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

2021-04-06 15:26万佳娴
艺术评鉴 2021年3期
关键词:现代艺术黑格尔

万佳娴

摘要:黑格尔指出:艺术的终结所伴随的是哲学的产生。时至今日,关于“艺术终结” 的探讨仍然是当今美学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跨学科的发展,艺术终结已不再是一个特定学科问题,而是当代艺术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黑格尔预言了艺术的终结,并将艺术与哲学的转换问题当作其论点的核心部分。但在当代语言环境中,“艺术终结论”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频繁,导致了这一理论假说存在被误读的风险。因此,本篇论文就“艺术终结论”的概念进行阐释,并结合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特点进行论证。

关键词:黑格尔   艺术终结   现代艺术

中图分类號: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3-0186-03

一、艺术终结论的提出及其本质

18世纪初期,黑格尔在海德堡论述关于艺术本质的问题时,提出了一个具有历史创新意义的观点,即“艺术终结论”。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艺术终结并不是存在意义上的消亡,而必须要联系逻辑与历史两个角度进行论证,只有这样才能将黑格尔所提出“艺术终结论”进行科学合理的表达。黑格尔的思想核心在于运动,即现实当中所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运动的状态,这种运动状态决定了事物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必然阶段,而艺术的发展也同样如此。艺术在人类社会的产生中得以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更迭,艺术势必会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实现自我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过程也是量变的过程,一旦艺术的发展不能再满足于人类精神因素的需要,那么艺术便会终结,哲学便会取而代之。

黑格尔所提倡的哲学体系主要以事物的运动作为其核心内容,在黑格尔看来,世间的种种存在都是以运动作为基础,包括艺术在内的一切创造物,都是绝对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黑格尔指出“艺术只是哲学之中的一个范畴,是一个特定的逻辑环节”。这个特定的环节随着社会的变革而进行螺旋式的上升,在这一过程当中,艺术的发展则会通过其内部要素的竞争而实现新的变革,这一阶段主要为量变表现形式,突出的表现为精神,因素与物质因素的相互争斗过程。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逐渐变革,艺术中的精神要素必定会突破其原有的形式,从而导致了艺术的解体,这种艺术的解体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哲学的产生。

在黑格尔看来,艺术的诞生来自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当中的精神因素。这种精神因素导致了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之间产生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也使得艺术产生了纷繁复杂的派别体系。在古代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相吻合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相互排斥的迹象,这种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矛盾感使得艺术主要分为浪漫型艺术与现实的艺术创作等两种主要类型。但是在黑格尔看来,这两种类型都是人类社会内部运动的产物。艺术作为人类想象力的直接表现,所代表的不仅是一种物质文明,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存在,这种精神存在就是黑格尔进行预言的主要依据。精神存在来自于社会实践活动,然而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永远是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在这种上升的过程中,精神存在必定会根据实践活动的变化而进行螺旋式的上升。这种螺旋式上升所导致最直接的后果便是艺术内部现实因素与精神因素的激烈冲突与斗争,在这种斗争的过程当中,艺术最终会突破原有的外在桎梏,从而否定了自我的存在,那么接下来,便会出现绝对代替物来替代艺术的位置,或者是一种绝对信仰,或者是一种真理意义的哲学。

从黑格尔的阐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要论述的不是艺术的消亡,而是指艺术一旦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即艺术的使用已经超出了它原有的极限,那么它在人类社会当中,所处的位置便会逐渐被其他事物所替代。黑格尔所说的艺术其本质上所指的是一种人类精神活动的载体,然而人类精神生活的纷繁复杂与艺术的固有形式终究会产生矛盾。这种矛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凸显,此时艺术作品已经不能够再满足人类对于精神活动的追求。那么艺术便不会再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此时的艺术已经不再是人类社会当中的最高精神表现,而且是人类精神生活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见证。这时候艺术便作为真理的最高形式终结,因为这时的艺术载体已经无法跟上人类精神发展的步伐,从而逐渐沦为一种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这种艺术的消亡对于许多艺术家而言是非常痛苦的,因为如若他们找不到艺术的替代品,用来更为完备的表现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那么连同他们所推崇的“艺术”,便会彻底丧失活力与创新能力。

