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2021-04-09 12:26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1年7期
关键词:绿化带河道生态

陈 宇

(澳门科技大学 澳门 999078)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础建设以及工业现代化建设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谋取更多利益创造更多价值,人们不断从乡村走向城市发展。在城市发展的早期,为了进一步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部分城镇会引进一定数量的工厂和企业,这些工厂和企业大多都具有一定的污染性,这就给当地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1]。加上部分城市缺乏合理布局,人口密集以及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相关部门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修复。

1 进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意义

城市生态治理指的就是在城市地区采取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将城市地区的水生态环境,大气生态环境及地表生态环境恢复到健康状态,营造一个健康完整并且较为稳定的城市态系统的一项环保活动。与常规的生态治理措施相比较,城市生态治理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因为在城市范围内,为了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城市生态治理不仅要确保工程质量,还要确保其美观性。城市生态建设的风格必须要能够与城市的整体氛围相协调,这样才能令其成为城市地区的一道自然风景线,与城市融为一体。

近年来,我国在基础建设领域成为了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基础建设大国,这为我国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城市内存在的河流的储水量正在逐年递减,并且其污染程度与日剧增,城市的大气环境和植被覆盖率也越来越差。而且以往城市污水处理大多是采取裁弯取直等方式,对城市周边地区的河道生态环境和造成了一定破坏,甚至会导致其失去原本的生态服务功能。城市河道不仅具有调节生态环境,涵养水源,防洪防涝等作用,更是一个城市文化底蕴与历史变迁的象征。因此,必须要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措施进行深入研究,顺应自然,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共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

2 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城市水环境的恶化

目前是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与之相对的却是政府用地逐年递减,城市河流的规模不断减小,市区河道淤积严重,当汛期来临时,城市河道的泄洪能力大大下降,直接导致了城市内涝的发生。对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城市河岸硬化对水流的循环也造成了不利影响,地表水流明显增大,进一步给城市河道泄洪造成了压力,双重压力之下,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的泄洪能力必将快速下降。

另外一方面,地表径流会将城市中的生活污水以及各种污染物共同带入城市的河流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流的质量将逐渐变差,河道底部的淤泥沉积也会日益严重,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水污染和河道淤堵的问题,对河道原始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河中动植物的种类也会因此而锐减。传统的治理方法就是硬化河道,这种方法直接造成了水体与土壤之间的交换性极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彻底断绝河流与土壤之间的物质交换,将大大减小城市内的湿地面积,同时也会对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和影响[3]。

2.2 植被覆盖率低

城市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不管是建筑施工,道路施工都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这就导致城市地区原本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植被覆盖率逐年递减。同时由于路面的广泛硬化,导致土壤的调蓄能力下降,植被再生降低。城市地区植被覆盖率的低下,会对整个城市的水文环境,大气环境造成极为恶劣的不良影响。产生城市内涝,雾霾,噪音污染等问题。我国部分城市尽管采取了绿化建设的相关措施,但由于其计划缺乏合理性,过于追求美观,再加上对施工管理进行了简化,在城市绿化层次进行了造假。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城市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地区绿化带的建设必须要坚持生态为本,美观次之的理念。相关单位不可以为了盲目追求美观性大量引进外地植物,要积极使用本地植物。绿化植被选择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导致绿化带建设工作的实际效果。

2.3 大气环境的恶化

城市地区人员较为密集,道路通达度较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会大量使用到化石能源,为车辆载具提供能源或进行工业生产。对城市地区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城市地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大气环境的恶化还具有较强的扩散性,受污染的面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因此针对于大气污染的治理,必须要实时监测,即时响应。不可盲目为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略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3 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

3.1 建设人工湿地并开发生态性护岸

为了进一步调节城市河道的生态功能,就必须以城市河道为中心构建水文生态系统,建设具有丰富功能的人工湿地体系,改善城市水文环境,通过这项措施,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城市河道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和利用效率,还可以有效改善区域气候,提高河流中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在我国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城市湿地面积锐减的今天,人工湿地项目必须引起重视。在人工湿地的具体建设过程之中,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人工河道治理的整体方式,采用过渡带等途径对污染的水资源进行隔离或净化,并展开建设各个人工湿地项目。目前在我国导致城市内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以及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尽管我国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也采取了一定的治理手段,但城市污染水体的治理仍然没有取得好的成果。因此,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之中,各个城市地区可以因地制宜考虑通过人工增氧的方式来对河道的水体进行改善,从而实现对河道水体进行生态修复的目标。在采用人工增氧的操作过程之中,可以考虑在河道周围布置一些水车和喷泉等设备,加快河道内的水体流动,提高水流活性,增加水体内的含氧量。

生态性护岸是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在我国多个城市地区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切实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这种方法在正式实践的过程之中成本非常低,能够对河道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明显的改善。在选择护岸植物的过程之中,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的采取措施,不可盲目模仿其他地区的治理方案与成功案例。选择适宜在本地进行实施的护岸植物,确保所栽种的植物能够在本地的气候特征以及土壤特征下正常生长,从而实现调节城市地区气候条件以及植被覆盖率的目标。为了将城市河道生态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防止其进一步恶化。各个城市应积极采用综合治理体系,针对现有的生态性问题进行统一而全面的处理。

3.2 加强城市绿化带的设计和建设

建设城市绿化带是对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一定规模的城市绿化带不仅可以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还可以涵养水源,吸收噪音及尘埃,净化空气。是“海绵城市”生态建设理念的核心措施。可以说,城市绿化带的建设不仅可以带来生态效益,还可以彰显城市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体验。因此,应充分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进行城市绿化带的设计和建设。

参考当下较为广泛的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并积极借鉴我国南方城市的建设模式。路侧绿化带应尽量采用灌木丛和植草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灌木丛和草本植物的缓冲能力,对水资源进行高效利用的同时,降低流水侵蚀对路面造成的损害。除此之外,路侧绿带还具有除尘降噪的作用,可以有效吸收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噪音,大大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体验。在选择路侧绿带的植物种类时,还要充分考虑植物生长的季节,尽量保持一年四季无断层,避免季节枯萎。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城市地区的蓄水能力,还能够显著提高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美观性[3]。

合理的对道路绿化植物进行选择,能够显著提高绿化带的使用寿命和调蓄能力。充分发挥其调蓄作用和美观作用。因此,在进行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其调蓄能力,还要分析其美观性和使用寿命,确保绿化带能够给人带来美学上的享受。设计人员尽量选用当地植物,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本地植物更适合在当地的环境生长,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第二,当地植物更便于运输和采购。第三,更能体现出地方特色和城市文化。一味的选择外地物种可能会造成绿化带使用寿命下降以及投资成本提高。

3.3 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监测和治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问题的治理,政府机关应加强对工业的监管,限制工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质的排放,增设环境监测站。如果发现企业在进行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大量排放大气污染物,必须立即叫停生产,进行整顿,防止大气环境的进一步恶化[4]。在进行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对路线进行合理而人性的规划,尽量规避城市居民的居住区,并在道路两旁加强城市绿化带的建设。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还可以使用单双号限行等措施。大气污染问题的要坚持监管与治理并重的方法,真正做到实时监测,及时响应,将大气污染的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防止污染的进一步扩散。

结语

自然环境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是一项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工作。因此,相关部门以及广大的人民群众必须要充分重视,共同参与,对水污染问题进行根本的治理,坚持党的领导,积极响应政府出台的各项环保措施。为人民群众创造更为优质的居住环境。

猜你喜欢
绿化带河道生态
最美城市“绿化带”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种子
河道里的垃圾
风景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