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分析

2021-04-04 08:33陈莉月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物医学废弃物实验室

陈莉月

上海飞域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上海 201612

实验室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以及检验检测等社会服务工作的必要场所,生物医学实验室在从事生物医学研究、实验教学和检验检测等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物医学实验室的污染一直是个困惑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难题,随时威胁着实验室人员的安全。生物医学实验室的污染源包括生物化学品等可见污染源,也包括有细菌、病毒等隐形污染源,加上其污染源和开展研究的病原体及生物试剂的特殊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导致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也是上世纪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随着生命科学技术和生物医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创新,生物医学实验室数量及其使用频率呈现快速上升态势,对建设和装备生物医学实验室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中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物医学实验室操作规范和法规,主要有各类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装备、环境保护、危险化学品管理、同位素和放射性污染物防治、病原微生物安全管理、医疗废物处理、特种设备管理、实验室工作规程等,对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建设和装备都有规定,对其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操作也有规定,对保障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运转提供技术支撑。该文拟对我国生物类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进行较全面系统分析,及时发现生物类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完善生物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及运行机制, 减少或规避生物类实验室安全事故,保障生物类实验室正常运转以及实验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1 加强我国生物医学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实验室安全是保障实验人员职业健康和实验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实验室的安全主要包括设施设备安全、个人防护安全、操作安全和管理安全。 随着我国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的重视,实验室环境装备和安全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个人防护装备方面也有明显提高,但是实验室的获得性感染病例仍时有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为意外事故,仅2000—2009 年间,就报道了83 例获得性感染病例[1]。 这些事故暴露出实验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规范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暗示了我国生物医学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亟待改善。

生物医学类实验室在操作过程中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如在进行检测任务或者科研实验时,实验人员需要接触一些可能携带了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样品,不规范的操作和个人防护会给工作人员带来不同程度的威胁[2];实验室污染的废弃物及生物化学试剂的任意排放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也产生很大的威胁,还严重地污染了环境;部分化学试剂易燃易爆,操作不当可能会危及生命等。 另生物医学实验经常需要用到注射器、 针头、吸头、培养皿、剪刀、解剖刀等锋利及易产生尖锐的伤害性的实验器具,在实验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也会对人体造成损伤。 实验室废弃的生物材料没有及时消毒灭菌处理,或者与其他实验材料和试剂接触,也会成为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源引发实验室安全事故。生物医学实验室存在诸多方面的安全隐患,为此,应时刻加强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避安全风险,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 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生物医学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幅员广阔,生物医学实验室主要分布在我国大部分的城市,实验室分布较分散,如涉及县级就有医院检验中心、公安局刑事检测中心、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疾病控制中心生物实验室、环境检测中心菌落检测实验室等属于生物医学实验室,很多基层实验室由于培训不方便或者缺少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明确不到位,有些生物医学实验室甚至还没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大中型城市生物医学实验室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也是普遍存在的,绝不是个别现象。

2.2 生物医学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部分生物医学实验室由于人员流动性、培训力度跟不上等原因,导致其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实验室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了解、对安全事故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有些实验人员过于重视检验和科学研究等,对安全教育和安全考核没有足够重视,如需要培训教育后持证上岗的区域没有准入制度和没有准入标识,对危险源的存储和有风险的设备缺乏安全警示标识,如生物安全标识,易燃易爆标识、高温标识等。另生物医学实验室还有很多特殊的仪器设备,如激光共聚焦、核磁共振仪、基因测序仪,生化分析仪、生物显微镜、液氮罐、钢瓶、超低温冰箱、灭菌锅等,均都要严格按照流程操作或者持证上岗,由于培训不到位,实验人员工作流程把握不准、操作不当等,均可引起安全事故,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 研究发现[3],中国生物医学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较薄弱,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的现象较严重,是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生物医学实验室试剂药品管理不到位

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实验涉及品种多,如生物/医学实验室常用生物、化学、材料、药学、解剖、病理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有多种化学、生物试剂和药品,甚至还有包含易燃易爆品、剧毒品,放射性危害物质;其防护要求和管理要求具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不同之处。 研究发现,部分生物医学实验室常用或不常用的生化试剂药品管理不到位的主要表现有没有按规范分类存放、领用和保管,台帐记录管理不规范、过期药品处理程序缺失等。

2.4 生物医学实验室环境和仪器设备管理不规范

实验环境是实验数据准确、重复高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保障实验人员身心健康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医学实验室环境的建设和装备应严格遵照建设和装备的规范和标准,如PCR 实验室对换气次数、温度、湿度等均有要求,应定期更换初、中、高效过滤器,检查新风空调、排风机、阀门等设备状况,确保实验室运行过程中温度、湿度、压差、菌落数等关键参数符合标准和规范。 大部分基层生物医学实验室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问题,生物医学实验室在建设装备时大部分都是委托有资质和经验的公司建设和装备,达到规范后移交给使用方管理,但在运行过程中很多实验室没有按时定期检测实验室相关指标。有些实验室疏于管理:实验室走廊和实验室内堆放杂物、垃圾桶满了没有及时清理、一些仪器设备(如冰箱、培养箱、烘箱)上堆放了实验耗材以及各种杂物、部分实验室堆满了一些待报废仪器设备、实验室摆放杂乱等,不仅严重影响了实验室的环境卫生,也影响了实验室的洁净度、气流组织、人流物流污物流以及整体整洁和美观。

