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探析

2021-04-08 01:59朱春梅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舞蹈民族

朱春梅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上海200335)

一、前言

民族民间舞蹈也被称为“民俗舞”,它是由各民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是各民族和地区风俗文化和精神风貌的一种具体体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是在民间文化的基础上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呈现出民族本土文化特征的一种教学实践模式,由此可见,加强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重视并对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无论是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还是对学生本身专业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舞蹈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重要艺术形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积聚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承载了文化发展的特点和方向,是人们情感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学校舞蹈课程教学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所占比重较大,这是因为学校教学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历史,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积淀和方向集中代表的具有多样化和独特性特征的民族民间舞蹈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学校舞蹈教学的重头戏。由于民族民间舞蹈是对各民族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的总结,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学校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度和民族民间舞蹈的特色。特别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重视相关舞蹈肢体动作和知识的传授外,还需要不断地将舞蹈文化的内涵渗透其中,不断加强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力度,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而更好地助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偏重舞蹈动作技巧,忽视舞蹈内涵理解

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逐渐沉淀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民族自身特色的舞蹈形式,因此舞蹈学习者如果想要更好地将舞蹈动作感情表达出来,就不仅要掌握和舞蹈的动作技巧,还要深入地领悟舞蹈的内涵。不过可惜的是,现下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对舞蹈教学的理论和目标重视度不够,过于偏重于舞蹈动作技巧的传授和反复的训练,而对于舞蹈所蕴含的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等却并未触及。舞蹈教学的课时有限、专业人数相对较多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也是舞蹈教师将舞动动作从民族文化背景中剥离出来进行教学的主要原因。这些主客观原因的存在,就使得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精髓,并且也很难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二)缺乏教学激情,舞蹈动作中没有情感融入

不同民族的人们,由于风俗习惯和文化的不同,表达情感的方式也不同,所以民族民间舞蹈中所蕴含的情感就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舞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学生必要的和舞蹈理论知识和肢体动作技巧之外,要富于教学的激情,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还需要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舞蹈动作之中,从而使学生能够从教师的动作中感悟到舞蹈的内涵,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过就目前的舞蹈课堂教学来看,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确保自己的肢体动作完成的标准、美观即可,至于是否表达出舞蹈所蕴含的情感,则并不甚在意,而且在对舞蹈知识和动作的讲解过程中,也只是平铺直叙式的,缺乏教学的激情,既不能够充分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够使学生深入地去了解舞蹈中蕴含的深层次文化精神。

(三)教学方式墨守成规,较为缺乏创新的精神

目前,多数民族民间舞蹈课堂教学仍然采用“教师口授,动作示范,学生跟着做,反复练习”这种形式。虽然存在即具备一定合理性,且这种传统的舞蹈教育教学形式也曾发挥出了一些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有些落后了。这是由于舞蹈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仅仅关注学生肢体动作的规范与否,而对学生舞蹈动作编排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并不重视,就无法有效激发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四、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优化对策探析

(一)深入挖掘舞蹈内涵,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民族民间舞蹈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出舞蹈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够确保学生对舞蹈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才能够使他们的表演承载和传达出民族文化的精神。例如,在苗族舞蹈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很好地了解环境和文化对苗族舞蹈动作形成与发展的作用,要使学生们明白苗族舞蹈“一边顺”的动作体态是受到人们长期山区劳作生活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1]并且在之后的舞蹈动作的讲授时,教师也需要将苗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等渗透进去,要使学生能够将舞蹈动作和苗族文化相参照,从而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蕴含的深层意义。又如,在蒙古族舞蹈课堂教学中,肩部和臂腕的训练是重点,肢体动作语言具备较强的质朴彪悍的特征,这与其马背上的草原游牧民族特征直接的关系。

总的来说,舞蹈教师如果想要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效果,就需要对各民族舞蹈的形成和发展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传达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舞蹈动作知识和民族历史文化知识融会贯通,加强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力和感知力,最终达到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加强对舞蹈内蕴的感悟,注重动作的情感投入

作为源自民间的艺术表现形式,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就需要追本溯源,从艺术的角度出发,激发出学生的共情并培养学生的内在艺术创造力。舞蹈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仅需要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对舞蹈内蕴的探索和发现以便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力,还需要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动作之中,注重情感的表达,使舞蹈真正发挥出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民族民间舞蹈具有民族特性,当学生能够理解舞蹈的内蕴文化精神时,他们就会从中得到感悟和升华,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所以,舞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需要将舞蹈中富于民族特色的历史和文化传达给学生,营造出适宜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地了解和把握舞蹈的动作和内涵,感受到舞蹈艺术的魅力,还要能够使学生能够将两者在不断的练习中融会贯通,增强最终的艺术表现效果。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积极实施动态教学法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效果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教学方式多样化,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具备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理念。[2]故此,作为舞蹈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身较为陈旧的教学理念,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树立起多元化的教学观念,并将这种多元化的观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3]

第一,舞蹈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使学生在声音、图像和动画的直观形式下,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民族舞蹈背景知识,深入地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精髓,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舞蹈教师可以通过不定期举办的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比赛或是其他交流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和训练。

第三,舞蹈教师对于学生创编的舞蹈动作需要给予专业的评价和适当的赞扬与鼓励,从而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四,舞蹈教师可以将现有的教学结构打破,采用新的动态式组合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到实际的生活中去感受民族舞蹈的特征,在开拓眼界的同时,将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深度融合,在更为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注重身体支配能力培养,提高舞蹈表现力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在学生身体支配能力的强弱上。[4]作为一种形体艺术形式,民族民间舞蹈主要依靠动作来表达情感,由此而产生艺术感染力。学生对自身肢体动作的支配能力和审美能力越强,就越能够提升自身舞蹈的表现力。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舞蹈教师首先应当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身体支配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蒙古族舞蹈动作分解训练中,引导学生将节奏和幅度的变化变成富有情节性的表演方式,对肢体动作进行个性化风格修饰,等。舞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此类基础技能的培养是提升民族民间舞蹈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对学生深入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并将其与民族文化精神融会贯通从而达到更完美的舞台呈现效果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五、结语

作为舞蹈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内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应该随着社会文化和科学的进步而与时俱进。舞蹈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要意识到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性,还要在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舞蹈内涵、加强对舞蹈内蕴的感悟、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和加强对学生身体支配能力的培养等策略来推动实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和教学效果的不断优化。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舞蹈民族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我们的民族
学舞蹈的男孩子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