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客家蓝染的现代活化途径探索

2021-04-06 06:15叶清珠陈东生罗奋涛甘应进
毛纺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蓝靛染色服饰

叶清珠,陈东生,罗奋涛,甘应进

(1.三明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2.纺织服装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108;3.江西服装学院 现代工程技术中心,江西 南昌 330201)

客家蓝染技艺承载着客家人的历史文化信息、精神信仰以及价值取向[1],是中华汉族传统工艺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蓝染在各民族草木染应用中具有代表性,是草木染的典型技艺结晶。

现今对客家蓝染技艺的研究也颇丰,对现有成果可总结出:①客家蓝染在色彩上以青色系列为主,常表现为藏青色、青灰色和黑色以及不同明度的色相[2-3];②客家蓝染特征与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劳作方式、风俗习惯等息息相关,蓝染服饰主要表现为宽松、简洁、朴素、平和、实用的风格[4-5];③客家蓝染既有中原古风的内涵与韵味,又融合了南方畲、瑶少数民族的特色[6-7],是一项值得尊重并将之延续下去的民间独特艺术。

我国的蓝染研究多以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的技艺文化为主,而同样拥有悠久历史的汉族草木染技艺与文化却涉及较少。本文以传统客家蓝染的历史文化以及客家蓝染面料与服饰特征为基础,探索蓝染技艺的现代活化途径,为我国汉民族纺织服饰文化补充新篇章,并挖掘出客家蓝染技艺的现代活化价值。

1 客家蓝染溯源

1.1 客家蓝染应用历史

客家民系源流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最迟形成于南宋时期,作为一个具有华夏古汉人特征的汉族分支[8],客家的蓝染技艺同样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

在客家聚集地的闽粤赣边区,盛产蓝靛,客家先人就地取材,直接使用蓝靛染成蓝、黑服饰穿上身,与天地谐和。明朝时期,茶蓝在闽地客家聚居地广泛种植应用,从客家蓝衫染料使用情况看,茶蓝是最佳之选[9]。制靛方法主要采用沉淀法[6],沉淀而得的靛泥晒干成靛青,方便贮藏、运输和交易。客家无论男女都需要在山地从事生产劳动,选择耐穿耐旧的麻、棉材料和耐脏的蓝色、黑色染成的蓝衫,适合客家人的生存劳作方式,既经济又便利。

1.2 客家蓝染衣饰文化

客家传统服饰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以中原汉服为基础,吸收了畲、瑶等少数民族的服饰元素,并逐渐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而发展起来的艺术结晶[7]。客家蓝染技艺所采用的服饰面料主要是苎麻、葛布、棉布和少量丝绸,染料为蓝靛。客家服饰工艺精湛,且融入了客家族群的风情习俗、艺术智慧和审美情趣,含蓄内敛,透着平和与自信。蓝染是客家服饰面料染色加工的最主要方式,代表着客家的衣饰文化。蓝衫则是客家典型的符号与图腾象征,男女老少都穿,其造型反映出了客家服饰巧妙、简洁的特点,体现了客家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及勤劳、朴素、节俭、包容的民族精神。客家服饰在色调上以“素”为美,主要为蓝、黑、白等颜色,摒弃了中原服饰色彩的等级观念,追求朴素自然的风格。蓝的天、黑的土,渗透着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至南方过程中内心渴望平静安宁的情怀,同时崇尚节俭,款式以经济适用为原则。

总之,客家蓝染衣饰色彩温文尔雅,造型、纹样装饰独特,尽显客家服饰审美中的实用价值,这些均体现着客家人在南方丘陵地带的生存方式与客地文化。

2 传统客家蓝染与服饰

2.1 客家蓝染工艺

客家蓝染技艺富有南方山区特色,南方丘陵地带多产大菁叶,蓝靛的制作一般采用沉淀法和草木灰法。先将新鲜蓝草切断、清水浸泡,使其腐烂、发酵,之后倒入草木灰使其沉淀,最后制成蓝靛。蓝靛为膏状,晒干为块状,便于储存。蓝靛不溶于水,将其溶于碱性溶液还原后方可染色,面料浸染0.5 h后与空气中的氧结合进行氧化发色,颜色由绿逐渐变蓝,其色素氧化成不溶性靛蓝素而固着于面料纤维上。反复多次浸染、氧化,颜色逐渐加深,深色即为青黑色。客家蓝衫服饰色彩中的黑,即经过多次反复浸染、氧化而成的青黑色,蓝色则浸染次数较少而形成。

