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下的母婴产品供需分析

2021-04-06 04:26吴依依
中国商论 2021年6期

吴依依

摘 要: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人口方面,二胎政策使得人口年龄和劳动人口年龄年轻化,从根本上减轻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同时在经济需求方面,拉动了市场需求,加大了劳动力供给,增加了人口红利。在产业方面,该政策的实施还影响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儿童食品、儿童玩具、儿童衣物等消费品及母婴市场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月子中心等,还有政府提供的教育、医疗等产品。本文就该政策开放后母婴产品的供求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二胎政策;供求分析;政府供给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3(b)-03

1 二胎政策实施后中国消费群体的现状

1.1 二胎政策下的供给侧分析

1.1.1 儿童食品的安全和医疗健康保障的供给分析

在我国,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很重要的经济问题,是基本的生活保障。近年来,我国对食品的检查和监控力度越来越大,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食品市场是个柠檬市场,该市场始终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食品安全市场供求失衡,究其原因是政府管理下的食品安全供给不足。在不完善的市场机制下,只依靠政府的管理和治理,而不去结合市场的调节机制是行不通的,很容易让企业和厂家钻空子。企业和厂商在追求利益的时候没有严格检查食品的安全,为降低成本找寻一些廉价的生产要素替代,使得厂商提供的食品供给过量且安全不过关,该供给不是有效供给。另外,公众对食品的安全持怀疑态度。中国的观念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在“给孩子吃的一定要是最好的”中国式育儿观念上,家长宁愿花高昂的价格去购买进口奶粉,而不愿购买中国性价比高的奶粉,导致国内奶粉供给过剩。在食品安全上有效供给是不足的。医疗健康保障的供给同样不足。医疗建设在地域分布极其不均匀,农村的医疗设备较为简陋,数量较少,比较普遍分布在城镇的中心地带。

1.1.2 妇婴公共物品的提供

公共物品是一种使用了之后不影响他人使用也不减少他人享用该物品的权利。据调查表明,哺乳室在小型商场几乎是没有的,大型商场也是部分才有,且空间较小。调查显示,各区域哺乳室分布不均匀现象较为严重。即便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哺乳室占地面积也不到3%,情况较好的区域哺乳室的设施占比24%。其次,哺乳室目前还只是商場提供的设施,还没有纳入我国公共基础设施的建立中。在母婴公共物品上,供给远小于需求。建议将设立哺乳室纳入我国公共基础设施的工作中,分阶段逐步实施。同时制定相关的法律,采取政府上鼓励,法律上维护,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政策上支持公共场所像机场、电影院、商场等建立哺乳室,设备完善。在社会上提高公民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无关人员不要进入哺乳室休息,使得该供给是有效的,有针对性地提高。

1.1.3 教育等服务业产品的供给分析

随着新生儿的增加,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人口基数的增加,自然资源的匮乏,粮食,土地,导致需求过热,房价炒高,还有教育和健康医疗保障的供给。教育属于服务业的产品,但是它不同于其他的消费产品厂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产物,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增加人力资源。二胎政策的开放使得人口的数量增加,相应的教育也要增加投入,但是人口增加得越多,并不意味着人才增加得越多,更不意味着人才立马增加,即教育的投入得到的产出有滞后效应。

另外,教育在区域内的投入明显不均衡,长期以来中西部的重点教育机构较少,且数量上去了质量也很难上去。虽然教育由政府提供,但是却有其复杂性。近年来,数据显示,国家教育的投入比例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教育占家庭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大,对教育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国家提供的教育数量上却是有限的,教育方面供给小于需求。在一些其他的服务类产品上,像月子中心情况和教育又不一样。这类服务业产品属于私人产品,价格昂贵,对它的需求就更细致,价格和数量上没有准确地把握,厂商无法同时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即有效需求不足。

2 二胎政策下的需求分析

随着我们对经济的深入研究,发现在市场经济中以供给为第一考虑因素的想法是错误的,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需求。由此,我国市场经济从以供给为第一位的思维模式转换到以需求为依据的思维模式。即需求主导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以此为基础,有效需求得以满足。因此,“三去一降一补”是我国基于此而提出的化解该矛盾的,并与我国情况相符的一种针对性经济供给调整政策。“三去一降”该四个政策都是为了解决供给在满足需求产品和数量差别的问题,而“一补”是指补短板,针对供给不能满足相应的需求而提出的借助提高技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完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来增加相应供给的一种经济政策。

2.1 技术改进

二胎政策使得人口基数增加,人口的增加使得经济上升,劳动力供给增加,人力资源增加,拉动了技术和经济的需求。人口的增多孕育着资源不足的问题,推动技术进步有效地利用资源;增多技术型人才推动着教育经济的投入增加;对基础设备和公共设施的要求更高,推动着制度和政策的创新·····人口的增加使得资源的利用更高效,资源如何合理利用,如何有效配置,都预示着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日益增加。

