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2021-04-09 11:36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沈阳11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6期
关键词:丙组平片乙组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纳入研究的114例人员均于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入本院接受诊治,其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平行抽签方式进行分组,分别应用X线平片检查(甲组,n=38)、CT检查(乙组,n=38)及MRI检查方式(丙组,n=38)进行临床病症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经研究,乙组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率显著高于甲组和丙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诊断准确率较高。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当前临床领域常见病症,病症发生主要由于患者的软骨版、髓核及纤维环等腰椎间盘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导致患者腰椎间盘内的纤维环发生破裂,破裂部位髓核组织突出,对周围神经根产生压迫影响,引发患者机体疼痛症状。发病后,患者可发生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及马尾神经症状等表现[1],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睡眠均产生负面影响,及时诊断患者病情,便于合理开展临床治疗,所以本实验就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展开论述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研究的114例人员均于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入本院接受诊治,其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平行抽签方式进行分组,甲组中,男女比例为20:18,年龄28~74岁,均值为(45.58±6.25)岁,病程1.6~7.2年,平均(3.11±0.69)年;乙组中,男女比例为21:17,年龄29~75岁,平均(45.71±6.31)岁,病程1.8~7.6年,平均(3.22±0.75)年;丙组中,男女比例为22:16,年龄30~72岁,平均(46.02±6.19)岁,病程1.4~8.0年,平均(3.42±0.81)年。组间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大,P>0.05。

1.2 方法

甲组采用X线平片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采用西门子DR机进行拍摄,取患者的腰椎正侧位进行拍摄[2],将拍摄后的图像由专业人员分析。

乙组采用CT进行检查,采用西门子螺旋CT进行平扫,得到患者的定位片之后,扫描过程中对患者的各个腰椎间隙进行观察,将扫描的层厚度设置为3mm,扫描层数设置为4层[3]。

丙组采用MRI进行检查,采用西门子1.5T磁共振仪器进行临床扫描,行矢状面的磁共振成像扫描,以SE序列的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进行展现,行横断面的T2加权成像扫描。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三组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检验行t,表示用(±s),计数资料表示用百分比(%),检验行χ2,P<0.05是统计学意义成立的依据。

2.结果

经研究,乙组诊断的准确率最高,甲组诊断的准确率最低,乙组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甲组和丙组,组间数据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诊断准确率对比分析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原因大都由于患者髓核内部的含水量降低,导致患者椎关节失稳、椎关节松动,纤维环的坚韧性降低而发生,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大都是由于患者腰椎反复长期的受到损坏,导致髓核及纤维环退变程度不断降低,而在成年之后,患者血液循环障碍,修复能力差,所以一旦其受压,将会导致髓核穿透纤维环,出现髓核突出的情况。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与患者腹压增加、长期不正确的姿势、负重增加、受寒、受潮或者妊娠等因素相关[4]。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包括膨隆型、突出型、脱垂游离型及Schmorl结节型四种,不同的类型表现各不相同,膨隆型通过保守治疗即可,其他三种类型大都需要手术方式进行干预,随着影像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领域,X线片平扫方式的应用,能够显示患者的腰椎生理曲度与正常人不同,患者腰椎间隙狭窄,部分患者可见侧位椎间隙后部较宽,前部较窄,患者椎体的后下角部位向后翘并凸起,在椎体后缘部位存在骨赘[5],显示为非特异性的征象,可见患者椎体对应面出现骨质凹陷的硬化压迹。在X线片平扫下进行椎管造影,可见患者椎间隙后方造影剂柱呈现充盈缺损情况,若是缺损程度超过2mm,需要继续诊断,若是深度超过4mm,则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症。CT检查,发现患者的突出软组织以块影呈现,块影的密度与椎间盘的密度相同,块影的边缘部分和形状大都不规则,以半月形或者新月形两种形状为主,于患者椎管内部硬膜外可以观察到游离的髓核碎片组织,患者的硬膜囊受到压迫发生位移,神经根部分发生移位,神经根增粗情况,患者突出部位的椎间盘出现钙化情况,椎间盘形态不一[6]。MRI检验患者突出于纤维环之外的髓核呈低信号特征,许莫氏结节表现为患者椎体下缘方形或者半圆形、椎体上缘方形或者半圆形压迹,间接征象可见患者受压部位的脊髓信号异常,大都由于脊髓内部缺血或者水肿而引发的,椎间盘呈现T2加权信号逐渐减低的特征,在硬膜囊、神经根及脊髓外均显示受压情况。结合临床检验情况,X线平片无特异性征象显示,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都以退行性变化为主,反应出患者存在病症。通过CT及MRI对患者病症进行检查,能够直观的观察到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检出腰椎间盘形态,鉴别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症的严重程度,能够直观的反应患者硬膜囊外受压的情况。通过CT检查方式,能够直观的显示患者腰椎间盘钙化征和真空征,能够直观的观察到小关节的增生情况及腰椎椎体增生情况。通过MRI进行检查,能够根据扫描过程中不同层面的患者矢状面影响,对其累计腰间盘的具体影像进行直观观察,能够清晰地反应腰椎间盘的信号变化情况,能够鉴别诊断患者椎管内是否存在占位病变情况,但仅仅诊断软组织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所以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症进行诊断过程中,可以合理应用CT诊断方式以明确患者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突出情况。

研究表明,乙组诊断的准确率最高,为97.37%,甲组诊断的准确率最低,为65.79%,丙组诊断的准确率为81.58%,乙组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甲组和丙组,组间数据存在较大差异,P<0.05,可见,采用CT诊断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症进行干预,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更好地明确患者病症情况。

综上所述,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均能够鉴别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是CT诊断率较高,值得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丙组平片乙组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礞石滚痰汤联合奥氮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意义探析
应用X线平片、CT及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丹桂逍遥丸联合米氮平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