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掉下来了!该怎么办?

2021-04-07 18:13科普游子·猫头鹰老师
天天爱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幼鸟带回家鸟类

科普游子·猫头鹰老师

小鸟为什么会从巢里掉下来呢?难道是因为淘气吗?

雀形目鸟类的巢大多数都不大。鸟类会把有限的精力用在觅食和育雏上,不会花太多时间去建“大别墅”。如果不考虑地面巢,很多树上的鸟巢其大小只是刚好能装下几颗鸟蛋而已。

谁在挤我!?

雏鸟孵化之后,迅速生长发育,体形很快就比原来大了几倍,小小的鸟巢肯定是装不下它们的。于是,巢中便会发生拥挤推搡,难免有小鸟被力气大的哥哥姐姐挤出巢外。

可怕的意外情况

当巢内装不下它们时,出巢行为就会明显增加。在树上繁殖的鸟类,多数属于“晚成鸟”,即幼鸟不像小鸡、小鸭那样,破壳之后很快就能到处跑。在树上,刚刚具备出巢能力的小鸟还不会飞,它们只在巢位附近的树枝上活动,等着亲鸟来喂食(鸟爸爸、鸟妈妈统称亲鸟)。

此时的幼鸟有可能遇到三种可怕的意外情况:离巢活动时失足落地;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和威胁时不幸跌落地面;被大风大雨吹打到地上。这些是较为常见的幼鸟掉落地面的原因。

我们首先要知道,在自然界中,幼鸟从巢中坠落是比较常见的。

亲鸟通常很快就能找到这个“倒霉孩子”,会在地上继续哺育,这个“倒霉孩子”是可以安全长大的。但是,当我们看到掉落的小鸟时,一般会爱心泛滥,觉得小鸟太可怜了,常常会有赶紧把它“救走”的心理。殊不知鸟爸爸和鸟妈妈可能就在附近眼睁睁地看着我们“抢走”了自己的宝贝,导致它们骨肉分离。

不要试图干预自然进程,无须打破自然规律。在自然界,我们仅凭这个原则来处理问题即可。但是,城市小区可就是另一个天地了,需要我们好好评估一下现场情况再做决定。城市里有流浪猫、流浪狗,还有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蓄意伤害动物的人,幼鸟一旦掉落巢外便危机四伏。

如果我们对掉落的幼鸟视而不见的话,确实有可能让它白白送死。救助它,或者把它送到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可能就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有的鸟类学者主张这样的观点:发现从巢中掉落的鸟应一律视而不见,坚决不能带回家;如若带走则必须送到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会面对一些具体的困难: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野生动物繁殖季节每天都会接到大量求助电话,工作异常繁忙,处于忙不过来的状态。公共救助资源是有限的,而大多数从巢中掉落的鸟并不是猛禽或有较高保护等级的鸟类。也就是说,并不是每只受伤的小鸟都能得到救助。

难道我们就只能接受这残酷的事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走開吗?

不要担心,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这些小鸟。

现实中,更多的人是先把鸟带走,后做专业咨询。你有可能挽救了一种濒危动物,但也有可能“铸成大错”。

如果不带走小鸟,通常在几个小时之内,亲鸟就会找到它们,继续喂养;如果时间超过了十二小时,即使我们再把幼鸟送回原地,亲鸟也极有可能会放弃——它们还要抚养其他小鸟,每天四处觅食已经异常忙碌了,对于丢失的小鸟,如果实在找不到的话就不要了……

大家纠结的可能是人类的小区情况非常复杂,如果不把小鸟带走,它可能在几个小时之内就会命丧黄泉。但把它带走,则可能出现另一种情况,即:因为不懂饲喂方法、找不到正确的食物,小鸟最终死在了我们手里。尤其是日龄过小的鸟,非常难养活。假如带走的刚好是国家重点保护鸟类,还有可能引发法律问题。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清楚了,想做一件好事,先后顺序和科学评估是多么的重要!

救助小鸟,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尽量还是让专业人士去做吧!把小鸟带回家的人,往往是内心充满爱的人,不妨多了解一些救助小鸟的正确方式,科学地献爱心!

周而复始的岁月中,我们能感受到生命在我们身边成长和律动,也希望大家多关注我们身边的小精灵,用科学的方式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猜你喜欢
幼鸟带回家鸟类
“虎虎大睡”把非遗带回家
鸟类靠什么认路
秋叶童画
鸟类救助指南
鸟类
灰头绿啄木鸟幼鸟这样离巢
黑足信天翁的飞行之路
女神竟然都嫁人了!求把哥带回家
鸟类乐园
冬季,关爱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