二、艺术“终结”的现实社会因素

笔者在前文当中多次提到:艺术的发展与现实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语言文字,当现实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艺术便产生了。它忠实的记录了,人类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审美倾向以及发展特点,可以说是画无形的精神因素唯有行的具体呈现。艺术的发展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一种必然现象,这种必然现象归根就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早在18世纪黑格尔便预言了影响艺术发展的现实因素:“我们现时代的一般情况是不利于艺术的”。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促进了人类社会阶级的产生,在阶级社会当中,人已经成为了一种可以进行资本创造的机器,从作为自由人的个体转变为推动资本运作的机器。人类社会的异化已不可避免,这种异化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艺术逐渐被禁锢在原有的形式当中,而不能真正的满足民族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艺术的创作往往来自于艺术家对于社会的无功利性观察,这种观察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能够代表民众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在资本运作的社会体系当中,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艺术作品往往不得不做出一些改变,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市民社会观赏的需要。此时的艺术不再是无功利性的创作,而成为了一种理性社会下的牺牲品。

混乱时期往往能够产生艺术,然而理性社会当中的艺术却很难有所创新与突破。这是因为一旦脱离了理性社会对于艺术的禁锢,那么艺术当中所蕴含的创新性便可以推动艺术的进步与发展。但这种模式与当代社会的理性程度却格格不入,当代社会的资本运作模式大限度的避免了各个阶层之间的冲突,趋于平和和理性的社会环境之中,艺术的消亡便成为一种必然。在这一背景下,诗性化的艺术便会逐渐丧失,这种丧失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艺术逐渐远离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资本社会所带来的直接转变,便是各阶层进行的社会分工。这种社会分工是一种理性社会的具体体现,然而理性社会对于艺术而言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在理性社会的准备下,艺术本质上所追求的精神自由便会受到理性社会的强烈冲击,这冲击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激烈,最终便会导致艺术能力的退步。因为艺术在本质上是对于精神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体现,而这种无意识的表现对于以阶层进行分类的机器化社会而言,却是一种无法融合的矛盾存在。至此,艺术不再成为人类社会对于精神的最高追求,而是逐渐在资本化的运作下丧失了其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才导致了艺术逐渐丧失自己发展的土壤,从而使得艺术“终结”。

藝术的发展方向归根就地是由人类社会的审美倾向所决定的,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这种植根于现实基础上而产生的审美倾向成为了人们进行艺术评判的最终标准。然而人类社会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导致了人的异化,这种异化使得他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当中也逐渐出现了审美扭曲。此时的艺术已经不再是一种精神生活的享受,而是成为了一种商品。画家们依靠这些商品来获得收入,而人们则通过欣赏这些商品获得消费的满足感。因此,在这一阶段当中,艺术不再是纯粹的艺术,而是已经成了一种消费的商品,艺术家们的创作也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他们会根据市民的审美倾向以及评论家们的爱好而打造适合他们口味的商品,这样的作品已经不能再被称为艺术。因为它只是按照人们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虚假的商品。这种作品的产生以及人类社会对于它的追捧,最终必定会导致艺术消亡。黑格尔在200多年前便已经预言到了艺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必定会面临到的危机。

三、艺术“终结”后将何去何从

艺术终结之后,必须要有一种新的形式来代替艺术,替代艺术只能以哲学或宗教作为终结,在此之前,艺术是不会消亡的。黑格尔在提出艺术终结论的时候,仅仅用到了“终结”,而并不是艺术的彻底消亡,艺术终结之后,艺术哲学便会代替传统的艺术形式。但艺术终结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在笔者看来,艺术终结之后,当代社会很可能会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状态。之所以会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主要是因为人类社会通信网络的发达。随着社交软件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互联网每个人都可以欣赏到来自于不同世界的艺术作品,然而每个人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往往是来自于他者所提供的碎片化信息,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不具备完整性,因此也导致了人们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出现了碎片化的现象。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每每当笔者与同学进行交往时,他们对于北京、澳门以及上海等城市的认知便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即:并不了解这座城市的相关历史文化信息,仅仅是通过社交软件上的一些视频或者他人的口述,大致形成了对于这座城市的印象。这种碎片化的认知方式,同样也是当代人对于艺术认知的特点。

