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熟中粳稻新品种“武粳68”的选育研究及栽培技术

2021-04-09 07:45宋学堂徐玉峰张兆成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熟大田抗性

陈 露 宋学堂 徐玉峰 张兆成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常州 213175)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影响[1]。在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逐年减少、水资源危机日益加重的严峻形势下,亟需努力提高稻谷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故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和广适性的水稻新品种势在必行[2-3]。江苏省不仅是我国传统的水稻生产大省,也是南方地区粳稻种植大省,故在江苏省进行水稻育种,不能以牺牲产量为代价,须兼顾产量和品质,要培育出既好种、又好吃的水稻品种[4-5]。

水稻新品种“武粳68”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和东海县华瑞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采用“丙011-1/武粳13//台0206”,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一个优质稻品种。该品种于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苏审稻20200007),且已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编号:20201002705)。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综合性状优,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现笔者拟对其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介绍,以供相关种植户参考借鉴。

1 选育经过

“武粳68”选育经过见图1。

图1 “武粳68”选育经过

2 特征特性

2.1 植株形态特征

“武粳68”是中熟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48 d;生长前期早生快发,茎秆较粗壮,抗倒性强;株高105.9 cm,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茎叶绿色,剑叶直立上举;每667 m2有效穗数21.7万穗,平均每穗实粒数132.2粒,千粒重 26.1 g,结实率89.7%,产量构成因素协调;谷粒为椭圆形,颖壳为黄色,无芒。见表1。

2.2 产量表现

“武粳68”于2017年参加江苏省水稻区域试验(中熟中粳组),平均每667 m2产量655.7 kg,比对照品种“徐稻3号”增产2.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8年续试,平均每667 m2产量651.2 kg,比对照品种“徐稻3号”增产2.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9年参加江苏省水稻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695.1 kg,比对照品种“徐稻3号”增产6.2%。见表1。

表1 “武粳68”2017—2019年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

2.3 米 质

据国家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17—2019年检测,“武粳68”整精米率65.0%~71.2%,垩白粒率17%~37%,垩白度3.0%~6.2%,胶稠度60~72 mm,直链淀粉含量14.4%~15.8%,米质达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见表2。

表2 “武粳68”2017—2019年米质检测结果

2.4 综合抗性

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接种鉴定,“武粳68”对稻瘟病的抗性综合指数为4.75;对白叶枯病的浙173、JS-49-6、PX079、KS-6-6 4个致病型代表菌株的抗性表现为中感(最高5级);2017年表现为抗纹枯病,2018年表现为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发病率为20.59%~29.03%,抗病等级为3~5级。见表3。

表3 “武粳68”2017—2019年抗性鉴定结果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精确播种,培育壮秧

“武粳68”宜采用机插栽培技术,一般于5月中下旬播种,且要求适时播种精确化,以使生育进程与季节进程同步,从而能充分利用5月—10月有利于水稻生长的温光水资源。播种前,每667 m2大田需备足过筛营养土100 kg(20%作盖籽土,不拌壮秧营养剂)、秧盘30张,用62.5 g/L精甲·咯菌腈进行干籽拌种,配比为50 kg稻种用10袋精甲·咯菌腈(10 mL/袋),兑水1.0~1.5 kg拌匀后,堆闷1 h后即可播种。可采用机械化流水线播种,待装盘平铺后,覆膜盖草,并洇足水,于5月28日落谷,折每667 m2大田用种量为3.5 kg。6月8日前后适时揭膜。育秧期间做好灰飞虱防治、肥水管理工作,以实现秧苗盘根结实,以秧苗提起不散、根粗壮、结实、发白为宜。为使抽穗至成熟期间水稻均处于最佳状态,实现高产稳产,移栽时水稻秧龄不宜超过20 d。

3.2 精细整地,合理密植

在稻麦轮作的种植方式下,前茬小麦的秸秆切碎全量还田,要求切碎长度小于8 cm,耕翻深度在16 cm以上,且耕翻前应均匀撒施复合肥,以促进秸秆腐熟转化。6月10日上水泡田3 d,平整大田。6月14日每667 m2用36%丁噁合剂200 mL+10%苄嘧磺隆20 g对田间杂草进行封闭化除。大田沉实3 d后,6月18日进行秧苗薄水栽插,株行距为12 cm×30 cm,每穴种植3~4苗。

3.3 合理肥料运筹

采取“控氮、减磷、增钾和补缺素”的施肥原则。其中,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的田块氮肥宜适当前移,且氮肥(尿素)分次施用;磷肥(过磷酸钙)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钾肥(硫酸钾)分基肥和促花肥2次施用。具体施肥措施为:基肥每667 m2施45%复合肥15 kg+尿素5 kg+秸秆腐熟剂2 kg,以满足秸秆腐烂的吸氮需求;在秧苗移栽3~5 d,秧苗返青后施返青分蘖肥,每667 m2施尿素5 kg拌除草剂施用,深水灌溉5 d后排掉大田内的水,1 d后再每667 m2施尿素7.5 kg,然后进行浅水灌溉,以促进秧苗早发;穗肥可促保兼顾,即在主茎余叶2.5~3.0叶时一次性施用,也可根据秧苗长势分次施用,一般长势好的田块每667 m2最多施尿素5 kg,长势一般的田块每667 m2施尿素7.5 kg。

3.4 科学管水

坚持湿润育秧,种子出苗后建立平沟水,栽插前排水炼苗,防止盘土含水量过高而影响起秧和栽插;栽插后视天气情况露田2 d左右,灌薄水养苗3~5 d;当基蘖苗数达到预期有效穗数的80%时,由轻到重搁田控苗;生长中后期间歇灌溉,做到干干湿湿;成熟期灌跑马水养老稻,切忌断水过早,确保活熟到老。

3.5 综合防治

加强抗病防灾意识,根据种植区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适时进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一般在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在秧田期和大田初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等,在生长中后期要综合防治水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在抽穗扬花期要综合防治穗颈瘟、稻曲病等穗部病害。值得注意的是,要加强对稻瘟病的防治,可于“武粳68”破口初期和齐穗期分两次用药预防。另外,要有效控制杂草危害,对于错过用药适期、草龄较大的田间杂草要进行人工除草。

3.6 确保丰收

要适时抢晴收割,以确保丰收,从而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益。

4 结论与讨论

调查研究表明,中熟中粳稻“武粳68”具有熟期早、丰产稳产性好、食味品质优、综合抗性好、适种区域广等优点。该品种的育成,不仅丰富了江苏省淮北稻区的水稻种质资源,还可作为良好的种质资源加以利用,这对加速江苏省优质水稻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武粳68”在江苏省淮北稻区的种植潜力、种植规模、种植效益等仍需进一步进行深入探讨与思考。

猜你喜欢
中熟大田抗性
2022年“蒙阴杯”全国早中熟桃鉴评大赛在蒙阴成功举行
不忘初心,回归经典!养虾至暗时刻,海茂坚定高抗苗,携抗性更强“普利茂”回来了
Pib、Pi9、Pi2、Pi54和Pish在粳稻品种(系)中的分布及对穗颈瘟的抗性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一瓶水的微笑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桂林中熟西兰花新品种不同种植期比较试验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翔安区中熟花椰菜新品种对比试验
锥栗抗性淀粉消化前后的益生作用及结构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