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虹:趣味分解汉字笔画:新型写字教学法策略研究

2021-04-06 19:34姜虹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变废为宝小学美术

姜虹

摘 要: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需求量的增大,节约资源、资源再利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废物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翻开2012年修订的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新版教科书,就会发现相比于以前的老版本,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例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到废物利用。对此,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废旧材料的美,来深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新能力,进而创造出新颖美观的作品,使废旧材料焕发出新的生命,已经成为我们每位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变废为宝 小学美术 拓展性课程

我校从建校伊始就一直致力于环保特色美术拓展性课程的研究,我们把该项研究称之为《“变废为宝”美术拓展性课程开发》,通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在下面的论述中,将介绍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主要内容、课程成果与心得体会,以供同行参考与借鉴。

一、“变废为宝”美术拓展性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一)“变废为保”美术拓展性课程的目标

学生通过“变废为宝”系列拓展性课程的学习,能进一步增强视觉认知能力,理解美术语言中的基本元素,持续应用形式原理来提高作业的创意与表现;提升对美术活动的学习兴趣,提高对废弃材料的选择和应用能力,激发创作潜能;构建生活审美能力,增强创意表现素养;激发创作灵感,体验艺术与生活的相融性,成为一个具有环保意识、大胆创新、热爱生活的时尚小达人。

(二)“变废为宝”美术拓展性课程的内容

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的特点,我们从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考虑材料、工具使用、表现方法的综合性,以环保主题活动为切入点,进行创意化的设计,从而使环保与艺术有机整合,使低年级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变废为宝”美术拓展性课程的教学实施

以下是“变废为宝”“拓展性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策略。

(一)感知体验

要让孩子们充分调动感官系统,通过看、听、摸、玩、品、赏等活动,在亲身体验感知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大胆表现。例如,带学生感受大自然生和生活中的事物;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一件物体进行观察;尊重孩子的主体价值,展现孩子眼中的美。

(二)探索发现

“变废为宝”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因此,让孩子们不断尝试,在一次次实验中探索发现不同的材料、使用工具,在不断试错中探寻“变废为宝”的美术创作规律,通过教师引导鼓励,使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创作表现

“变废为宝”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选择环保材料创意的作品来装饰和点缀校园环境,在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观察和欣赏到自己的作品,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变废为宝”的成就感。除此之外,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带领孩子们认知、学习基础的的美术欣赏语言与符号,学习简单的组合构图、色彩搭配的方法等。

三、“变废为宝”美术拓展性课程的评价

有了充分的环保欲望,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及好的作品,接下来作品的反馈就成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孩子们在自我解读作品、同伴互动分享作品,以及教师激励评价作品中不断成长,更好地体会到变废为宝的重要意义。

(一)创新多形式的评价方式

创新变废为宝美术教育的评价机制,要注重科学分类。每个孩子的特质各不相同,因此评价标准也不能一概而论。评价要贯穿全时段,具有阶段性;你我他都来评,不片面全覆盖,做到从美学和学习品质角度评价,善用大拇指贴和环保之星卡互传评价。

(二)创建多种形式的展示平台

多形式的展示平台,增大了孩子们作品的曝光量,实现了作品与信息的互动,为孩子们新机遇的创造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例如,在2019年舟山市“美丽学校”评比和创城中都有我们社团的大力参与。

四、“变废为宝”美术拓展性课程的实施说明

为学生创造锻炼动脑和动手的学习环境等要素,在美术拓展性课程的实施中同样重要。

(一)时间支持策略

任何事情的开展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因此,我们需要保障足够的集体学习时间、充分的自主创作时间,以及充分的交流分享时间,让时间来见证进步,见证成长。例如,我校被评上了舟山市垃圾分类样板学校,时间和一点一滴的进步见证了我们环保美术的努力和成长。

(二)空间支持策略

“变废为宝”美术教育是绝不是一项小工程,它涉及到大量的资源,因此,我们需要为学生们打造宽敞开放的创作平台,营造安全被接纳的创作环境,以及提供开放方便取放的收藏空间,为“变废为宝”美术教育提供空间物质保障。

(三)材料支持策略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废物无处不在,但是,若无相关的辅助材料也是万万不行的。因此,建立材料资料库,壮大材料后援团也很有必要。例如家里修电瓶车的送来的废轮胎、一个个快递纸箱、孩子们吃饭剩下的贝壳、公园里捡来的小树枝等材料,拓展材料收集路径也是变废为宝美术教育的必须。

五、“变废为宝”拓展性课程的收获

(一)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了很大提升

我们发现,孩子们会努力地去收集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类材料,无疑打破了孩子们原有的传统审美观,原来他们眼中不起眼的废旧物品都可以成为一件件别出心裁的艺术品,孩子们懂得了美无处不在,只要善于发现。积极参与美术学习,不断地探索发现,激发了学生对变废为宝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也发展了“变废为宝”的改造能力,提升了创造力。在整个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尽情地把自己的感觉和想象力通过材料和绘画的结合表现出来,并且非常享受整个创作过程。

(二)教师教学能力得到了较大发展

变废为宝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教师对先进美术教育理念的认同,并不断尝试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大自然中的发现之美放在美术学习的重点之上;教师在每学期开展的美术拓展教学活动中,不断开展不同的环保类美术活动,在展示和研讨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同伴的互助和名师专家的指点,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更多的教学创意思路,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在美术教育专业上的发展,激发了美术领域教科研的积极性。

(三)学校的美育特色得以确立与巩固

自学校建立以来,一直把海洋环保教育作為特色项目。变废为宝美术教育活动无疑是美育教育的前沿,在本课题的推进下,更是形成了学校美术教育特色。本校积极开展此类项目,大大加强了特色项目的建设,形成一套较为流畅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变废为宝美术活动模式。随着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也促进了家长对学校的教育理念的认可,给学校带来了良好的声誉;创新开发了一套网络同步课程,打造精品教学空间、优秀学习空间的建设;市级新闻“好孩子”栏目进行了相关的跟踪报道。

六、结语

通过“变废为宝”这一美术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也使我们更加坚信:只要用心去做美术拓展性课程,并且认真去深入实施教学,设法以学生中心,通过启发、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探索、创作与表现,“变废为宝”美术活动肯定能焕发出其重大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柳晓燕.融入“变废为宝”理念的中学创新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2]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周宏春.变废为宝:中国资源再生产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黄凯.美术课堂教学中废旧材料的运用——以版画《藏书票》一课为例[J].科普童话,2015(07):25

[5]俞晨.让“绿色”之歌回荡美术课堂——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废旧材料利用的方法[J].画刊,2015(05):18-19.

[6]彭锋.美学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

[7]张小元.艺术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9).

[8]曾永成.美学原理[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9).

(南海实验学校惠民桥小学校区 浙江舟山)

猜你喜欢
拓展性课程变废为宝小学美术
“三适连环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以实验探究为切入点的拓展性课程研究
由易到难分层设计 循序渐进系统推进
基于教材增设素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
“变废为宝”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差错引领,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