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结构和形式进行变化,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某一段时期的艺术可能会由于各种外在的因素干扰而陷入危机,但艺术却永远不会消亡。人类精神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艺术存在仍然具有丰富的土壤。在当代社会,即使艺术仍然是一些统治阶级所进行娱乐的工具,但不得不承认艺术仍然是存在着的。人们虽然会因为一时的满足感而去欣赏一些商品性的艺术,但真正的艺术作品却永远不会受到所谓商品性的干扰。就以梵高的作品为例,他的作品虽然没有受到当时主流社会的认可,但是时间却证明了艺术的永恒。艺术哲学是艺术发展的最终形式,这种最终形式仍然是一种发展性的形式。正如黑格尔所言;“世间万物都是运动不止的”。没有任何一种事物可以以静止的状态生存,而艺术一旦转变为一种哲学,那么艺术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永远不会消亡。上升到艺术哲学高度的艺术实现了自我的变革,从而以一种新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当然实现这一变革的前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极大飞跃,若缺乏这一前提,那么艺术的变革便是一种空谈。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想,在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必定会出现一种黑格尔所预言的艺术哲学用来承载人们的精神因素。这种艺术哲学是可以通过时间的检验而呈现出真理性特点的。永恒发展的人类社会并没有抛弃艺术,相反的是,艺术成为人类社会迈向真理性的一个过渡点。这种过渡所带来的最终后果便是艺术产生形式与内容上的质变,一旦发生了质变,那么人类社会离黑格尔所畅想的理想社会便已经不再遥远。因为黑格尔所提出的艺术消亡本质上是在对于乌托邦社会的一种叙述,但他的这种叙述最终影响了马克思对于社会主义的建构,但艺术被艺术哲学所取代,那么这一阶段的人类社会会呈现出最为高级的文明。人类社会精神活动的高度发达最终所带来的便是马克思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阶段。此时阶级社会彻底消失,每个人的精神生活达到高度的自由。在这一阶段当中,艺术哲学将会作为哲学的最终形式表现出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的特点,这也是黑格尔所预言的艺术终结的根本缘由。

四、结语

艺术终结并不代表艺术的消亡,这也是黑格尔在艺术终结论当中所提出的重要观点。在人类社会创新性发展中,艺术表现形式与内容方面也必定会迎来新的发展,这种发展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会逐渐实现质变,最终哲学取代艺术,从而成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最高载体。然而遗憾的是,黑格尔在论述艺术终结的过程当中却并没有提供有效的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它是基于空想主义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一种合理性的论述,但由于缺乏完备性,因此,导致了这一理论常常被误读。黑格尔对于艺术与哲学关系的问题思考正是来源于对于现实世界运动特点的一种忠实性映照,建立在运动这一基础之上的艺术哲学不仅是艺术最终的质变,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力方面以及精神生活方面的质变。由此可见,艺术并不会消亡,它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实现新的变革。发展当中的社会终究要实现新的变革,这种变革的背后所蕴含的正是来自于万事万物的运动。作为精神生活的见证物,艺术家会继续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生命的长河并不是无止境的,因此,人类的精神生活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外界物质而进行展现。艺术虽然在时间的纬度上并不能永存,但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却可以以艺术的方式引起整个社会的共鸣。审美是一种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艺术就是这种审美的精华部分。因此,哲学不死,生命不止。

参考文献:

[1]许宁.批判实学发微——颜元哲学的精神旨归[J].东岳论丛,2020(07):78-84.

[2]马拥军.恩格斯自然观的实践唯物主义性质及其当代意义[J].理论探讨,2020(04):69-76.

[3]康有金,徐唱.德勒兹哲学之生成思想与电影艺术[J].电影文学,2020(11):32-34.

猜你喜欢
现代艺术黑格尔
黑格尔评理
黑格尔评理
黑格尔的曲折学者生涯 从做家教到古典哲学大师
中学美术欣赏简述
民俗艺术文字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实验动画与现代艺术语境
浅谈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
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剪纸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契合
辩证法家的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