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配置模式对树木细根形态的影响研究

2021-04-09 01:28刘汝成
绿色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表面积长度树木

刘汝成

(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林场,山东 泰安 271027)

1 引言

树木配置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空间下,通过配置不同种类的树木,形成一定的配置模式。针对树木配置模式方面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提高树木配置模式的合理性,一旦改变树木配置模式必然会对区域内树木的形态特征造成影响。结合以往研究中表明,树木配置模式对于树木形态影响最关键的参数就是树木细根形态。树木细根指的是直径不超于2 mm的树木根系,是树木吸收水分的主要途径,其细根形态能够直接影响树木的生命力[1]。因此,确保树木细根形态健康发育一直是树木培育方面重点研究的内容,且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树木配置模式对树木细根形态的影响,致力于明确不同树木配置模式下,研究树木细根形态所产生的变化,在保证树木细根形态良好发育的同时,为树木配置模式的合理化、科学化发展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意见。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场地及树木种类

本次试验场地选择某城市森林,其中共包含4种树木配置模式,分别为:针+灌+草、灌+草、针+阔+草以及阔+灌+草[2]。结合调查报告显示,在某城市森林地区主要包含的树木种类为:油松、刺槐、圆柏、毛白杨、大叶黄杨、紫丁香、榆叶梅、绦柳以及海棠等。某城市森林树木种类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某城市森林树木种类具体信息

结合表1所示,为本次试验中该城市森林树木种类具体信息以及相应的树木配置模式。

2.2 试验材料采集

针对本次试验中,树木细根样品的采集,本文选择地面表层距离根部20.0 cm地层开挖细根,并选择20.0~40.0 cm区段的细根同样作为此次实验的材料[3]。在完成树木细根样品的获取后,使用实验中的专业镊子进行土壤与细根的摘取,将样品分装处理后,留以待用。使用蒸馏水清洁树木根部样本,使用游标卡尺对根部长度进行测量,根据不同长度对其持续进行样本等级划分。在此基础上使用Epson设备,进行树木细根样品的电子扫描,得出树木细根长度、树木细根体积、树木细根表面积、比细根长度、比细根体积以及比细根表面积等信息,在完成对数据的获取或,将细根样品放置于80.0~100.0 ℃的处理室进行加热烘焙处理,此行为持续20.0~24.0 h,直到其中水分被完全烘干,使用电子天平,对树木细根样品的生物净量进行称量,并记录试验结果。

2.3 试验分析方法

完成试验材料采集后,针对针+灌+草、灌+草、针+阔+草以及阔+灌+草4种树木配置模式下的树木细根样品的形态加以研究。此次实验中,使用计算机中的EXCEL表格软件,进行实验最终数据平均值的统计,在完成变异系数的获取后,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数值将的相关性关系。

3 试验结果

通过上述试验流程,本文采集实验数据。本次试验中选取6个指标作为树木细根形态关键因素,分别为:树木细根长度、树木细根体积、树木细根表面积、比细根长度、比细根体积以及比细根表面积,得出结果为,树木配置模式对树木细根形态的影响显著(P<0.05)。本次试验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树木配置模式对树木细根形态的影响结果

结合表2所示的本次实验结果,以此可判断树木配置模式对树木细根形态的具体影响。

4 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树木配置模式对树木细根形态的影响结果可以看出,在本次试验地区,针+灌+草的树木配置模式下,树木细根长度、树木细根体积、树木细根表面积、比细根长度、比细根体积以及比细根表面积等树木细根形态指标均明显高于平均值,证明针+灌+草的树木配置模式下,树木细根形态能够达到最佳状态,与该地区的匹配度最高。而灌+草的树木配置模式下,树木细根形态在4种树木配置模式下表现最差,针对该种树木配置模式不适合该地区树木细根形态的发展[4]。而针+阔+草的树木配置模式下,在树木细根长度、树木细根体积以及比细根体积方面能够与针+灌+草树木配置模式下的树木细根形态相媲美,但其在比细根长度方面存在明显缺陷。阔+灌+草的树木配置模式下,比细根长度方面虽有显著优势,但其在树木细根体积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因此其无法达到针+灌+草的树木配置模式下树木细根的良好形态[5]。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不同树木配置模式对树木细根形态的影响十分明显,而本文得出实验结果为针+灌+草的树木配置模式下,树木细根形态最佳。与此同时,在试验中发现,造成此影响的根本原因在于,针+灌+草的树木配置模式下,能够为树木细根提供更多的养分,增加树木细根的生物量,进而保证树木细根形态能够达到最佳状态[6]。这就意味着,多种树木配置模式的结合应用必然比单调的树木配置模式下,树木细根形态更好,通过多种树木配置模式下为土壤提供多种养分,保证树木细根能够在良好的土壤环境中生长,是保证良好树木细根形态的重要前提。基于此,可以判断出多种树木配置模式与树木细根形态的发展呈正比例增长关系。

综上所述,采用针+灌+草的树木配置模式下的树木细根形态优于采用灌+草、针+阔+草以及阔+灌+草树木配置模式下的树木细根形态。通过上述研究,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得出的理论依据,为促进树木细根形态的良好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合理化配置树木模式。

5 结语

本文开展了树木配置模式对树木细根形态的影响研究,针对不同树木配置模式对树木细根形态产生的具体影响,得出结论:采用针+灌+草的树木配置模式下的树木细根形态最佳,明显优于采用灌+草、针+阔+草以及阔+灌+草树木配置模式下的树木细根形态。尽管本文研究已经趋近于完善,但在后期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解决,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土壤也是影响树木细根形态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加大土壤理化性质对树木细根形态的影响的研究力度。截止目前,国内外针对树木配置模式对树木细根形态的影响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后期的研究中,可通过优化设计树木配置模式,进一步对树木细根形态提出深入研究,全面探索一种树木配置模式在树木细根形态应用中极强的作用效果。

猜你喜欢
表面积长度树木
巧求表面积
树木之最
绳子的长度怎么算
求正方体的表面积
辨认树木
爱的长度
表面积是多少
长度单位
表面积是多少
树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