 或者在新课开始时,对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集中展示。 在培训教学中可以综合使用,使护士对培训内容有整体上的了解,对培训总体目标心中有数。 同时对每节培训课的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带着目标去学习。 护士不断完成一个个小的目标,最终完成麻醉恢复室的整个培训目标。

2.2.2 实施教学目标 展示完教学目标后,培训教师要引领护士开始正式进入培训课程学习中。 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就是这一教学过程。 对于麻醉恢复室的护理工作,具体的教学安排需要依据麻醉恢复室护士的工作内容情况,分不同的类别。 比如本节课讲解麻醉恢复室患者的基本护理理论,设计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进行讲解教授,向护士讲解理论知识,使其能够深入理解麻醉恢复室的基本护理并能够熟练掌握[13]。 如果为麻醉恢复室患者的护理动手操作课程,设计培养护士操作能力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模式、协同模式等,开展麻醉恢复室患者的护理工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技能水平,同时在此过程中,培养护士的情感态度,使其能够尊重、关心患者,对患者有良好的沟通交流等技巧。 实现情感态度目标,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并且贯穿于整个培训教学始终。 在对麻醉恢复室护士的所有规范化培训中,都要将情感态度目标贯穿始终。 培训教师在示范时,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比如对患者动作轻柔,态度和蔼,工作认真仔细等。

2.2.3 教学评价 评价教学效果是实施目标教学法的最后一个阶段。 评价教学效果的方法主要包括终结性评价、平行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在不同的时间,实行不同的评价方法。第一轮教学效果评价,为形成性评价。在培训进行一阶段后,对护士的培训效果进行测试[14]。 培训教师要认真分析护士的测试结果,主要是为了从中反馈问题,明确教学漏洞,从而及时调整改善。 由此开展补救教学培训,补充漏洞,以及解决护士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完成后检验,也就是平行性评价,评价补救教学的效果。 每个阶段的形成性评价时间,由培训教师根据培训进度和内容进行设置。 整个培训完成后,是最终的检测,即终结性评价。最终对所有参与培训的麻醉恢复室护士,检测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情感态度。 可以参照正常评价模式,评估理论结果[15]。 在实践中评估护士的技能水平和情感态度。 考评方式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口头答辩、书面考试等途径。

3 目标教学法在麻醉恢复室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实施建议

3.1 优化教学目标,明确重点

对麻醉恢复室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中,使用目标教学法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在培训过程中,要使护士掌握麻醉恢复室患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并且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还要培养护士的人文素质,具有医学人文素养,传授正确的思维模式和方法。 在实行目标教学法时,要与时俱进,优化教学目标,同时要明确侧重点[16]。 任何一项技术都存在关键环节。 目标教学法要适应麻醉恢复室对高素质护士人才的需求,明确职业技能需求为导向。在培训教学中,确定重点训练、重点环节等。 制订培训计划时,要使护士对麻醉恢复室的关键技能熟练掌握,保证重点技能的训练时数,保证训练环境。培训教师调查分析麻醉恢复室及护士后,制定教学计划,执行目标教学法。 教学工作要循序渐进、有目标、有计划,避免过去只凭经验盲目教学的方式。使护士明确本周的学习进度,应该掌握的学习内容。通过从大到小的各个层次的目标,使培训学习具体化,教与学更加系统化,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培训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拓展知识面,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学习先进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用于麻醉恢复室,向护士传授,使其掌握前沿的护理技术,应用于麻醉恢复室,提升护理水平。

3.2 改变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将目标教学法应用于麻醉恢复室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中,需要改变传统的培训教学模式,坚持学生主体的原则。 将参与学习的护士作为主体,教师主导,从而有效实施目标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对教、学双方进行合理的布局,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活动,目标明确。 教师要为护士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系统的教学目标,使其能够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能够真正实现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讲解还是示范,都要关注护士的反应,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如有必要,应该进行反复示教。培训教学工作要注重因材施教[17]。 一些护士进度相对较慢,自信心不足,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教师要更有耐心,指导护士反复练习,分解操作步骤,直到熟练掌握。对于学习进度快、反应敏捷、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护士,可以采取启发的形式,鼓励护士多思考,

3.3 完善教学评价与反馈,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

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是培训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将评价与培训教学活动脱离,忽略评价与教学过程的结合,忽视护士的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忽略学习的过程,只关注培训成绩。 麻醉恢复室对护士的要求比较高,必须使护士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才能有效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 应用目标教学法开展培训教学工作,不能忽视评价,必须完善教学评价,包括护士的综合素质、操作技能、理论知识等。同时建立相应的教学反馈机制,根据护士的反馈信息,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保证目标教学法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与护士的互动,注重改变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方式,强化教与学的互动性,比如适时向护士提问等。布置一些病例分析的任务及题目,发展护士的创造性思维,强化技能学习[18]。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护士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心、人文素养,以及对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要提高麻醉恢复室护士的心理应激能力,能够科学、冷静地应对和处理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目标教学法的教学结构环环相扣,各个目标都有其实现的意义,从而提升护士的综合能力。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麻醉恢复室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应用目标教学法具有良好的作用。 目标教学法可以避免培训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教与学提供引导。 应用目标教学法,要遵循目标为中心、学生为主体、反馈矫正等原则,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计划。 在培训中要明确重点,因材施教,充分利用目标教学法的反馈矫正理念,不断提高麻醉恢复室护士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麻醉教学法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