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4-09 11:35邢桂媛王轩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6期
关键词:分析仪电化学良性

邢桂媛 王轩

1 天津市公安医院 (天津 300042)

2 天津市胸科医院检验科 (天津 300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与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天津市胸科医院自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肺癌患者41例作为肺癌组,均给予GP方案治疗,另选择肺部良性病变患者40例作为良性组及来院行体格检查的健康人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三组人员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肺癌组分别与良性组、对照组相比,良性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NSE、CEA、SCCAg、CA125、CYFRA21-1水平均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NSE、CEA、SCCAg、CA125、CYFRA21-1水平均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判断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肺癌发病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及表现,早期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1]。肿瘤标志物作为肿瘤在发生发展与增殖过程中产生或释放进入到血液循环的一类物质,可用于并评价肿瘤的表现及恶化程度,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且易于获取,操作简便,获得了广大临床工作者的认可,开始将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作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的参考依据[2,3]。现就血清肿瘤标志物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的结果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天津市胸科医院自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肺癌患者41例作为肺癌组,均符合2014年版《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相关标准[4];行临床症状及病理学检查后证实;另选择同时期收治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40例作为良性组及来院行体格检查的健康人45例作为对照组。肺癌组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为44~81岁,平均(62.23±5.24)岁,病理类型:腺癌19例,鳞癌15例,小细胞肺癌7例。良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为46~76岁,平均(61.19±5.09)岁,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为41~75岁,平均(60.27±5.11)岁,三组性别及年龄相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GP方案:静脉滴注1000mg/m2的吉西他滨(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04),30min内滴完,d1、d8,静脉滴注75mg/m2的顺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7021358),d1~d4,以28d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三组人员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抽取三组人员的空腹静脉血各5mL,放置室温状态下30min后使用1600高速离心机(台式)(最高转速15000r/min,最大容量4×400mL)提取血清,将血清放置在室温环境中,使用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罗氏cobas,型号:C701,E602)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测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取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F检验。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人群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

肺癌组分别与良性组、对照组相比,良性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NSE、CEA、SCCAg、CA125、CYFRA21-1水平均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人群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s)

表1. 三组人群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s)

组别 NSE(ng/mL) CEA(ng/mL) SCCAg(ng/mL) CA125(U/mL) CYFRA21-1(ng/mL)肺癌组(n=41) 19.20±4.25 5.60±2.23 6.39±2.65 46.51±11.45 11.32±4.75良性组(n=40) 12.70±4.54 3.28±1.23 2.38±0.54 21.82±7.63 2.71±1.30对照组(n=45) 6.45±2.52 1.09±0.27 1.14±0.35 13.57±5.62 1.80±0.78 F 12.547 10.251 9.887 5.587 11.660 P<0.05 <0.05 <0.05 <0.05 <0.05

2.2 肺癌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

肺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NSE、CEA、SCCAg、CA125、CYFRA21-1水平均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肺癌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s)

表2. 肺癌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s)

时间段 NSE(ng/mL)CEA(ng/mL)SCCAg(ng/mL)CA125(U/mL)CYFRA21-1(ng/mL)治疗前(n=41)19.20±4.25 5.60±2.23 6.39±2.65 46.51±11.45 11.32±4.75治疗后(n=41)15.33±3.21 4.05±1.74 3.85±0.73 21.82±7.83 4.28±1.83 t 6.257 10.257 9.8547 5.127 6.220 P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肿瘤标志物作为一种特异性较高物质,可用于反映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在一般情况下,肿瘤标志物并不会出现在正常人体组织中,不仅可用于提示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特性,同时还能够对肿瘤组织的细胞功能进行判断,在当前的临床工作中通过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以此完成对肺癌的早期诊断[5]。

现如今临床上主要应用的几类血清肿瘤标志物当中,NSE作为一种由甘油在催化糖原酵解途径下分解出来的最后的酶类,可出现在非小细胞肺癌当中,并表现出较高的表达水平。CEA作为一种结构较为复杂的酸性糖蛋白,可在各类癌症细胞组织中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能够用于对肿瘤性疾病的诊断。SCCAg作为一种由鳞状上皮细胞产生的抗原,被当作是多种鳞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CA125为一种最早源于人体胚胎组织的糖蛋白复合物,在发生恶性病变之后可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中,并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而CYFRA21-1作为一种能够反应出上皮源性肿瘤的最佳标志物,在诊断肺鳞癌上具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可表现出较高的表达水平。

在本次研究中,对肺癌患者、良性病变患者及健康人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测量,结果可见肺癌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较高,可见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血清NSE、CEA、SCCAg、CA125、CYFRA21-1水平测量不仅能够用于对肺癌进行诊断,同时还能够对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预后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判断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分析仪电化学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电化学中的防护墙——离子交换膜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关于量子电化学
电化学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Na掺杂Li3V2(PO4)3/C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