2.2 客家蓝染面料

传统客家蓝染面料,朴实、素雅。蓝染花布中的图案大多图案大多取材于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与神话传说,寓意吉祥。图1~4为晚清至民国时期三明市明溪县民间所产的蓝染面料(作者藏品)。受传统手工蓝染技术与条件影响,染布颜色深浅不一,色彩有差别,同块面料染色也不均匀。图1为纯色蓝染面料,图2~4为蓝染印花布,以花草图案为造型,连续分布,图案方向根据面料大小与用途灵活布局。

图1 客家传统民间蓝染纯色面料

图2 客家传统民间蓝染印花布(一)

图3 客家传统民间蓝染印花布(二)

图4 客家传统民间蓝染印花布(三)

2.3 客家蓝衫

图5为丝绸蓝衫(作者藏品),来源于三明市泰宁,为客家妇女在较为隆重场合所穿的蓝衫,日常则收起。此件蓝衫为清末制品,面料为本色提花真丝缎,也是整块面料染色后再裁剪缝制。面料采用提花组织,图案若隐若现,素雅内敛。衣服结构为立领、大斜襟、宽身宽袖、一字蜻蜓扣,整件上衣无其他任何装饰。

图5 客家妇人隆重场合所穿蓝衫

3 客家蓝染的活化途径

3.1 染材的现代拓展应用

传统客家蓝染的染料主要为蓝靛,面料以粗硬的麻、朴实的棉为主,还有少量丝绸。现今客家分布地区几乎无蓝草种植从业者,野外蓝草资源稀少,且蓝靛加工耗时长、工艺程序繁琐,因此现今以蓝染技艺演化出来的草木染,染材除了蓝靛,还有南方地区较易获取且可以直接提取色素使用的栀子、姜黄、茶叶、柿叶、苏木、紫草、石榴皮、玫瑰花、艾草等,解决了染料成本高、资源少的不足。面料也不再局限于天然棉、麻面料,大量柔软舒适、弹性好的再生纤维素面料,如粘胶、莱赛尔纤维、竹浆纤维等原料的机织面料与针织面料,染色后色彩更加亮丽,面料风格更加贴合现代时尚消费需求。同时,各类蚕丝、纯毛面料的草木染色应用也使产品更加高端华丽。

3.2 色彩的丰富及多色套染的应用

随着染料的拓展应用,如栀子、姜黄等可染出黄色,紫草可染出紫色,苏木、茜草等可染出红色,石榴皮可染出咖啡色,茶叶、艾草等可染出棕色。因此,色彩也呈现出冷、暖不同色系,赋予染色面料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及心理体验。而现代多色套染的技术应用,更使草木染色呈现出缤纷、绚丽的效果。多色套染将面料在不同颜色的染液中染色,一般先染浅色后染深色,色彩间还会形成过渡色,多色套染梅花如图6所示,将中间的白色梅花缝好抽紧染黄色,再将黄色梅花缝好抽紧,整块面料揉成团,用细绳捆扎染蓝色,再解开细绳重新捆扎染红色,最后解开细绳及缝梅花的线,通过缝绞、捆扎的方法分步实现多色套染效果。

3.3 纹样图案融入现代审美需求与精神需求

客家蓝染服饰素雅、朴实,符合现代人追求恬静、自然、和谐的生活理念,配以扎染、蜡染、描染等手段,可开发出风格独特的现代服饰面料[10-11]。通过折叠夹染的方式形成图7中下端的条纹,沉静紧致;通过线绳绕绑的方式形成图7、8中的的圆形图案,活泼有序、素雅别致;通过蜡液描绘图案、染色、去蜡的方式形成图9中的花朵图案,柔美、素雅、脱俗,透着女性的优雅。图10采用缝、抽、捆绑的工艺进行多色套染,突出龙马纹样,表达奋发向上的龙马精神。

