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

2021-04-08 20:19李言杰昌邑市消防救援大队
消防界(电子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监督管理消防部门

■ 李言杰 昌邑市消防救援大队

目前,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大规模涌起,并且出现了很多结构复杂、外形奇特的商业建筑,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埋下了一系列消防安全隐患。再加上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水平普遍不高,很容易诱发消防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新时期应该正确看待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结合时代发展的相关要求,积极推动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力求通过全方位的管控消除潜在的消防安全隐患,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一、消防安全管理概述

消防安全管理主要是围绕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开展的一系列管理工作。消防安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1)物质因素。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集合了诸多物质资源,有物质材料、配套设施和能源等。(2)人员要素。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人员支持,因此有效控制工作人员的行为,便于全方位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工作。(3)资金因素。资金因素直接影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成效,主要是控制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经费成本。(4)信息因素。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开展需要相配套的资料、政策与文件支持。(5)时间因素。即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流程和效率等内容[1]。(6)事务因素。主要是指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开展中,需要相关的目标方向和任务职责。

二、当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

(一)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成效,受人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参与消防的积极性影响。只有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才能使其规范自身行为举止,将消防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2]。但部分群众的消防安全常识储备不足,例如,天然气使用、电器安全使用的知识,火灾发生时如何安全逃生等,根本原因在于消防安全宣传力度不足,导致人们的责任意识不强,未能正确认识消防安全的重要作用。诚然,我国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果,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仍有重大火灾消防安全事故出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3]。很多地区为了响应号召,消除安全隐患,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活动,或是在建筑中贴消防安全警示标语,但仍然未能从根本上引起民众重视,致使消防安全演练流于形式,实质性效果不高。另外,很多大型的超市或商场建筑中,内部人员流动量较大,消防安全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加之管理人员对法规的不了解和不重视,屡屡出现违规操作,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火灾事故概率。例如,高层住宅、商场和老旧小区等,经常出现堵塞安全通道和占用消防车通道的情况,大大增加了火灾事故发生概率[4]。

(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及时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各级政府已经设立了专门的消防安全委员会,同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相互联系,明确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各部门需要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在实践经验反馈中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消防安全监督执法体系。从实际工作成果来看,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中经常出现沟通和协调不畅的情况,不利于消防安全管理。

(三)专业人才匮乏

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很多结构、外形复杂多样的建筑,加之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完善,致使消防部门的工作强度大大增加,在增加消防部门数量同时,也对消防人员专业素质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5]。但实际上,在人员聘用方面,持有上岗证书的人员数量少,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难以满足要求。部分企业内部员工的流动性较大,并未集中管理员工,或是由保安人员直接负责,导致此类人员并未接受过系统化的消防安全培训,无论是专业知识储备还是安全意识都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大大降低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成效。另外,消防单位内部队伍中,多数人员是负责消防救援工作,少数是安全检查和监督管理人员,占比低,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尤其是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对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需要保持较高的责任意识和思想态度,但专业人员匮乏,后期人才培养周期长,极大地影响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开展。

(四)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执行力度不足

部分地区由于缺少监管,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实际执行中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或是操作不严谨、规范,即便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容,但实际工作开展中出于经济效益的考量,部分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投入成本不高,甚至认为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负担,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成效[6]。与此同时,部分单位未能定期更新消防设施,旧有设施缺少定期检验和维护,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导致设备带病运行,尤其是人员流动性较大区域,一旦出现火灾事故,消防设施无法正常使用,给社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三、创新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的策略

(一)积极完善联合监管模式

推动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优化,需要正确看待多部门联合执法的优势作用,在加强社会消防安全宣传和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监督工作,多部门联合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坚持政府主导,积极推动联合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优化,针对性设立消防联合执法部门,整合多个职能部门,并运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设立消防安全数据库,完善各部门合作认证机制,以便于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切实提升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成效[7]。将各个消防安全综合体评估结果纳入到数据库中,对于信用资质偏低的单位,申请贷款时银行可适当降低信贷额度,或是拒绝提供放款支持;工商部门则拒绝发放营业执照。通过此种方式,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监管,便于及时发现和整改各消防单位内部潜在的安全隐患,实现全方位的消防监督管理。

(二)加大消防安全宣传力度

人民群众具备足够的消防安全意识,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和规避火灾事故,而这需要消防部门积极推动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优化,加大教育宣传力度。采取群众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形式进行宣传,结合不同建筑物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宣传内容,例如,游乐场所里青少年和儿童聚集程度高,可以尝试选择卡通绘画的形式宣传火灾逃生技能,介绍消防标志和设施。针对成年人,可以邀请公益宣传大使、明星组织消防公益活动,或是拍摄宣传短片,以更易被接受的形式宣传消防安全知识。针对老年人,可以选择在购物袋上印刻消防安全知识的形式进行宣传[8]。对于城市人流量密集的区域,可以通过海报或是LED广告形式宣传消防安全知识,以便取得更加可观的宣传效果。

(三)加强消防队伍建设

加强消防监督管理,需要正确看待消防队伍的重要性,结合相关要求积极组织消防监督人员参加专业学习和培训,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储备,持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取得岗位证书后方可投入岗位工作中。同时,积极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动态调整和完善工作制度内容,促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推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社会单位也要组织内部消防安全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可以结合企业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制定火灾事故应急方案,以便在发生火灾时可以快速、安全疏散,最大程度上保障人员人身安全。

(四)推动消防监督工作日常化

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中,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要求方可全方位落实,但是由于配套法规尚待完善,执行力度不足,导致很多新型设备和技术无法得到合理运用,起不到应有的效应。因此,应大力推动消防监督工作日常化,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模式,推动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优化,把握重点,收集相关档案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考核工作中,应基于现场检查和人员的谈话方式,全面分析消防工作的现状和不足,引入现代化消防监督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积极消除潜在的火灾隐患,提升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成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消防安全管理中的问题,推动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火灾隐患,充分发挥消防安全管理优势,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猜你喜欢
监督管理消防部门
《消防界》征稿启事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漫画说消防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消防也幽默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