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学低段学生的德育教育

2021-04-06 14:03陈尚云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低段德育教育小学

陈尚云

摘 要:本文对小学低段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与少先队活动整合、利用课堂教学阵地、家校共育等方面展开了分析与探讨,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段;德育教育

低年级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避免说教的方式,而是应该根据年龄阶段特点,从不同的视角开展渗透式的德育教育,一方面可以实现德育教育的创新,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一、确立“集体”概念,培养集体荣誉感

处在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参与集体活动,因此,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特点,从现在开始就帮助他们确立“集体”的概念,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做事情时应该考虑班级集体的利益和荣誉,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而损害集体利益和荣誉。为此,有的教师制定了各种行为规范,并进行学生间的比赛。让学生通过反复参与以班级体为单位的活动,像全校课间操比赛、卫生比赛、拔河比赛、纪律流动红旗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知道自己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为班级体争光,而班级获得了荣誉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也会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从而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为班级的荣誉而努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具体的德育活动,让孩子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复一日的行为规范教育中,我们要重视“集体”观念教育,把德育任务与班级的目标追求结合起来,能够有效激励学生共同朝着集体目标努力,使他们感到自己与集体同呼吸、共甘苦,从而利用集体活动的力量促进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形成,使学生接受德育教育,这是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方法。

二、结合少先队的活动,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每名小学生都盼望着成为一名少先队员,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以成为一名少先队员而感到无比光荣。因此,在开展小学低段德育教育时,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少先队活动对他们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如,有的教师根据美国罗恩·克拉克先生创作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这本书设计了“细节特色章”少先队活动,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小学生关注文明礼仪细节规则,具体为见到老师应问好;校园行走靠右行;课间休息不打闹;发现纸屑要捡拾;如厕要文明;学习用品不忘带;爱护图书不破坏;质疑问难我最棒;诚实守信文明人。谁能做到上述一条,就能获得相应的雏鹰特色章。在确定了争章的标准以后,我们还要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活动形式,让孩子们了解获得不同奖章的内容标准。由于借助了少先队组织的力量,有效发挥了少先队员的带动作用,在学生间营造了竞争的氛围,通过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品德素养。而争章的活动更是学生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发挥少先队员的带头作用,设置一个个道德情境,提供具体的范例,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道德要求,从而通过参与有意义而切实可行的少先队活动,促进了学生知行统一。

三、利用学科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科的特点,努力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这样学生可以在了无痕迹中就能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同时,也避免教师使用“说教”的方式,而且相比之下,渗透的方式教育效果更加理想,维持的时间也更长久。如在体育活动中,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他们身体发展,还要发挥体育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他们的毅力和勇气,从而渗透刻苦努力、永不言败、勇于拼搏的学习精神。又如,在小学低段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时,我们尽量避免使用“灌输”的方式,而是利用各学科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授以“祖国”为主题的文章时,我们可以根据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画一画、演一演的特点,开展各种课外延伸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当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德育教育的内容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实现内化,促进学生知行统一。而且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比较,有效发挥同伴学习的作用,逐步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道德意识。

四、努力开展家校共育,打造校内、外德育环境

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与配合。为此,我们在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中,努力開展家校共育活动,通过家长学校下的一系列活动,促进家校结合,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有的学校建立起了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利用传统的家访形式,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使家庭和学校能够了解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表现,进而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教育。同时,还可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义工活动等,让家长通过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校容校貌、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等活动形式,让家长参与到低年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来,打造校内外立体化的德育教育环境。如我们根据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吃零食的特点,让家长在上、放学的路上,发现小摊点就对孩子进行现场教育,让他们不要在小摊买零食,特别是不能吃那些没有质量保证的食品。在过马路时,家长要带领孩子走人行横道,遇到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应该给予帮助,培养他们关心他人的品质。由于家长的参与,使学校的德育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既体现了德育教育的开放性,又使德育教育更加生活化,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提升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规则意识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低年级的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需要一个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的过程,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及年龄段特点,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对他们渗透德育教育,避免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参考文献:

[1]程依媛.把德育切实融入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以语文课堂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7):47.

[2]归明月.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探索[J].赤子(中旬),2013(08):259.

(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高峰小学)

猜你喜欢
低段德育教育小学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教学策略
小学中低段“语用”型作文教学的运用策略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巧用文本资源指导低段梯度写话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