图7 现代蓝染面料(一)

图8 现代蓝染面料(二)

图9 现代蓝染面料(三)

图10 现代多色套染龙马图案

3.4 蓝染在服装上的创新应用

将现代蓝染创新面料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可开发出清新、淡雅,富有灵气,透着艺术气息的时装,如图11、12所示,将时尚礼服采用扎染工艺处理面料后得到了素雅的色彩,明暗虚实的色晕,神秘原始纯洁的吉祥鸟、鱼鳞、草木、几何图案等,使现代时尚小礼服裙展现出婀娜优雅、经典醇厚的韵味,从而将时尚、艺术、传统技艺完美融合。

图11 现代蓝染礼服设计(一)

图12 现代蓝染礼服设计(二)

现代知名服装设计师及蓝染爱好者也将客家蓝染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满足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在众多蓝染服饰品中,展示了蓝染的恬静与优雅,将传统蓝染技艺在现代服饰中的活化应用表现的得淋漓尽致,如图13、14[12]所示。

图13 中央美术学院吕越设计的蓝染T恤

图14 中国台湾洪丽芬设计的蓝染上衣

3.5 蓝染在饰品上的创新应用

将客家蓝染技艺应用于饰品制作中,也可开发出清晰脱俗、别具风味的个性化产品。图15为采用蜡染工艺完成的现代蓝染帽,将传统蓝染技艺与现代服饰品完美融合,清新雅致。图16为采用扎染工艺完成的多色套染如意纹样挂饰,可作为家居饰品或旅游文化产品,富有传统文化气息,让蓝染技艺焕发新光彩。

图15 客家蓝染现代帽饰

图16 如意纹样多色套染挂饰

3.6 蓝染在抗菌功能性纺织产品中的创新应用

很多常用的天然植物染料,如蓝草、栀子、黄柏、艾草等染料,自身即为中草药,具有消炎抗菌功效。因此,经这些天然染料染色后的面料被赋予了良好的抗菌、消炎等医疗保健功能,且不影响面料自身的手感及其他服用性能。如五倍子染色可赋予面料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良好的抗菌作用[13]。采用紫甘薯色素上染羊毛织物,则赋予织物较好的耐摩擦和耐水洗色牢度,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可达98%,实现良好的抗菌保健功能[14]。随着人们健康与卫生意识的不断加强,天然植物染料染色的抗菌纺织服装产品逐渐被普通大众认识并推崇,经天然植物染料染色后的抗菌纺织品被广泛应用于内衣、运动服装、鞋袜、毛巾、床上用品等。

4 结束语

客家蓝染是我国民间一项亟待保护和传承的非遗技艺,更是我国汉民族的一项优秀传统纺织技艺。客家人聚集的南方丘陵地带多为亚热带气候,植被资源丰富,植物染料品种繁多,可为客家蓝染的现代活化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染料资源。结合蓝染技艺所呈现出的大量变幻莫测、极具韵味、非笔墨所能描绘的图案,可开发出既具有艺术魅力又具有环保、抗菌功能的服饰品、家居饰品、旅游文化产品以及医疗保健纺织服装产品,为纺织饰品设计方向开辟新领域,从而实现客家传统蓝染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应用。

同时,草木染所需染材及染色工艺残留物具有良好的环境兼容性,以及与生俱来的天然抗菌功能,使得客家蓝染的活化研究成为了目前纺织行业向生态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助推力。客家蓝染取材天然,蓝染服饰沉静内敛,尽显客家服饰审美中的实用价值与民族精神,是我国优秀的纺织印染传统技艺。将传统客家蓝染技艺与现代印染技术相结合,弥补传统技艺的局限与不足,并融入现代人追求自然、美好、和谐、健康的审美理念与消费需求,可有效实现传统客家蓝染技艺的活化传承。

猜你喜欢
蓝靛染色服饰
无限路及其笛卡尔积、直积的孪生α-距离边染色
蓝靛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动物“闯”入服饰界
关于路的k-方图的邻点可区别-边全染色和第一类弱全染色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山菊花
△(G)=8且不含有三角形,4—圈的平面图的完备染色
蓝靛金箔,历久弥珍(中国画)
蓝靛种植增收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