2.2 产品差异化形成垄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要求越来越个性化。以往的大批量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的需求变化。产品差别化是为了满足不同的顾客需求而形成的一种厂商之间非价格竞争的方法。形成垄断,获取更多的超额利润,价格上升,消费者短时间内无法寻找到合适的替代品,只能以高价购买。而且厂商没有按照完全竞争市场上最低的生产成本进行生产,导致所生产的产量低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产量。而且垄断市场会导致收入不分配不均等,技术不革新,企业内部不经济。形成产品差异化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品牌效应、产品的外在差别、活动促销、地理位置等,都会使得消费者把该产品与其他产品区别开。如尿布品牌,厂商为了提高知名度,采取广告的非价格竞争,提高了该品牌的知名度,消费者从广告里得到很多信息,像外包装、材质等使得消费者有很好的购买意向。但是广告费用提高了产品的价格,最后由消费者买单。若是采取经营促销的策略,降低价格,或者送礼品、有奖活动等,让消费者在心理预期上得到满足,然而厂商是利己主义者,不考虑消费者的效用,只想从中获取利益。厂商从消费者身上获取超额利润,这说明实际价格高于均衡时的价格,产量低于均衡时的产量。

2.3 进口食品

食品安全的供给不足促使人们把目标投向进口商品,尤其是食品。社会公众对厂商的信誉度不高,人们对进口商品的需求逐渐增加。有了抚养一孩的经验,家长们对各种婴幼儿的商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质量上有严格的要求,自三鹿奶粉事件后,市场对进口奶粉的需求明显增加。近几年由于经济趋势的影响,对进口奶粉的比例下降了近20%,但是进口奶粉和奶粉的原材料的进口比例却是增加的。目前进口食品的供给是小于需求的。

3 二胎政策下的供给小于需求现状的对策

随着二胎政策的普遍实施,母婴产品的供给不是有效供给,没有满足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目前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提供的供给尤其是有效供给不足,二是没有了解到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所以对策一是要了解到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即有效需求,二是增加有效供给。供给需求曲线,供给量的增加使得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而需求曲线不变,新的均衡点相比于原均衡点向右下方移动了,即均衡产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了。

4 加大政府供给力度

政府的监控和激励相结合,力度同时加大出台相应的二胎补贴政策:随着二胎政策的逐渐实施,90%以上有二孩的家庭,家庭消费结构改变,消费占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尤其是母婴用品的消费,几乎成为家庭所有的开支。同时考虑到以后孩子的教育费用,人们可能会加大储蓄而减少投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货币乘数变大,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拉动国家的经济,导致经济过热。政府可通过对生育二孩的家庭发放补贴, 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减轻家庭抚养孩子的负担,同时在医疗、教育等供给方面给予保障。具体各方面的分析如下:在食品安全保障力度方面,由上述分析已知,食品安全供求失衡,政府体系不完善,监控不严格。需要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市场机制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结合政府的管理机制,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社会公众对食品的信誉度不高方面,从信誉度入手,确立加强信誉度的政府管理机制,调查清楚市场的需求,严格把控安全质量的关卡,对企业的食品安全进行评估打分,使信息公开透明化,给予评分高的企业和厂商奖励,安全指数不高的企业和厂商给予惩罚,政府的监控力度和激励力度同时加强。就价格形成的垄断,可以采取降低进入壁垒的策略。多企业进入该市场,形成垄断竞争市场,多家企业竞争,加大竞争有助于技术改进,同时限制企业的规模,减少企业内部不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使产品的价格下降。由于企业可自由进出,再结合厂商和市场的供求曲线,价格下降,市场均衡产量即市场提供的产量增加。

5 了解真正需求,有效供给增加

供给不足的内在原因是不了解真正的有效需求,以致提供的供给不是有效供给,缺乏有效供给。如今已是大数据时代,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制定生产计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量的数据收集更有利于分析的准确性。但是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需要新的技术,同时也容易有数据泄露的风险,目前大数据技术在经济中的运用还不很成熟,数据安全方面技术还比较薄弱,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技术难关。

6 建立供求协调机制

供求双方基于市场价格建立的供求协调机制,在真正把控市场调节机制的基础上,深掘政府管理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之间的内在关联,按质量划分区分价格等级,就价格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供求协调机制,既保证了提供的食品的数量(即有效供给能满足需求的均衡数量)又保证了提供的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在该机制的基础上,就价格和质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消费者效用的损失程度予以补偿,就企业的食品安全质量给予惩戒,结合食品安全法加强实施力度,法律惩戒和經济补偿相互协调。

参考文献

王千,周婷,谭妍妍,等.二胎政策对我国经济与人口的影响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163-164.

王艺.基于农村二胎政策的经济发展影响机制[J].智库时代,2019(38):25-26.

李雨群,孙艳香.全面二胎政策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02):83-84.

上官渺.全面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2):146-147.

朱海,李卓,杨晓芳.基于Leslie模型预测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黑龙江科学,2020,11(04):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