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现代化管理的几个要点

2021-04-06 14:03焦雪婷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焦雪婷

摘 要: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高职院校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正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应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手段,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的高质量管理。本文笔者从“人本理念落实、立德树人落实、教育能力落实、制度管理落实”四个方面入手,对高职院校现代化管理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管理;管理方向

高职院校现代化管理既要从管理理念上入手也要从管理方式上入手,作为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现代化管理第一要点必须要落实“人本理念”。“人本理念”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只有落实了人本理念學生职业能力才会迅速提高。第二则是要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培养既有较强专业能力也有高尚品质的现代人才。第三则是要引导好学校教学管理层面,保障学校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第四点则是要以制度化管理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一、“人本理念”落实

人本理念是学校管理的基石,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在各项管理中落实“人本理念”,既要尊重教师主体地位,也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生力军,学校内的师资建设必须要重视起来,一方面要保障师资建设的动态活力,一方面更要保障立德树人教育方正在教师脑海中的落地生根。学校必须要以建设“四有好老师”为基点,全面推进学校师资力量的改革与精准协调,同时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榜样力量,以此来提升学校教育发展。

1.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和道德教育。学校方面要为教师树立学习的榜样,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勤奋拼搏、团结奉献。在教师队伍中倡导爱职业、爱学校、爱学生的良好道德风范,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学习,我校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默默耕耘、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高尚师德风尚。

2.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和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的文化素质,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我校教师参加了市区教研、短期集中学习等各种形式的培训。学校在后勤经费上给予保障,在课务安排上提供方便,为他们继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学校方面也要整合培训学习力度,可通过网络研修、集中调研、短中期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厚实教师学科底蕴。

二、“立德树人”落实

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学校领导者作为“灵魂”的主导者更应肩负起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实状况。笔者作为领导者,在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中认为领导者首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普及和宣传工作。领导者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成长,一方面也要协助相关教师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等认清德育教育工作的本质,协助学校相关教学职工在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德育思想。

例如硬件设施建设方面:领导者可向学校领导提出建立专门的德育教育宣传栏,通过学校专栏建设或党课教育等方式同时为学校教师与学生普及德育教育知识,普及党和国家先进教育理论等。

软件设施建设方面:领导者可领导学校共青团、党员等开展相关德育教育任务、作为学校德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进一步加强与共青团、党支部的协作,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使社团工作在新的学期里有创新和突破。例如,在“五四青年节”节前后,举行主题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同时,我们要尽快充实学生志愿者队伍,建立以常规活动带动社团建设,以大型活动锻炼社团干部素质能力的相关制度,计划组织一些慈善机构或公益机构开展活动。

三、“教学能力”落实

教学管理并非只是纸上谈兵的管理,它需要切合学校实际以及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因此校长在制定相关制度及发展路数时必须要坚持走好教育教学规律的发展动向,把握学校教育发展规律走进课堂教学前沿,去认真分析课程和解读课程,才能制定出更利于学校发展的教学管理方式,才会更好地引领现代化教学管理方向。

例如,作为校长必须要进入课堂去听课学习,要根据自己教学管理的预设动向,深入到教学一线工作中,思考课程管理的本身。学校领导人计入能够对课程管理有一个深思远虑的分析,课程教学及课堂教学就能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水平也便能迅速提高。只有当学校的领导人掌握了足够的事实和进行足够的观察时,才能在教学和教育过程的这个领域里达到工作的高质量。经常听课和分析课的校长,才能了解学校里在做些什么。校长应在完成基本的学校工作后,将听课和分析课摆在首要位置,不断结合学校发展路数来制定新的教研方向。校长只有深入到实际的教学管理中才能寻求到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真实性问题,并依据自身的判断分析出问题的原因,才能提供更多的教学管理方法。

四、“制度管理”落实

人本理念下倡导学生主体地位,就是要求校长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必须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不同方式的构建来保障学生主体地位。学校方面在制定相关教学活动时必须要以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为基点,任何教学活动必须要以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方式为主。

例如,倡导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要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入手。校长可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制定相关制度,学校制度的制定和措施的确立都应该有教师或学生的参与。参与的途径表现为制度制定和措施确立的事前咨询和结果的表决通过。学校制度的制定和措施的确立,除了把握政策之外,在事前应该面向涉事主体开展咨询活动。咨询的广度可以视具体情况向群体代表咨询或向全体成员咨询。咨询的方式可以采用座谈式、访谈式或书面建议式咨询。对于未被采纳的建议要向咨询对象说明原因,最终形成的制度和措施要经由职工代表或全体教职工表决通过。笔者认为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校长在制定相关决策时要积极地探索本校学生的基本概况和学习规律,在基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上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帮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总之,校长要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每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根据自身教学学科特性,积极的创新教学方式,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思楠,程雨青.高校管理现代化:高职院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研究[J].长江丛刊,2020(35):78-79.

[2]朱鹤卿,邹学忠,李英会.高职院校领导班子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17(11):53-56.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