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对早期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4-09 11:36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急危重病中心上海20054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6期
关键词:胆碱酯酶有机磷血氧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急危重病中心 (上海 20054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呼吸机对早期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组,实验组(呼吸机干预)、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碱酯酶水平、血氧饱和度及呼吸力学指数。结果:实验组胆碱酯酶水平、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气道峰压及每分钟通气量在治疗24h时,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气道峰压及每分钟通气量在治疗72h后,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呼吸机干预可使胆碱酯酶水平、血氧饱和度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可通过呼吸机为肺功能恢复取得时间,进而改善呼吸力学指数。

作为硫代磷化合物的有机磷农药,在农业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其是一种强效杀虫剂,在使用时需严格佩戴口罩或防护用具,避免药物由呼吸黏膜、呼吸侵入人体,对人体产生危害。相关研究显示,有机磷农药中毒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致其呼吸衰竭。据有关学者研究显示,有机磷农药中毒者常见神经中毒,由此种药物引发死亡者,据不完全统计有30万人口,常见症状主要有出汗、精神错乱、呼吸衰竭、昏迷、抽搐等,对患者生理机能及神经系统造成极大影响[1]。呼吸机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善患者呼吸能力,减少呼吸阻碍,改善临床症状,进而为肺功能恢复争取一定时间。因此本研究主要讨论了呼吸机对早期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应用效果,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组,实验组(呼吸机干预)、对照组(常规治疗),男女对比3:1,患者年龄(47.33±2.46)岁;入组标准:均符合有机磷农药中毒指征;存在不同程度呼吸衰竭;均在家属知情并同意下开展实验;无其他药物治疗。排除标准:认知及精神障碍者;存在基础呼吸疾病者。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洗胃、补液、供氧干预,并行阿托品静注干预,剂量:为保证剂量适宜,初始剂量为10~20mg(首次),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其降低5~10mg,频率控制为10~15min/次。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呼吸机干预,具体如下:插管方式主要为气管插管,通过呼吸机行机械通气,将呼吸比控制为2:3,16~20次/min的呼吸频率,6~12mL/kg的潮气量,40%~60%的吸氧浓度。采用频率为8~12次/min的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模式[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行生命体征监测,密切关注患者呼吸、血压、脉搏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碱酯酶水平、血氧饱和度及呼吸力学指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百分比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均数±平方差表示计量资料,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碱酯酶水平、血氧饱和度

经呼吸机干预后,实验组胆碱酯酶水平、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碱酯酶水平、血氧饱和度(±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碱酯酶水平、血氧饱和度(±s)

组别 胆碱酯酶水平(U/L) 血氧饱和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n=26)3743.24±146.23 6893.34±231.45 53.22±4.25 94.22±3.24对照组(n=26)3736.24±149.24 5326.22±232.22 53.26±4.67 76.22±4.26 t 0.171 24.372 0.032 17.149 P 0.865 0.000 0.974 0.000

2.2 对比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数

两组患者气道峰压及每分钟通气量在治疗24h时,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气道峰压及每分钟通气量在治疗72h后,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数(±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数(±s)

组别每分钟通气量(L/min)24h 72h气道峰压(cmH2O)气道峰压(cmH2O)每分钟通气量(L/min)实验组(n=26)35.33±11.34 9.32±3.22 22.56±6.23 6.31±2.12对照组(n=26)36.42±11.44 9.42±3.25 30.45±6.72 8.23±2.13 t 0.345 0.112 4.390 3.258 P 0.732 0.912 0.000 0.002

3.讨论

有机磷农药作为一种有机化合物农药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其对人体的危害以急性毒性为主,在生产生活中发生中毒事件的情况屡见不鲜[3]。有机磷农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人体后,会导致人体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降低,使神经接头乙酰胆碱含量有着明显的提升,导致人体神经一直保持在一种兴奋的状况,从而出现毒蕈碱或烟碱症状。毒蕈碱症状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过度出汗、流鼻涕、流眼泪、恶心、呕吐、腹痛、尿和大便失禁,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肺水肿等情况。烟碱类症状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全身横纹肌纤维颤动,肌强直性痉挛,严重情况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肌肉麻痹,进而引发周围性呼吸衰竭的情况,因患者伴随呼吸功能衰退或减弱,无法自主完成呼吸,因此采用呼吸机进行干预,通过机械通气方式,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4]。

患者由于呼吸困难、呼吸节奏混乱是引发昏迷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呼吸机对其进行机械性通气,能有效保证患者的氧气循环能力,避免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大脑缺氧。相关研究指出,有机磷农药促使的患者中毒引发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肺泡在受到二氧化碳压力下,无法正常工作,因此采用呼吸机进行紧急干预,可增加肺泡中氧气量,使其在肺泡中完成氧气扩散及吸收,进而提升肺功能水平,改善呼吸衰竭症状[5]。

结果显示,经呼吸机干预后,实验组胆碱酯酶水平、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两组患者气道峰压及每分钟通气量在治疗24h时,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气道峰压及每分钟通气量在治疗72h后,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呼吸机干预机制主要是通过改善患者呼吸水平,减轻心脏负荷来达到疗效,进而使胆碱酯酶水平、血氧饱和度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可通过呼吸机为肺功能恢复取得时间,进而改善呼吸力学指数,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胆碱酯酶有机磷血氧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华南胡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有机磷化工废水治理方法探讨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有机磷改性纳米SiO2及其在PP中的应用
有机磷中毒致周围神经损害的电生理研究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血清胆碱酯酶在危重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