2.5 生物医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不规范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也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医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耗材品类繁多,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复杂繁多。 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废弃物主要为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病理性废物(动物组织、器官或尸体等)、损伤性废物(医用锐器:针、刀、锯及玻璃制品)、药物性废物(一般医药、致癌药物、免疫药物、血液制品等)、生化理化试剂废物等。这些实验废弃物大多数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毒性和蓄积性。有些实验室人员缺少废弃物处理的安全意识和知识,存在废弃物直接排放的现象[3]。 生物医学实验室排放的废弃物中部分含有剧毒物质,如若不能妥善处理直接排放,毒性物质会逐渐积累在环境中,将对实验室人员及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因此,生物医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废弃物处理相关规定和要求,妥善处理好生物医学实验废弃物,最大限度地降低实验室废弃物对人员及环境的污染。

3 我国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坚持求真务实,健全和完善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

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求真务实,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职工安全放在第一位;应要充分认识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强化安全红线意识。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准则,注重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如建立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危险源全周期管理制度,建立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应急制度。 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家和相关部门已颁布了实验室建设和装备规范、实验室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实验室安全使用规章制度,实验人员准入制度,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前的培训管理制度,实验室仪器标准操作规程与实验人员操作仪器的培训制度,实验室试剂与药品管理制度,以及实验室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以及实验室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实验室应急预案等。 各单位应加强生物医学实验室规章制度建设,明确职责,狠抓落实,确保每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4]。

3.2 强化持久以恒,狠抓安全教育宣传培训,提高实验室人员安全管理的意识和责任

实践证明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8]。 各相关单位要持久以恒,持续开展安全教育,强化知识能力培训,提高实验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实验人员安全防护能力,遵守操作规程和实验室管理规定,是预防实验室事故的主要途径,亦可通过安全事故的案例来剖析、分析和总结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隐患以及造成事故的原因和教训,让更多实验室工作人员身临其境,自觉加强安全管理意识,并付诸于实际行动。各生物、医学类协会、机构也应组织会员单位交流和学习安全防护的经验和知识,分享有效的安全培训方式,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和能力,及时发现和尽量消除事故的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避免事故对实验人员的伤害和国家财产的损失[4-6]。

3.3 加强组织保障,做好安全工作能力建设

生物医学类实验室维持与运转需要足够经费支持,主要包括实验室人员培训教育、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位单位应保障机构人员参加培训和学习的经费,保障生物医学类实验室仪器的保养、维护和更新的经费,保障实验室水电、废弃物处理等日常运转经费,尽可能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防患未燃。各单位应按要求配置和管理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安全防护设备,生物医学实验室应根据实验需要配置不同的防护装备,并定期检查和补充。实验人员的安全防护装置和设备包括个人防护用品和实验室公共防护设施。各单位应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定期检查更新电源(插座)、电线、煤气胶管等,定期检查和更新实验室简化消防设施等,还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生物安全柜、排风柜、手套箱、应急洗眼器和应急喷淋装置等安全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检查和核对高温、危险品、剧毒品、生物安全、紧急出口、紧急照明等实验室安全警示标志以及实验室紧急联系人的电话等[6-7]。

3.4 强化层层落实,健全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把实验室安全分解,明确职责,层层落实,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实验室安全是单位一把手工程,强化法人的主体责任,各位单法人是实验室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强化法人主体责任。 实验室管理人员和质量控制人员要严格遵照实验室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实验室日常和运行管理,定期到实验室开展检查和督导,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实验室工作。 实验室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实验室相关规范和质量控制要求使用和管理实验室仪器,管理实验室试剂与危险品,妥善处理实验室废弃物等[8-10]。

3.5 强化责任追究,建立安全工作奖惩机制

生物医学类实验室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问责追责机构,把实验室安全纳入所辖区的生物医学类实验室工作考核内容,对在实验室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能履职尽责的单位和个人,在考核评价中予以批评和惩处。 各有关部门要对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开展责任倒查,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及个人的事故责任,依法依规处理。 对于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存在重大问题,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彻底的单位,上级主管部门会同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按照各部门权限和职责分别提出问责追责建议。

4 结语

生物医学实验室具有科学研究、实践教学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也是培养社会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只有安全有效的实验防护、认真专业的实验操作和日渐完善的实验管理,才能有效控制实验室事故的发生。 实验室安全需要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所有相关人员都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牢记安全要点,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及时检修实验室装备和仪器,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生物医学实验室的试剂、耗材、器具的采购、保管、使用、报废等工作,方能确保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安全高效运行,切实保护实验室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国家的财产安全。

猜你喜欢
生物医学废弃物实验室
刍议“生物医学作为文化”的研究进路——兼论《作为文化的生物医学》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的思考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