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2021-04-09 11:36天津市红桥医院心血管内科天津30013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6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衰竭呼吸机

天津市红桥医院心血管内科 (天津 300131)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84例研究对象,均为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其中42例行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列为研究组,另外42例行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的患者列为参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选自2018年4月~2020年4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统计心率与呼吸频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PaO2、SaO2、PaO2/FiO2上,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在PaCO2上,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在心率与呼吸频率上,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在临床疗效上,研究组95.24%高于参照组80.95%(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急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心内科疾病,主要是指机体在原发性心脏病或非心脏病的基础上发生血流动力学异常情况,导致呼吸困难等一些列症状的发生[1]。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发病过程中极易产生肺循环淤血,引发呼吸衰竭,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性。无创呼吸机是近年来新兴的辅助治疗技术,因其无创、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与重视[2]。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42例)与研究组(42例)。参照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40~78岁,平均(59.34±3.62)岁;疾病类型:高血压17例,冠心病20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呼吸衰竭分型:Ⅰ型呼吸衰竭25例,Ⅱ型呼吸衰竭17例。研究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41~78岁,平均(59.62±3.48)岁;疾病类型:高血压18例,冠心病20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呼吸衰竭分型:Ⅰ型呼吸衰竭26例,Ⅱ型呼吸衰竭1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作比较。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3];(2)所有患者均符合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3)符合无创通气标准或者有气管插管指征的患者;(4)此次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84例患者及其家属签字同意。

排除标准:(1)非急性心力衰竭所致呼吸衰竭的患者;(2)精神意识不清晰,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3)一般资料不全或中途退出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皆进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强心剂、支气管扩张剂以及利尿剂等。参照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设置氧流量速度为2.5L/min,注意观察患者的体征。

研究组行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此次研究所使用的无创呼吸机为澳大利亚(ResMed)瑞思迈呼吸机(VPAP ST-A),采用呼气末正压+压力支持通气的通气模式,设置初始呼气压为2cmH2O,吸气压为8cmH2O,吸氧浓度为80.0%,根据患者的反应程度将呼气压、吸气压、吸氧浓度分别调节为5cmH2O、15cmH2O、35.0%。在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调解患者的通气压力和通气时间。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8h后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浓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氧合指数(PaO2/FiO2)。

(2)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8h后心率与呼吸频率。

(3)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判断标准[4]: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消失,血气指标恢复正常则视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好转,血气指标明显改善则视为有效;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无变化则视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由表1结果可以看出,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均明显改善,研究组的PaO2、SaO2、PaO2/FiO2明显低于参照组,PaCO2高于参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PaO2(mmHg) SaO2(%) PaCO2(mmHg) PaO2/FiO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2 42.53±8.24 76.28±8.33 71.36±11.23 86.52±7.45 90.34±14.28 49.72±7.16 143.62±25.14 233.47±13.52参照组 42 42.36±8.22 89.34±9.13 71.82±11.34 95.72±5.36 90.52±14.31 40.58±3.25 143.47±25.62 268.47±14.63 t 0.095 6.848 0.187 6.496 0.058 7.533 0.027 11.387 P 0.925 0.000 0.852 0.000 0.954 0.000 0.979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与呼吸频率对比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与呼吸频率皆下降,且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与呼吸频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与呼吸频率对比(±s)

呼吸频率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2 126.34±11.86 90.34±10.21 33.24±9.11 18.36±8.21参照组 42 124.58±12.63 80.28±9.34 32.47±9.34 24.53±7.54 t 0.658 4.712 0.382 3.587 P 0.512 0.000 0.703 0.001组别 例数 心率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95%,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高危症,好发于中老年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抗生素的滥用等,急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急性心力衰竭具有起病突然、病情进展快、病情危重等特点,患者发病后其心排血量会迅速降低,导致肺静脉回流不通常,从而发生肺水肿症状;而肺水肿会引发通气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病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5]。因此,临床上及时缓解患者的通气障碍,对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低流量持续吸氧治疗是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传统无创通气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通气障碍,延缓病情的进展速度,但对于纠正低氧血症的效果不理想[6]。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完善,无创呼吸机逐渐在临床上应用。无创呼吸机通过直接向患者输送气流的方式进行通气治疗,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胸腔负压,减少心脏负荷,降低患者的心室回血量与心肌张力,从而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7]。无创呼吸机能够有效调节机体吸气、呼气相气道正压,协助患者自行呼吸,从而不断增加肺泡通气量,减少气道阻力,改善呼吸肌疲劳情况,同时能够增强患者的SaO2,促使CO2排出,改善呼吸衰竭症状[8]。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48h后,研究组的血气指标优于参照组,说明无创呼吸机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这可能与无创呼吸机能够减轻患者的胸腔负压、改善呼吸肌疲劳、促使CO2排出相关。在心率与呼吸频率上,研究组优于参照组,进一步证实了无创呼吸机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在临床疗效上,研究组高于参照组,说明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效果明显,患者更加认可与满意。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对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心率与呼吸频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提高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衰竭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