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2021-04-06 03:22吉丽霞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学前教育幼儿园

吉丽霞

摘 要: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幼儿得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因此需要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文章主要围绕学前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展开讨论,详细阐述了教师注意言行,给予幼儿积极引导;重视观察幼儿,掌握幼儿行为习惯;开展相关活动,创造积极行为环境;结合幼儿家庭,构建全面引导氛围等几种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园;行为习惯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这个人思想品德和生活態度的体现,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体现出个人素质,并且能够引导自身积极前进。在学前教育中,幼儿园教师不仅应当对幼儿的个人品德进行积极引导,也应当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持续培养,以便于使幼儿能够成为综合素质较好的社会人才。而在具体的学前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对幼儿进行全方面的综合引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教师注意言行,给予幼儿积极引导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相处时间最长,幼儿在与教师相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教师的个人影响。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注重个人的语言与行为,一方面通过自身的行为为幼儿留下良好的印象,另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个人语言与行为向幼儿传递良好行为习惯的积极观点,从而对幼儿的个人认识形成积极引导,使幼儿能够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带来的好处,并且产生提高个人行为习惯的主动要求,也能够对幼儿今后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带动作用,能够达到较好的培养效果。

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应当随时注意个人所说的话语,一方面要与幼儿当前所处的年龄阶段相符合,另一方面需要重视个人的行为,不仅需要体现出对幼儿的关心与爱护,也要体现出与不同幼儿相适应的特点,使幼儿能够在教师的行为示范中明确当自己遇到相似状况时应当如何处理,为幼儿提供解决问题与探索生活的良好示范。而幼儿在与教师亲密相处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积极行为方式的影响,能够在幼儿个人行为方式形成过程中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二、重视观察幼儿,掌握幼儿行为习惯

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不仅需要从个人出发,注意个人的言行举止,给予幼儿积极的引导,使幼儿能够得到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支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师需要重视对幼儿的全面观察。通过观察幼儿,幼儿园教师不仅能够掌握幼儿现阶段行为习惯的发展程度,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幼儿行为习惯的不足有所了解,能够在掌握幼儿行为习惯的基础上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举止的培养,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积极举措,能够有效提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程度。

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应当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观察量表,对幼儿行为从整体上分为不同的观察角度,对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进而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类并进行一定的判断。虽然教师个人较为主观,但教师在普遍观察中形成的观察维度较为客观,并且与班级内幼儿整体情况较为符合,能够得出较为均衡的观察维度。在此基础上对幼儿进行个别观察,能够对幼儿的优势行为以及消极行为都形成较好的观察记录,能够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有全面掌握与了解,进而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行为指导。

三、开展相关活动,创造积极行为环境

学前教育过程中的幼儿年龄较小,缺乏相关社会生活经验,因此在面对不同的生活场景时,由于经验的缺乏,幼儿很容易在不同选择中选择错误的那一个。这与幼儿自身道德水平以及个人思想关联程度较小,而与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足关联较大。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幼儿园教师需要重视开展与幼儿自身行为习惯成长相关的不同活动,为幼儿创作认识到在不同的场景中应当如何进行选择的创新性活动,为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提供积极的整体环境,使幼儿能够在积极行为环境中不断提高个人行为习惯的质量。

幼儿在生活中的场景较为单一,经常表现为幼儿园环境、朋友交际环境以及家庭生活环境等。因此,幼儿园教师在为幼儿开展相关活动过程中,也需要根据上述三种环境来设定活动的主题、环节与内容。一方面,与幼儿生活相贴近,开展相关活动能够增加幼儿的熟悉感,也能够减少幼儿参加活动的不适应感。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的感受更加明显而强烈,也能够使幼儿在活动结束后将活动中获取的经验直接转移到个人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言具有积极作用。

四、结合幼儿家庭,构建全面引导氛围

学前教育中幼儿的成长不仅与幼儿园教师的教育与引导相关,与幼儿的家庭也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园的积极努力,同时也需要幼儿家庭的积极辅助。因此,学前教育中幼儿园及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需要与幼儿家庭进行科学结合,从而为幼儿构建出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全面引导环境,为幼儿构建出行为习惯成长的积极氛围,增加幼儿改善个人行为习惯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在全面的环境中增强行为习惯改善效果。

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与幼儿家庭保持紧密联系。一方面,沟通幼儿在幼儿园以及家庭中的不同表现行为,幼儿家长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意见,并对下一阶段如何引导幼儿形成共同观点。这样能够为幼儿构建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连续性整体环境,不至于幼儿在幼儿园中接受的教育与在家庭中受到的家长引导存在一定的出入,使幼儿的行为观点产生偏差。而这对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而言,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能够使幼儿得到更多的纠正,也能够使积极的行为习惯得到保持增强整体效果。

五、结束语

行为习惯培养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发展。在向幼儿做好行为示范的同时,通过教育活动以及与幼儿家庭的联系为幼儿创造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整体环境,引导幼儿的行为习惯不断向好发展,为幼儿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丽颖.谈在幼儿园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151.

[2]高红.幼儿良好性格及行为习惯的疏导与培养心得[J].中华少年,2017(36):286.

[3]王琳.家园合作在幼儿习惯培养中的重要作用[J].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2017(12):51-52.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友谊幼儿园)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学前教育幼儿园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爱“上”幼儿园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想念幼儿园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