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治策略分析

2021-04-09 14:32朱在洪李丹霞纪燕平
广州化工 2021年16期
关键词:防护用品职业病化工企业

朱在洪,李丹霞,纪燕平

(浙江中一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48)

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复杂,其原辅材料及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副产品、产品多为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品,化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的关键,因此,掌握化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产生的主要环节,是探讨其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多家化工企业进行的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探讨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1 化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关键控制点

通过对多家化工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及工艺分析,各关键工艺环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化学毒物、粉尘、噪声,工人如长期接触这些危害因素,将对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

1.1 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化工企业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采用较高程度的自动化生产,化学反应过程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工人一般分内操工和外操工,内操工在控制室内通过屏幕对反应过程进行查看和监控,外操工现场作业一般以巡检为主,工人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机会较少,但有些化工企业存在原辅材料运输和装卸、固体物料手工投料、桶装液体物料打料、催化剂添加、取样化验、产品包装或灌装等操作,同时密闭空间作业也应引起重视,以上均为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1.2 化学有害因素

化工企业化学有害因素包括化学毒物及粉尘,可损害人体多器官系统,造成慢阻肺、急性肺损伤、哮喘、白血病、尘肺病、化学性灼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化工企业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副产品及产品大多为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多采取密闭化生产,外操工人的作业方式多为巡检,但也有现场取样及包装运输、设备检维修等过程,均有可能接触到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如某染料生产企业,其在手工投料、取样化验、投加PH调节剂时会接触染料粉尘、硫酸等危害因素;如某氯乙烷生产企业,虽工人操作方式多为巡检,但也存在催化剂的投加及取样化验操作,操作过程中可接触氯化氢、氢氧化钠、硫酸、氯乙烷及催化剂氯化锌粉尘等;原辅材料的卸料及成品的包装下料过程工人均可接触相应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化工企业会定期对反应釜、管道等密闭空间容器进行清洗、清理,此时工人可能会接触到反应釜内残留的物料;不定期的检维修时工人可接触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砂轮磨尘、苯系物、乙酸酯类等化学有害因素。

1.3 物理因素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工人接触的物理因素主要有噪声和高温,化工企业各区域的输料泵、空压机、风机等设备运行过程中可产生较高强度的噪声,工人于巡检及进行其他操作时均有接触。噪声强度过高、工人接触时间过长,如防护不当可引起职业性噪声聋;某些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需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虽然反应釜采取了保温隔热措施,但工作场所仍然存在高温,夏季工人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操作,容易发生职业性中暑。

2 化工企业职业病防护措施分析

2.1 采取工程防护设施

化工企业多为自动化连续生产,工人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途径主要有原辅材料的手工投加、中间反应过程及产品的取样操作、产品的包装或灌装操作。

(1)原辅材料的手工投加可采取的工程防护设施:①桶装液体物料投加,最好设置专门的打料间,并在打料岗位设置局部通风排毒设施,收集打料时逸散出的有害气体,同时打料间设置全面通风设施,加强室内通风换气;②小袋装固体物料投加,可通过手套箱或固体投料器进行操作,并设置局部通风除尘设施,控制手工投料时粉尘逸散;③吨袋或半吨袋等大袋装固体物料投加,投料时要求吨袋下料口与反应釜的投料口密闭连接,反应釜内保持微负压投料,避免投料时粉尘逸散。

(2)中间反应过程及产品的取样操作可采取的工程防护设施:①密闭取样器取样,可根据物料的性状、形态、工艺自动化程度等,在取样点设置密闭取样器进行取样,避免取样时有害气体逸散;②双阀门取样:在取样点设置2道阀门,取样操作时先打开里面1道阀门,使物料流入取样管道,再关闭里面的阀门,接着将取样瓶对准取样口,打开外面1道阀门,将2道阀门之间的物料放入取样瓶内,再关闭阀门,完成取样。此外,部分取样可能会先放出一部分物料后再进行取样,应在取样口下方设置接液容器,并在取样完成后加盖密闭,避免有害气体逸散,同时定期对废液进行处理。

(3)产品的包装或灌装操作可采取的工程防护设施:尽量采用自动包装或灌装设备,并配套设置局部通风除尘设施或通风排毒设施,控制包装或灌装下料时粉尘或有害气体逸散。

2.2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复杂,工艺过程多于密闭设备内进行,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仍应加强应急救援事故的防范工作[1],应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部,制定《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制度中明确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及预警、应急响应、信息发布、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培训与演练等内容。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工作场所设置事故通风设施、喷淋洗眼器、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及可燃气体探测器、事故应急柜、空气呼吸器、防毒全面罩及滤毒盒、急救箱及现场急救药品、罐区围堰、风向标等应急救援设施及措施,并对其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能有效运行或使用。

2.3 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是化工企业做好职业卫生管理的基石[2-3],化工企业应建立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设置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工人进行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卫生培训,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并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和不断完善职业卫生档案资料。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2.4 落实职业健康监护

做好职业健康监护是化工企业防治职业病的关键,及时发现工人健康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是二级预防措施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过程中的应用[4-5],化工企业应制定《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按要求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工人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规定了对职业健康检查中查出的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的处理措施。确保企业在职业健康监护方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的要求。

2.5 做好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用品是工人防治职业病的最后一道防线,化工企业应于生产过程中重视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更新[6],化工企业应制定《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型号、数量、更换周期等内容,并规定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要求工人本人进行领用签字),以及对工人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进行培训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

3 结 论

(1)化工企业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自动化控制生产过程,但工人工作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如各类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副产品、产品、催化剂等化学毒物及粉尘,同时噪声是化工厂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确保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能符合相关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企业就应采取多方面的防护措施,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的防控,控制工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

(2)化工企业应对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着重从管理制度的制定及规范操作培训、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职业健康监护、个体防护等方面加强监管,预防职业病危害,达到保护劳动者的目的[7]。

(3)因此,化工企业应首先加强自身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建设,配备相应的职业病防治人力物力及经费,加强应急救援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并定期进行检维修;对原辅材料的运输和装卸、密闭空间作业等关键环节应设置有相应的操作规程,加强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监督工作,按规范要求定期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将三级预防措施贯穿于化工企业职业病防治的全过程中[8-9]。

猜你喜欢
防护用品职业病化工企业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人人都有职业病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修改《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
化工企业中的工作票制度
父亲的职业病
抓好四项任务加强采油厂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
某化工企业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确保职业健康安全
化工企业与人,人们的安全距离有多远?