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公共艺术中雕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2021-04-08 01:59赵东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雕塑受众融合

赵东华

(辽宁传媒学院,辽宁 沈阳110000)

城市建设和发展中,雕塑是极为重要的装饰元素,是环境艺术中的主要内容。雕塑多处于室外环境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雕塑具有永久性特征,所以务必正确处理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公共雕塑中雕塑与空间环境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建立和谐的关系有利于二者的共同发展,从而美化空间环境,打造和谐艺术的空间环境。

一、公共环境艺术中雕塑与环境基本要素分析

城市建设中,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十分紧密,雕塑是环境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因此,雕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全面考量雕塑所处的环境和现阶段的时代特点,考虑雕塑与公众的关系,全方位满足城市发展的综合性要求。环境空间中,雕塑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与室外空间的有机结合,可彰显出环境的特点和气质,从而为受众打造独特的视觉体验。也就是说,雕塑要与其所处的环境相协调,这样才能全面展现雕塑的作用与价值。

雕塑所在的环境主要可分为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两大部分,且大部分的雕塑均处于室外,敞开的空间对雕塑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雕塑应与四周环境相适应,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需与建筑外观相适应。另外,还要强调雕塑给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发挥雕塑在公共环境中的装饰作用。

二、公共环境艺术中雕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对于雕塑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主要从雕塑与社会公众的关系;雕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雕塑与人工环境的关系以及雕塑与文化环境的关系四方面展开探究。

(一)雕塑与社会公众的关系

雕塑是城市空间环境中重要艺术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追捧和喜爱。所以来说,雕塑的设计要注重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精神交流。雕塑绝对不是拘泥于个人思想理念而脱离环境氛围,远离民众群体的独立作品。雕塑设计强调与受众群体的互动性,换言之,只有促进雕塑作品与受众群众之间的精神交流,才能使外部环境的活跃性赋予雕塑作品蓬勃的生命力。

再者,融合雕塑作品的环境也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贴近艺术、了解艺术、感知艺术的场所,在无形之中加强环境的吸引力。由此可知,在雕塑设计过程中,应注重雕塑与受众群体的精神交流。

环境雕塑成功与否取决于如下几方面:

首先,在雕塑设计时,充分考虑人的因素。通常来说,受众在观赏雕塑作品时,主观态度也会在潜移默化间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的改变。为此,雕塑设计师需注重艺术创作对公众心理活动的积极影响。

其次,雕塑设计的主题与表现形式要迎合特定场所的环境氛围。与此同时,雕塑设计还需与特定场所中受众群体的心理活动变化保持一致。通过试图与受众群体建立某种联系,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让受众在体会浓厚的趣味性的前提条件下,满足精神文明的需求。

最后,雕塑设计还应迎合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受众群体的审美理念,凸显地域文化内涵。

(二)雕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如今,雕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雕塑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众所周知,自然环境都是经过成百上千年演化形成的。大自然的旖旎风光令人流连忘返。自然环境可以使得人们的心理发生改变,相应变化的还有感受、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既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特征,又能够与人保持良好的互动。

如果将两个一模一样的雕塑作品放置到两个不同的环境当中,必定能够给人们完全两种视觉体验,给人们的内心感受也是不一样的。雕塑作品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让雕塑作品成为自然环境的依附载体,赋予艺术蓬勃的生命力。这也是雕塑设计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对于公共环境中的雕塑作品来说,设计师应结合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创作和设计。通过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达到丰富艺术创作内涵的目的。

(三)雕塑与人工环境的关系

所谓人工环境,也就是人类长期活动而形成的环境体系。现阶段,雕塑已经成为人工环境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不仅可以提升环境的艺术魅力,还可以起到升华环境人文气息的作用。

此外,一件享誉盛名的雕塑作品也能够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一个地区的代名词。雕塑作品的题材需与人工环境保持一致,这也是雕塑设计师和环境工程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雕塑作品在特定环境中的陈列摆放,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不同,所以在雕塑设计时,要融合人文主义元素,营造高雅的艺术氛围。这就要求雕塑的内容必须与特定的人工环境保持协调性。

对于雕塑与人工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笔者认为,首先要考虑雕塑作品的陈列摆放位置;其次,全面考虑雕塑作品的材质、主题以及表达手法等关键要素。

总而言之,雕塑与人工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这对于改善人工环境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四)雕塑与文化环境的关系

雕塑是精神文明的固化形态,在社会文明演变和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古往今来,斗转星移,雕塑作品在城市空间环境中战绩的地位却是未曾动摇的。将雕塑艺术融合到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城市空间环境中的雕塑作品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明的沉淀,既体现出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也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追求。在城市空间系统中,协调处理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加深雕塑设计内涵的必要前提。雕塑作为一种既具有古典艺术特征,又兼具现代艺术特征的艺术形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在雕塑设计过程中,应当着重凸显地域化、个性化特征,表达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深化对现代艺术的理解。环境雕塑不仅要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高品质要求,而且还需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环境艺术的追求已经不单单停留在美观性、整洁性方面,而是追求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总而言之,环境雕塑在营造公共环境文化氛围,改善城市人文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公共环境艺术中雕塑与环境的融合策略

若想促进雕塑与环境的相互融合,必须采取如下三方面策略: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交流;注重统筹规划与协调融合;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下面作具体论述。

(一)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交流

在雕塑作品创作过程中,设计者应与当地相关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通过全面了解城市的未来规划发展趋势,确保雕塑作品充分发挥社会文明效益与生态文明效益,达到改造城市城乡,宣传城市文化的目的。设计者要从整体城市的宏观发展层面出发,进一步完善雕塑设计方案。

环境雕塑首先是一件商品,其次才是一门艺术。大多数设计者往往会单纯依据决策者的意图开展设计,而忽略雕塑作品与城市规划建设之间的和谐关系。

总而言之,在雕塑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与当地相关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以保障雕塑作品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性。

(二)注重统筹规划与协调融合

雕塑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顺应城市的规划发展趋势。根据对城市的社会风气实行全面且深入的调查,采用设计的方式描述社会,还原生活。在雕塑作品中融合西方浪漫主义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对雕塑设计进行创新与改造,确保雕塑与环境相互融合。

雕塑设计者需要从空间层面和艺术层面尝试创新,使雕塑作品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求。在雕塑设计过程中,凸显城市文化内涵,在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突破。可以说,雕塑不仅能够塑造当代社会的外部形象,还能深刻表达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渴望与祈求。

(三)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

城市景观雕塑设计是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途径。通过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激发群众的保护欲望,进而实现政府部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相互理解。一方面,增强政府决策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提高群众对雕塑作品的接受度和认可度。由此,要避免雕塑作品因脱离人们的现实生活而显得空洞乏味,改善城市内部空间环境,营造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生活中,雕塑往往是人们的视觉焦点,并能够起到改善空间环境的作用。雕塑的艺术创作既要注重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交流,又需强调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协调、相互融合。只有全面掌控公共艺术中雕塑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才能全面发挥出雕塑的文明价值与社会价值,为人们打造优质的文化环境。

猜你喜欢
雕塑受众融合
巨型雕塑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我的破烂雕塑
《融合》
写实雕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