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腔尿管在妇科手术病人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4-09 11:36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辽宁沈阳11000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6期
关键词:尿管导尿管尿液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辽宁 沈阳 110002)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三腔尿管在妇科手术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于本院妇科治疗的妇科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n=46)和对照组(n=50),实验组采用三腔尿管留置导尿方案,对照组选用常规普通尿管留置导尿方案,分析患者舒适度及病原菌感染情况,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阴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置入尿管后病原菌感染率(8.70%)明显低于对照组(48.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科手术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三腔尿管进行导尿,临床效果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妇科手术是与下腹或横或纵的刀口联系在一起的手术,患者常需要留置尿管,以便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部分手术因手术治疗时间过长,患者在麻醉剂的作用下。容易引起尿潴留。而三腔导尿管为机械刺激装置[1],可以加快宫颈软化成熟,对止血效果显著,故本研究通过分析三腔尿管在妇科手术中的止血效果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于本院妇科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参照《妇产科学》相关疾病诊断标准[2],具有妇科手术指征者;②患者签署知情同意告知书;③临床资料完整者;④患者平时月经规律。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②既往有妇产科疾病手术病史者;③存在严重的器质性疾病者;④合并贫血或恶性肿瘤患者。将入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例患者术后采用三腔尿管留置导尿方案,其中年龄43~67岁,平均(56.04±1.39)岁;术中出血量(498.96±14.20)mL;对照组50例患者选用常规普通尿管留置导尿方案,其中年龄45~65岁,平均(54.94±1.73)岁;术中出血量(501.26±13.63)mL;两组患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实施三腔尿管留置导尿方案,嘱患者取截石位,给予常规外阴消毒、阴道消毒,窥器暴露会阴,选用医用石蜡油对导尿管的前端进行充分的润滑,将尿管缓慢插入尿道4~6cm,待尿液流出后继续插入7~10cm,使气囊全部进入膀胱,助手固定尿管,并向气囊内注入0.9%氯化钠溶液10mL,充满球囊,尿管末端连接引流管,轻轻外拉尿管,确认球囊放置是否成功,连接无菌引流袋并固定于床旁。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普通尿管留置导尿方案,患者取仰卧位,屈髋屈膝且双腿略外展,消毒外阴唇及尿道,以左手分开固定小阴唇,右手持普通导尿管插入尿道,插入深度约4~6cm,见尿液流出再插入1cm,以胶布固定导尿管,管口以无菌纱布包裹,避免尿液外溢及细菌污染。

1.3 评价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舒适感及溢尿发生情况,根据患者实际感受情况进行描述性评分[3],患者无尿意及不适感即为阴性;患者有尿意且不适感较弱即为弱阳性;患者有尿意且不适感较强即为强阳性。②尿路感染病原菌感染情况:根据病原学诊断标准[4-6]:(1)膀胱穿刺采集尿液培养,细菌菌落数≥103CFU/mL;(2)经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尿路感染;(3)清洁中段尿培养,G-菌落数≥105CFU/mL、G+菌落数≥104CFU/mL;(4)显微镜检查新鲜尿液标本,每30个视野内可见细菌超过半数视野。满足以上任一条件均可诊断为尿路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舒适感及溢尿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阴性、弱阳性、强阳性分别为28(60.87%)、15(32.61%)、3(6.52%),故实验组患者阴性率为60.87%;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4(28.00%)、22(44.00%)、14(28.00%),对照组患者阴性率为28.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临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情况比较

经研究分析,实验组患者插入尿管后病原菌感染率(8.70%)明显低于对照组(48.00%),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感染率对比(例)

3.讨论

妇科手术留置尿管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的情况下,使用无菌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出尿液的方法。由于妇科手术通常在盆腔进行,且膀胱位于子宫前方,尿液充满时,可遮挡手术视野,在术中操作过程易损伤膀胱,故需在术前放置尿管,保持膀胱排空[7]。对妇科宫腔镜手术留置导尿管的时间为24h,对腹腔镜手术常规留置尿管为24h,其中术后6h拔出导尿管最佳,能够降低感染率。

三腔尿管是泌尿外科专用的一种导尿管,相较于普通的导尿管,其末端多一个腔道,第一个腔道为气囊,此管道内可注射10~15mL气体或生理盐水,起到封闭作用,第二个腔道为引流管道,外接引流袋或引流瓶,第三个腔道为冲洗管道,是最细的管道,它连接生理盐水,可使用注射器进行连接,能够将外界的生理盐水冲入膀胱,起到冲洗膀胱的目的,冲洗后的液体经由引流管道排出体外。有研究学者认为,石蜡油润滑三腔气囊导尿管前端能够抑制病菌增殖,起到杀灭病菌的作用。临床大量实验研究数据表明,使用无菌水替代生理盐水注入尿管囊中,避免由于生理盐水产生结晶现象,造成的尿管阻塞,拔管时尿液引流顺畅,降低因抽吸困难而导致的拔管困难。可见具有以下优势,该操作简便,且方案经济实惠,利于基层医院开展研究,同时三腔气囊导尿管与病变组织严密结合,止血效果显著,通过反复向气囊内增减生理盐水,减少术后感染的可能性,为患者带来较少的痛苦感。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舒适程度更高(P<0.05);实验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低(P<0.05),上述结果提示,三腔导尿管在妇科手术进行导尿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妇科手术的特点,予以三腔导尿管进行导尿,可以明显提高舒适度,导尿口溢尿量减少,为基层患者提供全面的诊治方案,临床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尿管导尿管尿液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跟踪导练(三)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